我的2018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2018年个人书单与好书推荐(历史、旅行向)
2018年个人书单与好书推荐(历史、旅行向)

2018年读的书在数量上相比前两年有所下降,但因为几乎没读什么滥竽充数的小说和快餐读物,水分反而比以往少了很多,加上买了豆瓣读书笔记之后开始尝试摘抄要点,“看一遍就忘”的老毛病有所改观,所以整体的阅读质量还是令我感到十分满意。
今年一共读了40本(套)左右的书,还是以历史和旅行类为主,基本都是主流出版社和作家的作品,没什么小众的高逼格书籍。临近年末,照例整理了下一整年的书单,简单介绍若干印象深刻、评分均为8分以上的好书吧。
《最好金龟换酒》/《泛若不系之舟》
2011年,定居于英伦半岛的中国女孩傅真不堪忍受工作的沉闷与疲乏,毅然辞掉了投资银行的高薪厚禄与远大前程,与在“非典”期间相识相爱于西藏的伴侣毛铭基一道踏上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间隔年之旅。
在270余天的时间里,两人从墨西哥一路南下,从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游历至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阿根廷,在这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土地上辗转漂泊、鼓盆而歌。在目睹了拉丁美洲数十个国家的种种异域情调与贫穷不公后,两人又携手踏遍了印度、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诸国,最后重返两人邂逅的拉萨。旅途中,傅真将所见所闻——在危地马拉的山中参加两周的西班牙语封闭课程,在尼加拉瓜的不知名海边小镇偷得浮生七日闲,从印加古道徒步四天到马丘比丘,参加印度的内观禅修等等——记录在了自己的博客“最好金龟换酒”中,最后集结出版了这两本赏心悦目的旅行散文。
唐代天宝元年,时任秘书监的贺知章在长安偶遇还是一介布衣的李白,年近八旬的元老与举目无亲的诗仙一见如故,两人共赴路边酒馆打算一醉方休,贺知章却发现未带盘缠,便欣然解下腰间价值连城的金饰龟袋换做酒钱,遂成一段佳话。后北宋词人秦观作《望海潮》云: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以“金龟换酒”为名,既表达了对疏狂洒脱的文人士子的敬意,又隐含了寄情于“世界这么大”的浪漫情怀。
在豆瓣读书的“旅行”标签中,傅真是除了三毛之外屈指可数的作品评分在8.5分以上的国内现代女作家,而傅真确实与三毛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她们同样是博学广识的才女,都有炉火纯青的叙事技巧,都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都涉足过风情万种的拉丁美洲,以及都同与所爱之人结成了浪迹天涯的神仙眷侣。如果钟情于撒哈拉的故事的话,那么这两段关于南美与东南亚的奇妙故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不同于某些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鸡汤类散文,在这两本游记优雅的笔触与真挚的情感中,你可以读到关于入世、关于平衡、关于谦卑与感恩、关于价值与信仰的种种思考与喟叹,真如傅真自己所言:不需要去纠结什么“寻找自我”或是“旅行的意义”,在旅途中大笑、尖叫、流泪、思考,发自内心,越多越好,在每一个有幸游历、如此特别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当人生逐渐沦为依靠惯性运转的机器时,勇敢地再给自己一次重新爱上生活的机会吧。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下半叶的百余年时间里,围绕着以地中海为中心的领土、宗教和贸易利益,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激烈冲突:一方是迅速崛起的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另一方是危如累卵的的拜占庭帝国、以及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教皇国与威尼斯为核心的基督教同盟。双方均在“圣战”的旗帜下刀刃相向,毫不怜悯地在地中海这块封闭的竞技场中上演了你死我亡的血腥角斗:攻城、海战、海盗、屠杀、劫掠……所有战争游戏的参与者都坚信自己在为信仰和真理而战,这段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漫长而残酷的竞争也成为了全球意识形态冲突的原点与雏形,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由三部互相关联的松散叙事组成:《1453》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这一中世纪的“911”事件,《海洋帝国》重现了从罗德岛攻防战、马耳他战役再到勒班陀大海战的荡气回肠的怒海争锋,而《财富之城》则聚焦于“基督教世界之盾”及第一座由虚拟经济组成的城市——威尼斯共和国的兴衰。在前方记者罗杰·克劳利带来的战地报道中,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犹如小说般让人手不释卷,如果想快速了解15—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的的话,选这三本就对了。
在这段历史中,几乎所有怀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国家和族群都认为自己在为争夺世界的中心而战,然而在无数桨帆船吞吐着火舌在弹丸之地搏杀的同时,在被欧洲人视为边陲的伊比利亚半岛,哥伦布与达·伽马的克拉克帆船却已悄然为历史翻开了更为浩渺广阔的一页。随着美洲与印度贸易航线的开辟,大航海时代下的地中海“三国演义”逐渐失去了舞台上的主角地位,而海平面彼岸那永不落幕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时代变了——再如奥斯曼与威尼斯一般盛极一时,也终究逃不过文明兴衰与霸权更迭的历史铁律。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如果对前几年的书市有所关注的话,那么一定对网红畅销书《人类简史》有所耳闻。这本由以色列青年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奇书,以颠覆人三观的另类视角对人类历史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读,甫一出版便洛阳纸贵,甚至被媒体誉为是互联网时代的《圣经》,堪称是“极简”式写法盛行的阅读市场中的一股泥石流。数年之后,这位才华横溢的史学怪才延续着一贯的幽默与睿智,相继带来了正统续作《未来简史》与《今日简史》,虽然不及《人类简史》的风头无两,但这也并不妨碍其成为一部能够极大地帮助我们激发和拓宽思想维度的好书。
如果说《人类简史》是回溯智人进化史的“喻世明言”,而《未来简史》是对扑朔迷离的未来世界的“警世通言”,那么《今日简史》则是一部聚焦于21世纪攸关人类命运议题的“醒世恒言”。在这本“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尤瓦尔·赫拉利用深刻而不失风趣的论述指出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小到身边的就业问题,大到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全球社群,文化认同,算法,民族,宗教,战争……《今日简史》就像一块放大镜,将许多我们平日里在飞驰的时代中察觉到的碎片化的困惑,在更宏观的视角下拼接成了清晰的图景。但在提出了一系列迫近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后,作者并没有随之给出相应的解答,而是转入了心智、存在、痛苦等比较“玄学”的话题,最后以自己参加“冥想”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认识自己,重塑自己,
也许你会说,我一个搬砖工每天去应付抠门的老板和飞涨的奶粉钱就够焦头烂额了,哪还有什么心思去想如何拯救世界?但正如作者所言,在自由主义秩序破灭与大数据算法当道的未来,也许大多数人类的痛苦将不再是受到剥削,而是更糟的局面:再也无足轻重。在一个绝大部分人将会在生物种姓的阶级分化下沦为“无价值的群体”的语境下,我们该如何在“虚构的故事”与庞杂的数据网络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人生意义?随着人类在科技的颠覆下从智人到智神的进化,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作为个体的我们在这些“人类命运大议题”下真正需要思考的,也许依然是那三个永恒不变的哲学命题。
“我们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努力控制世界,而非努力理解世界;而且就算我们努力理解世界,通常也是为了事后更容易地控制世界”——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也许并不能帮助你去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那何不怀着谦逊的心,去更纯粹地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呢?
《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
美籍华人林达夫妇一直是介绍美国政治与历史的泰山北斗之一,除了著名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带一本书去巴黎》和《西班牙旅行笔记》也是这对学霸伉俪的得意之作。比起一般的游记,它们在人文历史上的涵养要深厚的多,而和枯燥乏味的史学著作相比,旅行的趣味又为全书增添了几分活泼,这样集旅行游记与历史科普于一身的随笔非常值得一读。
《带一本书去巴黎》中的“一本书”指的是作者去巴黎旅行时携带的雨果所著的《九三年》,全书也正是围绕着敲响人类历史洪钟的法国大革命,在景点遗迹前将这段激荡的历史娓娓道来:凡尔赛宫与路易十四、塞纳河边的伏尔泰咖啡馆、投身美国独立战争的贵族拉法耶特、消失的雅各宾俱乐部、“黑寡妇”断头台的兴衰……呈现了一副血腥残酷的时代动荡与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探索并存的时代图景。
《西班牙旅行笔记》则是以时间为脉络,叙述了西班牙从古罗马时代到现代君主立宪制的前生今世,其中20世纪的西班牙内战与弗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又占据了较大篇幅:汉尼拔与布匿战争的西班牙,伊莎贝拉与哥伦布的西班牙,腓力二世与无敌舰队的西班牙,佛朗哥与国际纵队的西班牙,毕加索与格尔尼卡的西班牙,三毛与荷西的西班牙……分裂与融合,兴衰与沉浮,除了斗牛和海鲜饭,这个初代“日不落帝国”的殷实家底也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随着近年来赴日旅游的火热,各种介绍日本文化的媒体与信息也是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于日本的历史,介绍的最多的,或者说人们最想了解的多集中在四个时期:战国时期,幕末与明治维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20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奇迹。然而在战败与复兴的缝隙中,曾有一段短促、混乱、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历史插曲:1945年8月,几十万美军以战胜者姿态进驻日本列岛,在麦克阿瑟的领导下以占领国的名义对日本进行了长达6年零八个月的管制。在这个的混乱而充满生机的逾常年代里,没有任何国家主权和外交关系的日本“被幽闭在了美国征服者那近乎肉欲的拥抱之中”,并在“隔离区”中被降服了异教徒的白人殖民者强加了一整套非军事化与民主化的全身手术,成为了战后日本迈向“和平与民主”的沉重回忆。
《拥抱战败》便是对这一特殊时期的日本巨细靡遗的实录。从“虚脱”心理、混乱状态、社会思潮、文化管制到政治革命、天皇争议、军事审判、经济重建,这六年既是日本人从茫然无措到拥抱战败的六年,更是为战后日本在废墟中的新生筑牢根基、埋下伏笔的六年,甚至可以说对于日本人而言,度过了悲惨、迷茫、悲观、怨恨与希望、韧性、远见与梦想错乱交织的六年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52年才真正结束。这一占领对日本社会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日本的诸多特征都能从这段时期挖掘出相应的轮廓,特别是随着“冷战”局势的加剧,昔日的死敌又被山姆大叔武装成了盯梢的马仔,美国带来的巧克力与日美之间的畸形关系为这个“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投下了长长的阴影。
本书史料丰富、结构清晰、论点精辟、翻译流畅,如果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想对这段“美国式插曲”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话,那么这本著作能够打开一个很好的窗口。
《江城》/《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对于从小生活的十八线县城的我而言,二十年前出没于各类电视广告的加拿大人“大山”几乎是唯一一个脸熟的外国友人,这样的“中国通”在彼时并不常见,与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更是毫无交集。然而在同时期的1996年,一位在牛津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的美国人彼得·海斯勒却通过“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自愿来到了重庆涪陵,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以“何伟”的身份在这个偏僻闭塞的山城“支教”了两年,将自己在异国他乡生活的轨迹与对中国的近距离观察汇集成了纪实文学《江城》。几年后,重返中国的何伟游历了大江南北的乡村与城市,通过一段大西北租车自驾之旅、以及在北京郊区名为三岔的山村和浙江丽水的一家私营企业中的生活体验,记录下了改革开放后处于急遽变化时期的中国社会的风貌与变迁。
《江城》和《寻路中国》是对两段特定时期的社会百态的文学纪实,何伟的这两份“中国情结”正处于我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时期,因为对脚下的土地太过“熟悉”,这两本书读起来反而会让人有种真实与荒诞并存的魔幻现实主义观感,以至于经常会放下书一脸讶异:我大概活在一个假的中国!?这一方面是因为何伟那戏剧化风格的故事描写,但更重要的是,透过一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得以让我们在一个陌生的角度中重新回味那些似曾相识的人和事:旁观者不一定“清”,但必然有其“新”之处。
对于异乡人何伟来说,中国是一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的土地,甚至“夜里,我会梦到涪陵,有时甚至醒来后发现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太想念那里了”。当我在书中看到无数轻描淡写的平白叙事背后为这些细致入微的观察付出的耐心与努力,也不由得感叹,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吧。
除了《江城》和《寻路中国》外,何伟还著有《甲骨文》,共同组成了“中国纪实三部曲”,自出版后一直是美国普通民众了解这片东方土地的“教科书”之一。遗憾的是《甲骨文》由于敏感点太多无缘在大陆出版,有兴趣的只能借助台湾的版本来阅读了。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如果随便找100个做个调查:“日不落帝国”是哪个国家?估计95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是英国。然而在大英帝国称霸全球的一百多年前,靠着海上贸易一夜暴富的西班牙帝国就已缔造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全球性帝国,甚至“日不落”的梗也是来源于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自吹自擂。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当胜利者对“无敌舰队”的讥讽定调之后,“祖上曾经阔过”的西班牙就这样悲催地死在了沙滩上,眼睁睁地看着隔壁邻居抢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山吃海喝,甭提有多憋屈了。
回溯历史,两代“日不落”帝国都与女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格兰在伊丽莎白一世治下开启了黄金时代,而西班牙则在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运筹帷幄下为日后的全球霸权奠定了基础。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都没有任何权利可言的时代,伊莎贝拉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手腕和果敢登上了王位,在其与丈夫费迪南共同主政的三十年内,“双王”驱逐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势力,接近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西班牙,资助了哥伦布的远航,争取到了对新大陆的控制权,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并为翱翔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留下了皇子皇孙无数,以至于现在许多欧洲国家的王室仍将伊莎贝拉奉为祖母。
伊莎贝拉女王的能力在欧洲的历代君王中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没有一位女性统治者比她更有力地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西班牙语与天主教在21世纪世界版图中的广泛分布,与这位“武士女王”密不可分。但是关于伊莎拉贝的作品并不多,除了《伊莎贝拉一世》这部西班牙剧之外,大概就只剩这本甲骨文丛书系列的传记了,所幸原著与翻译都十分给力,非常值得一读。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1916年,两名分别来自于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官在一张中东地图上用铅笔草草地画了一条线,作为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后瓜分奥斯曼帝国势力版图的“法定依据”。这份靠着“包办婚姻”来决定无数民族命运的秘密协定以《赛克斯—皮科协定》之名遗臭万年,将中东这片原本就犬牙交错的土地撕扯的更加支离破碎,成为了给后世带来数不尽的苦难与罪孽的万恶之源。
一百年前,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当道的帝国主义时代,一名英国军方的陆军情报官只身来到阿拉伯半岛,煽动当地的部族揭竿而起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脆弱统治。当列强们在索姆河与凡尔登血流漂橹时,这名和穆斯林与子同袍的英国人以非凡的勇气与卓越的智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屡建奇功,并不断反抗着祖国那龌龊卑鄙的帝国主义政策,在那个交织着谎言与愚行的时代中游走于光明与暗影之间,以威震中东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之名缔造了一段蓝眼睛沙漠武士的史诗传奇。
同样是甲骨文丛书和陆大鹏的翻译,作者对庞杂史料的梳理和呈现能力几乎到了信手拈来的程度,叙事生动丰富、行云流水,翻译也十分流畅毫不拖沓,一口气读完毫不费力。劳伦斯在那种帝国主义大行其道的环境下能够抱着与祖国对抗的觉悟,对阿拉伯人的独立自决施以真诚的援手,这种骑士般的崇高理想在波谲云诡的阴谋漩涡里着实是个异类。
这个成为丘吉尔眼中“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人物之一”的传奇特工的经历,在1962年被电影界泰斗大卫·里恩翻拍成同名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至今仍是影史上最具史诗风格的电影之一。电影结尾,从劳伦斯手里接过新生阿拉伯政权的费萨尔王子望着劳伦斯消逝的背影喃喃自语:我欠你的,远远无以估量——悄悄的这个男人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然而他挥一挥衣袖留下的,却是一个呱呱坠地的国家的希新生与希望。
一句话:
《十字军的故事》
盐野七生的几套书,《罗马人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文艺复兴的故事》从大学一直读到现在,对历史条缕分明的梳理是老太太的强项,语言也很接地气。从1096年到1291年,长达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撕下了罩在宗教战争上正义而神圣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宗教战争中最让人细思恐极的并非铁与血,而是人性中天使与恶魔的共生共存、如影随形。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日本的社会学家小熊英二为其父小熊谦二作的口述史,记录了二战末期一名普通日本军人从参加战争、战败被俘、在西伯利亚集中营强制劳动、之后归国辗转生活的平凡一生,其中有在战争的洪流中挣扎的一面,也有见证战后市井生活的一面,共同组成了一部最见微知著的微观个人史。
《撒哈拉的故事》
没错,我真的是在今年才开始看三毛,以前一直潜意识里认为三毛和张爱玲一样是思春少女的圣经,没想到看完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套三毛全集。其中最喜欢《白手成家》的结尾:我,走到轮胎做的圆椅垫里,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个君王,《沙漠观浴记》和《天梯》让人捧腹,《爱的寻求》与《沙巴军曹》使人动容,《哑奴》和《哭泣的骆驼》则是男默女泪,可爱又深沉的三毛用不羁的灵魂与洒脱的文字汲取着荒芜中的喜怒哀乐,任醉卧在这杯沙漠美酒旁的我们神游在天高地迥的异域星空下,如果能在学生时代认识三毛,也许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神就会完全不同吧。
《松子落:京都九年》
第一次听到“苏枕书”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的就是秀外慧中的古典才女形象。虽然我对这类书名很“矫情”的散文集向来不感冒,但是一口气读完还是被震惊到了:文字清隽雅致、笔调恬静秀气,掉起书袋来也毫不含糊,配以简素的装帧,可谓把江南女子的温婉与知性释放到了极致,足以称得上是感情细腻的文艺女青年的范本,至于内容反而是在文字的艺术面前退居其次了。
《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的这本《旅行的艺术》可谓是被各类旅行散文用烂了的好词好句大字典,我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里面找一找逼格十足的金句。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是两处:对埃及爱的如痴如狂的福楼拜,若是这位法国愤青活在今天,怕是要被扣上一顶“精埃”(精神埃及人)分子的帽子;以及城会玩的“室内旅行”概念,你开心就好……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巴西服毒自杀,在目睹“精神的故乡”欧洲沉沦而被迫颠沛流离的几年前,茨威格就带着一丝绝命的意味写道:“你们替我说吧,替我选择吧,我的记忆!在我的生命遁入黑暗之前,至少将他照亮一回!” 在这本自传中,茨威格满怀骄傲地回忆了曾经那个“阶级分明、井然有序、从容不迫的世界”,以及被战争的乌云笼罩,随后与罗曼·罗兰等好友一道为和平自由奔走呼号,最后惨然为其唱响挽歌的昨日世界——“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的,他才算真正活过”——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有的困顿、挣扎与信念,在一个欧洲人的记忆中不断回响。
2018年个人书单
1、《十字军的故事》 盐野七生
2、《京都漫步》 穷游
3、《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 盐野七生
4、《木麻黄树》 毛姆
5、《无敌舰队》 加勒特·马丁利
6、《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小熊英二
7、《刺杀骑士团长》 村上春树
8、《笔花钗影录》 毛姆
9、《泛若不系之舟》 傅真
10、《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约翰·W·道尔
11、《带一本书去巴黎》 林达
12、《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彼得·海斯勒
13、《最好金龟换酒》 傅真
14、《西班牙旅行笔记》 林达
15、《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
16、《松子落:京都九年》 苏枕书
17、《魔兽世界编年史:第三卷》
18、《一个人旅行2》 高木直子
19、《在这世界的角落》 河野史代、莳田阳平
20、《藏地白皮书》 傅真、毛铭基
21、《知日的风景》 汪涌豪
22、《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马立诚
23、《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张玮
24、《伊莎贝拉:武士女王》 克斯汀·唐尼
25、《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
26、《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斯科特·安德森
27、《江城》 彼得·海斯勒
28、《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 罗杰·克劳利
29、《海洋帝国:地中海大决战》 罗杰·克劳利
30、《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斯蒂芬·茨威格
31、《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 罗杰·克劳利
32、《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罗杰·克劳利
33、《旅行人信札》 陈嘉映
34、《稻草人手记》 三毛
35、《伯罗奔尼撒战争》 唐纳德·卡根
36、《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尤瓦尔·赫拉利
37、《温柔的夜》 三毛
38、《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奥尔罕·帕慕克
39、《优雅的冷酷:切萨雷波吉亚的一生》 盐野七生
40、《一路走来一路读》 林达
-END-

-
aacc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23 14:28:37
-
一个南方的汉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5 03:23:09
-
道人-易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5 02:58:39
-
石宇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4 11:45:07
-
Ju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1 19:04:26
-
GOAT🐑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24 03:18:43
-
C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09 05:39:23
-
豆友aqSf9s55l8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7 23:08:49
-
手可摘星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4 12:01:16
-
珍珠小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5 23:11:01
-
思存M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0 22:56:51
-
智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4 07:39:51
-
Ra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5 09:21:21
-
Naon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3 11:18:21
-
有个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3 16:08:22
-
懒懒是个神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0:42:51
-
燕麦纯牛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1 18:30:17
-
乔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01:23:50
-
Bonb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05:00:39
-
美酒河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4 20:41:51
-
王大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8 16:18:35
-
richar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0 18:30:37
-
音乐咖啡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3 01:23:31
-
喵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08:16:56
-
飞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9 19:50:49
-
Polarshar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8 03:28:57
-
sunsh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2 19:58:03
-
王足各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7 16:13:12
-
天很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4 00:33:18
-
自己好好想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30 17:46:38
-
秋山梨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00:34:00
-
AI静静沉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1 19:45:20
-
农三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8 01:56:48
-
土拨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10:00:53
-
夏威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3 19:14:02
-
云兮澍嫣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12:54:55
-
J🌳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09:31:54
-
小小F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5 22:32:12
-
sunnyT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8 11:14:17
-
d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30 14:08:33
-
老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23:52:26
-
Little 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04:26:46
-
e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14:16:34
-
听夏合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20:42:31
-
我在看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15:39:05
-
微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13:25:4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07:17:34
-
reme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02:12:06
-
the_Him89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20:59:35
-
fici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17:11:5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13:02:58
-
清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01:29:50
-
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14:14:38
-
Fingerb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14:06:14
-
Ju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10:36:30
-
飞驰而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07:10:08
-
Heather的冬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05:34:22
-
靠谱驾校🚗🚗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01:19:3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20:45:47
-
麦克唐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20:40:55
-
老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18:06:59
-
咆哮吧~小辉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16:18:44
-
松鼠剥坚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12:52:15
-
拓荒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11:03:29
-
空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22:59:39
-
夏季飞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22:33:39
-
抱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22:04:39
-
橙法口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7:57:28
-
千章云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7:28:2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00:00:17
-
Map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15:07:22
-
M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00:29:08
-
油爆枇杷拌着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15:12:45
-
binlnib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09:50:10
-
夕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15:43:19
-
霜月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22:20:39
-
好奇宝宝陈阿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7 15:59:22
-
北山门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6 23:05:28
-
木易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6 17:22:10
-
美洲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6 16:51:2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6 16: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