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的苦与乐
查看话题 >半自由职业一年,如果你问我是该工作,还是该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我的回答是……

1
前两天,【Waiwai//变现群//】里的群成员橘子找我聊天。她开口第一句问的就是“歪歪,你在上海过得好吗?”
身边有太多朋友会时不时的点拨我一下,问我在上海这么“不务正业”,过的好不好,不好赶紧找个正经工作之类的。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嫌弃一下,不回的话,确实是朋友关心自己,不好不理睬。回的话也不能啰嗦,更不能回复说“不好”。所以我一般这样的问题就回两个字“还行”。然后就赶紧溜。
看到橘子的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也是想回复一个“还行”,但我总觉得她好像是有什么话要说,于是认真的想了一下,回她:现在这种生活,就是我最想要的。
果然就引出了我们接下来的聊天。
橘子今年大四,已经拿到了一个公司的offer,明年七月份去上班。其实她自己不是很想上班,只是潜意识里总觉得,班还是要上的,要不然毕业了能做什么呢?
估计这个问题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毕业之后不想上班,可还能做什么?
有人会选择考研读博,如果说这是一种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一种逃避进入社会的方式,终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
橘子问起:歪歪,你当时是一毕业就开始自由职业吗?
我猜她想问的是,毕业,除了上班,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刚一毕业,可能和大多数学生不一样,我看到的是更广阔的天空,更多的可能。就像被笼子里束缚久了的鸟儿,毕业证一发下来的那一刻,我就立刻冲出了笼子。
在合肥工作过,也在南京工作过。工作也试过很多份,我选择工作的条件首先是有提升空间,能学到东西,最重要的是不能违背我的本性。我性格喜静不喜闹,喜欢简单人际关系,不喜欢勾心斗角。
一遇到和我本心相冲的事情,我会忍受,等待忍受到极点如果能够转危为安就继续做下去,如果忍受不了就辞职。大多数都是以辞职为主。工作换了七七八八份,最后一份让我终于决定离开职场的工作是在南京,在一个领导手底下做小斯。
我在的部门是公司新建立的一个部门,我又是第一个被招进来的员工,领导对我好的没话说。即使下面在招进来几个小斯,基本也是我培训,归我管。除了早出晚归,辛苦点之外,其他都还挺满意的。
每天跟着领导直接接触公司的中层管理,看着领导和他们斗智斗勇,也会经常教我两招,比如怎么看和蔼可亲的大领导皮下那副阴险狡诈的真实面孔;怎样听懂大领导话里有话的弦外之音;怎样在大领导下达的任务和自己部门实际情况中来回磨合以取得平衡;怎样研究别人,通过别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知道他想说什么,做什么。
每天学这些东西,会觉得很有趣,正如毛主席说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但是这句话被改成:与人斗,其乐无穷。
时间长了,会有一种恐惧感,我经常会想象如果我一直这样做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从领导身上看到了我五年、十年后可能有的样子,在一群人里斗智斗勇。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份工作让我意识到,只要在职场,只要存在竞争,只要与人相处,这些“心术”是避免不了的。这份工作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是混职场的料。
随后领导要求给我加薪,眼见有“飞黄腾达”的意思,没想到之后公司调动,裁掉了整个部门,我顺理成章成了无业游民。自此开始了自由职业。后来来到上海,做起了上漂的一份子,全心全意的做起了半自由职业者。
3
到底是工作,还是自由职业,我的答案是“向内看”。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比如你是喜欢安静的还是喜欢热闹的,是喜欢和人打人际关系,还是更喜欢简单的社交圈子,你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还是并不能那么自律。
找到你性格中的底线,比如我的底线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一碰到这些东西,我整个人就焉巴了,平时的爽朗爱笑,活泼大方都离我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愁眉苦脸,用我同学的话说就是,好像别人欠你一个亿一样。
我甚至觉得让我去掏大粪都行,就是不要让我去处理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就是我的底线。
我尝试过很多工作,比如传统工作坐办公室,新型职业收纳师,最后让我没有坚持下去的点都是因为要和人长时间接触,没办法应付而放弃工作。
最后让我选择写作,成为一名半自由职业。因为只有这个工作,可以让我不想搭理谁时就不搭理谁,处在心情周期时就可以不见人。就算直言不讳说不好漂亮话也不会被人打死。
找到你的性格底线,在找工作时,避开自己的性格底线。如果你觉得你可以为一份工作克服甚至改变自己,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4
知道你自己的性格缺陷后,就去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不同可能。
比如你喜欢热闹的,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就可以关注一下旅游方面的工作,导游,旅行摄像师。如果你喜欢一个人生活,又不喜欢定居在一个地方,可以尝试新起来的一个职业:酒店试睡员。
我之前尝试过很多工作,形象管理师,收纳师……凡是我接触过的并且觉得有兴趣的都尝试了一遍,买书、买课程、跟着业界顶尖团队老师学习,观察这个行业的前景。每一次尝试都是一个新起点,会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包括钱。
但是当我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的时候,或者说并不是自己想象中喜欢的工作时,就会毫不犹豫立刻清零,重新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
可能很多人会问,那你之前学的东西,花费的时间不都是白费了吗?
可如果我不立刻调转身去,那只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却仍然不喜欢,那寻找也就没有意义了。在金融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沉没成本”。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要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如果你的目的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别犹豫,赶紧从沉没成本里面跳出来,别为你曾经付出的时间精力而惋惜,因为凡是你走过的路都是你的经历,加在一起就是你的人生积累,这些积累在你的人生某些阶段一定会起到作用的。
还有一个词叫作试错成本,昨天去上海大学听旁听生,讲课老师时蜻蜓FM的coo,他讲到一个观点,现在社会的发展太快,你在大学学的东西,在你毕业之后在工作里就已经用用不了了。一个毕业生毕业的前三年至关重要,被他概括成一句话叫作“3年定生死”。听着还挺唬人的。
但是即使成本再高,试错还是要试的。怎么降低成本,那只能缩短试错时间。确定自己的方向错了,赶紧抽身,从另一个方向重新开始。
5
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时自己喜欢的。
武志红写过一本书叫作《身体知道答案》,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向内看”。
这个人是不是你喜欢的,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你想要的,这份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你的身体会告诉你答案。要向内向自己寻求答案。
当你做这件事情时,是开心的还是苦恼的,是在忍受还是在享受,在乎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关注你身体给出的答案,外界的一切评论反而都不重要。就算你喜欢掏粪,当个掏粪男孩有何不可。
生活是你自己的,你就这一辈子,就这一次活在世上的机会。按照别人的意愿过一辈子,化成灰的那一刻,除了墓碑上的墓志铭是你的之外,你这一辈子都只是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都不是你自己。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所有的中心都是“人“,都是你自己,不应该是外界的评价,别人的看法。
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最后送给了橘子一句话,“期待你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祝我们都有好运气~
———————————————————————
此文章参加
Waiwai//写作变现营//——【30万字计划】
第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