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武侠巅峰的金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热爱武侠
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家、《明报》创始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查良镛(金庸)去世。一时间,网络上对金庸铺天盖地地怀念与纪念,各种人物粉墨登场,金庸的形象变得似近还远,模糊不清。如今喧嚣退去,归于沉寂,细数金庸的人生与作品,金庸的形象愈渐清晰,我们也终于可以客观地谈谈金庸。
金庸小说是现代武侠的集大成者和巅峰
从某种程度上,金庸是查良镛创造的一个ID,就像鲁迅之于周树人,莫言之于管谟业,冯唐之于张海鹏,唐家三少之于张威等。金庸是查良镛文学的一面,金庸并不等同于查良镛。
作为文人,金庸是成功的。他以一支笔,摇动、影响了整个华语世界:十四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本本畅销,部部精彩。不但帮《明报》摆脱了当时销量低迷、濒于破产的困境,而且作品批量IP化,改编成影视剧、网游、舞台剧等,捧红了一大批演员,养活数百家影视公司,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
金庸影响的人,不少绝非泛泛之辈,政界的高层领导人(大家都知道),商界阿里的马云,学界北大的教授孔庆东,编剧界鹦鹉史航,自媒体届的大咖六神磊磊等。金庸影响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内地港台,还走出国界。印度最著名的明星阿米尔·汗,表示最喜欢的是金庸的《鹿鼎记》。
不过,金庸最大的成功,在于金庸创造了一个江湖的世界,并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人群体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在一段时间内,并列于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鲁迅的《阿Q正传》等,融入华人血脉,众所周知,一提及就心有戚戚、会心一笑。今天,“江湖”的内涵已经深入人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
金庸的作品,读者不分男女,老少咸宜,秒杀一众获奖名家,受到激赏无数,原因何在?
第一,构建了传统文人怀抱苍生和隐逸逍遥的理想情怀。这种情怀,以儒家的悲悯和道家、佛家的逍遥为底色,一以贯之。前者,孟子的表述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的表述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表述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水浒传》里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北大陈平原教授的表述是“千古文人侠客梦”。金庸的表述,集中起来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后者,庄子的表述是“不如相忘于江湖”,东方朔的表述是“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竹林七贤的表述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陶渊明的表述是“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苏轼的表述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林和靖的表述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沈复的表述是“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佛家《妙色王求法偈》的表述是“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金庸的表述是“人生不无悲苦,执着于恩怨、执着于权势、执着于胜负只会给人生带来永远的遗憾和追悔”,因而“众生无我,苦乐随缘”。金庸曾说,人生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这跟古代文人一脉相承:年轻时学而优则仕、指点江山,年老之后退隐归去,逍遥自在。
第二,写出了吊诡的人物命运和灰色的人性地带。人世间,云谲波诡,因果错综。一个人的悲喜遭逢的命运,焉知不是另外一个人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棋子?而螳螂捕蝉背后运作的,又何尝不是黄雀在后,受困于无常的世事?萧峰、杨过、谢逊、苗人凤等的悲剧沧桑,除了造化弄人,还有命运的嘲弄和吊诡。金庸将这种捉摸不定的、虚幻无方的人生哲学问题巧妙地写了出来。金庸还写了一些亦正亦邪的中间人,比如黄药师、谢逊、南海鳄神等。
第三,古典文化的深度浸淫与传播。儒释道思想、《易经》、唐诗宋词、天文地理、医药民俗、历史典故等,在金庸笔下信手拈来,随处可见。小说中的武功招式,“玉女心经”“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九阴真经”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也取自于古文。如阿朱、阿紫取自《论语》的“恶紫之夺朱也”;无涯子、李秋水,来自《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令狐冲、任盈盈,来自《老子》“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至于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是文人雅士的至爱。
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确然,金庸是不世出的文学天才,金庸小说是现代武侠的集大成者,通俗文学的巅峰。
金庸小说影响如此广泛,但金庸并未得到文学大家和专业文学领域的认可。
甚至在知乎的一些讨论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不是评价最高的。
原因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且,不具备现代性。
金庸的江湖世界是一个自由的世界,那里没有太多世俗的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只有一些不成文的江湖规矩。按照江湖规矩,世界是没有灰色地带的,名门正派与歪门邪道是势不两立的。只要以正义的名义,就能自由地行走于天地间,行侠仗义、劫富济贫、锄强扶弱、替天行道。在这个江湖世界,又有一系列理想化的英雄,他们一诺千金、言出必行、锄强扶弱、匡扶正义、率真正直,武功神乎其神,能飞檐走壁、日行千里。他们每天最重要的是复仇,成就武学的最高境界。当然,他们完全不为生计担忧,也不会被人情世故所累。最后,主角因缘际合,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学徒,逆袭成为一代武学宗师,名动江湖,名扬四海,美女环绕。
但在现实中,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黑白分明的,好人坏人也没有绝对标准的,英雄也不是无时不刻地都是伟光正的,也有疲倦、挫折、抑郁、不得志的时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不是天然就可以实现的,正义会迟到甚至缺席。小人物的逆袭越来越难,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许多时候努力了可能也是徒劳。人情世故、处世之道是每天要面对的问题。为了衣食住行,许多时候需要忍受需要低头需要妥协,恣意汪洋、快意恩仇的江湖,容不下每日现实里的柴米油盐。
华罗庚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武侠是成人在沉闷庸常的生活中的一丝光亮,是单调生活里的一个传奇。
金庸的小说,是从旧式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语言到立意有很大的创新,但没完全脱离旧式武侠小说的窠臼。这点上,就不够现代独立,比如对女性的描写。再优秀的女性,在金庸的作品中,都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都是为情所活为情所累,通过男性实现自己的价值,没有更开放更独立的思想,是传统女性的写照。梁羽生就不一样。梁羽生笔下的女性,思想、性格都是现代的。比如写练霓裳,绝色,武功奇才,傲骨冰心,桀骜不驯,爱上了名门正派的弟子,为了爱情不惜和全世界对抗,被几大名门正派联合起来围攻都没打赢她。但是她男朋友懦弱,顶不住社会压力,最终背叛她,她心碎到一夜白头。她不仅是个女人,更是人类的孽子,而且强悍,傲然到底,坚定,自信,勇敢,果决,冷眼看世俗对自己的批判,毫无惧色。这样现代的女性,在金庸作品里是没有的。金庸作品里面,最现代的一个,是《笑傲江湖》里的宁中则,即使丈夫是赫赫有名的掌门,她也保持自己女侠的独立性。可惜所托非人,最后失望自杀。
金庸去世后,网上很多人说:金庸作品能超越时间,永远流传。
但根据一些调查,金庸小说的影响力在降低。
在金庸去世后的第二天,网络kol和菜头老师进行了“你读过金庸的一本小说吗”的网络调查,10284人参与。结果出乎意料。


从调查问卷反馈来看,真正阅读过金庸先生一本小说以上的读者,在不同的代际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上来说,对金庸先生小说最为狂热,阅读率最高的是70后。而对于今天在网络上更为活跃的80后、90后人群,阅读率是一路下降的。他们很可能是通过影视作品了解金庸的作品,而不是通过阅读原著的方式。这个调查的样本小,数据可能没那么准确,考虑到在更为广阔的人群中,这个比率只会更低。
这个结果与时代有关,与文化极度不繁荣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时代原因,那个时候没有太多选择,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有古典文化内涵的金庸小说广泛传播。如果在今天,玄幻、穿越、修仙、盗墓等题材的异彩纷呈,游戏漫画陌陌直播等选择众多,虽然金庸确实是不世出的小说家,小说独树一帜独步天下,但能否如现在的影响力,是个未知数。
但也没必要悲观或难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经典作品。时势造英雄,历史没有如果。
金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热爱武侠
很少有人知道,金庸的理想,并不是武侠小说家,也不是创办报纸,而是从政。那不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是政治家查良镛的。查良镛成为金庸,纯属于历史的意外。
在1950年前,即26岁之前,金庸具备如此卓异的文学天赋,却没有小说创作,不写诗,不编剧,散文寥寥,求学中还因学闹多次被开除。他一直在为踏上仕途做准备,目标坚定精准。1950年金庸北上进京,仕途梦断,1951年其父在浙江被作为地主枪杀,此后金庸对体制绝望,才开始把精力投入到文艺创作。
1959年,金庸用为梦中情人夏梦编剧的8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与沈宝新创办了《明报》。作为一个漂泊的异乡人,没有名气,没有强大的财力,没有资源,没有流量,如同今天的青年创业,冷启动项目,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很多人常常拿着《明报》鼎盛时期的风格阐释金庸办报的理念。其实《明报》创办之初,头版头条几乎都是猎奇、猎艳的社会新闻,以凶杀、奸情、女色等内容为主,字号很大,标题很醒目,以夸张的形式吸引眼球。为了增加读者,《明报》还推出过有奖填字游戏、先送报后收费等活动,格调并不高。为了流量,只能先讨好小市民。
在经历了无数的“流量试错”之后,金庸终于找到了自己最拿手,效果也最好的项目——武侠小说。
在旧小说没落的大背景下,这条路子在五四之后只有他一个人走通了,这固然和他在浙江所受过的扎实的旧学底子、家学相关(浙江海宁虽蕞尔一小邑,却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金庸家族也人才辈出,表哥徐志摩,外甥女琼瑶,姑父蒋百里,表姐夫钱学森,堂兄穆旦),但更重要的是他对文字的天赋。天赋这种东西是不世出的,几百年才出一个,教不来,只能靠等。
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信手拈来,对传统历史和思想的深度浸淫和构建,成了金庸小说的“护城河”。事实证明,他的小说别人学不来,不仅当年学不来,后来红了之后无数的人想学想模仿,依然学不来。从1955年起,十七年间,他一共写了11部长篇武侠小说,4部中短篇,这15部武侠小说,始于书剑飘零、指点江山,终于逐鹿问鼎、一争天下。始于乾隆的少不更事,终于康熙的老谋深算。
而金庸小说的读者群以旧式价值观下的男性为主,金庸对他们的细致需求掌握得炉火纯青。无论是各种奇遇、还是神人提点、练成神功、最终达成天下第一,还是“被动卷入”与女人们的种种纠葛,都已经成为他百试不爽的桥段,这对于大量生活在苟且与平庸中的读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有人骂金庸小说的实质是爽文,这未免低估了金庸。但金庸对主角的神奇逆袭和塑造,确实和爽文有相似之处。所以很多人对金庸是颇为瞧不上的,譬如王朔就大骂过金庸的小说不入流。
还有往往越是西化厉害的人,越看不进武侠小说所建构的旧式情怀和传统文人价值观,他们更推崇解构,而不是建构。胡适在《新闻记者的修养》中说武侠小说是最“下流”(下等)的文学体裁,让金庸很不开心。但是,毕竟西化的读者少,传统的读者多,多到以至于金庸成了一个华人中的文化符号。
再加上影视剧的强势传播,也放大了金庸小说的影响力。1957年到1959年,金庸还在报纸上连载《射雕英雄传》,一家电影公司已经取得小说的影视版权,拍出了金庸小说的第一部影视剧——电影《射雕英雄传》,几乎创造了小说与影视剧的同步。从六十年代迄今,金庸小说的影视剧一直推陈出新和翻拍,基本就没有断过。这在小说家中是极为罕见的。报纸上的连载,由于写作时的思路不连贯,情节考虑不周,导致bug频出。为了小说的完整连贯和影视剧的逻辑流畅,金庸后来不得不两次修订。
即便在如此辉煌的战绩下,金庸也不认为写武侠是他本行,他后来说过,当初撰写武侠小说,固然有自娱的成分,但更多是为了《明报》的生存。小说与《明报》在金庸心目中主次分明,武侠小说是为报纸服务的。在岳麓他接受记者采访:“我写小说实际上是当时的一种副业,我主要是要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那么我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明报》是我毕生的事业和荣誉,是我对社会,对朋友,对同事的责任。”

很多人说起金庸就只知道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但其实写武侠小说对金庸的整个人生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注入的心力上,都只是很小一块,主要是是1959到1969这十年。金庸自己在较为正式和隆重的场合,也从不以“武侠小说家”自居,而是更希望被认可为一个新闻学家和历史学者。他在北大授予博士学位时,对台下的学生粉丝们是这么说的:
“大家希望听我讲小说,其实写小说并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喜欢看也就过去了。我对历史倒是有点兴趣。”
虽然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比政治家查良镛更具永恒价值,但其实政治家的查良镛比文学界的金庸,精彩多了。越发吹捧他的武侠小说,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的人,对这部分了解的反而越少,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金庸在许多公开场合,甚至说“武侠小说虽然也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如此低调的自我评价,和他去世后大家把他的武侠小说供上神坛,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69年《笑傲江湖》快要收尾时,金庸说:“只是为了写武侠小说可以帮忙增加销路,所以每日在自己的报纸上面写一段,这是有这个必要,非写不可,所以酬劳和一般情形就有点不同,报馆给我的稿费也很少,假定报纸与我没有关系,我就一定不写了。我现在写是为了娱乐。但是十部写下来,娱乐性也很差了。也许要停写几年,才再继续写下去也说不定。现在娱乐自己的成分,是越来越少了,主要都是娱乐读者。”
那么金庸真正的精力都放在哪里呢?在政治上,在社会评论上。金庸对政治始终不能忘情。不能入局,就在局外谈论。六七十年代,大陆政局变幻莫测,而这正为《明报》的崛起和出人头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金庸的论政,成就有目共睹。他对大陆政局的预测之精准,令人惊叹。
他的倾向不过多谈论,只说一点:金庸作品中凡带左、朱、东、红的,都是阴暗人物。东方不败和洪教主合起来是东方洪,左冷禅极其虚伪,东方不败男身女相,人人背诵教主宝训。如:杨莲亭笑问道:“教主宝训第三条是什么啊?”童百熊“呸”了一声并不答话。指代的什么,显而易见。
现在研究金庸的人多如牛毛,还有人就打算靠写金庸小说过一辈子。“金学”大有崛起为“红学”的势头。但在我看来,大部分都是过度解读,想了解金庸对武侠的真实看法,看一本书就够了——《鹿鼎记》。如果再加一本,《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是纯粹的武侠小说,而是一本寓言小说,金庸在后记中都承认。《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但内容已经不再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说是武侠小说,已没有“侠”。很多人把《鹿鼎记》视为金庸的新尝试,其实并不是。《鹿鼎记》是金庸疲惫之后的收山之作,是撕下伪装的本真倾诉,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武侠”作品,也是金庸自嘲自己构筑起来的武侠世界。写作《鹿鼎记》,本身就是金庸的一次行为艺术。
一个既无武功、又无品行的混混,从始至终也没有成长起来,除了稍微讲点义气、头脑灵活外,贪财好赌、说谎撒赖、吹嘘拍马、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杀人越货、欺软怕硬、好色流氓,几乎样样占全。就是这样一个混混,却是顺风顺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事业有成,成为所有作品里结局最幸福的人。
在这本书里面,金庸已经把武功降格为一种技艺而已,通过一个小混混的成功和一帮侠客的失败,解构了以往种种笼罩在武功周围的神奇幻想,消解了那种企图通过一种技艺统治天下的价值狂想,抹去了关于大侠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华丽光环。
他似乎要告诉大家,所谓的江湖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恩怨。而一帮或者头脑简单或者迂腐不堪或者德沦丧的武林中人甚至还比不上一个心智健全、有着正常生活需求、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金庸也并不真的享受写武侠小说的乐趣,曾有记者问金庸为何封笔,金庸回答说:现在写小说已经没有动机了。
以前是为了报纸销路。写小说是相当辛苦、相当痛苦的,尤其连载每天都要写一段不能停的,如果要到国外旅行,不是先写好几段留下来,就是带到国外,晚上不睡觉拼命写,一大早快信寄回来,心理压力很大。
现在《明报》已成了香港举足轻重的大报,有国际性的影响,不再依赖武侠小说吸引读者,明报集团也已粗具雏形,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生涯终于走到了尽头。金庸先生在经历了武侠世界的漫长精神(创作)游历之后,看清了武侠的幼稚和虚妄,他厌倦了武侠,也厌倦了江湖。
而他的读者们却到今天都读不明白这一点,还在武侠的世界中迷失,尤其是一群营销号,在金庸陨落后冒出一堆的奇形怪论和人物分析,又开始纠结武功排名,爱情观,这人“好不好”“坏不坏”,实在是连金庸境界的一成都不到。
-
Raphael1304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30 11:35:16
-
091929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3 09:25:22
-
苦行僧Zorr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5 01:17:44
-
【未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1 21:58:22
-
YuY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8 12:03:48
-
璟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9 20:00:28
-
张家大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22:25:24
-
傀儡娃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18:06:05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03:36:49
-
tr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00:10:19
-
关于郑州的记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6 10:44:51
-
继续沉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22:29:08
-
豆友138044497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21:56:20
-
Dar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2 07:10:03
-
rencontr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8 16:18:21
-
史蒂芬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07 00:20:15
-
辰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9 15:19:10
-
无微不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08:51:40
-
vish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08:44:00
-
风雪夜归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7 19:52:36
-
zhangxunnj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7 06:33:29
-
点苍采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12:28:26
-
脆皮鲜虾红米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2 15:34:42
-
lxd1991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9 06:51:51
-
Ash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9 03:21:57
-
香芋白蘸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6 21:41:28
-
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21:26:58
-
熠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5 10:37:43
-
raigo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0 13:45:26
-
冲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6 18:32:55
-
老夫聊发少年狂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5 12:29:08
-
平平无奇小羊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2 17:44:50
-
芙拉吉尔速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9 21:23:16
-
夏一啊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9 13:19:36
-
琉璃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3 08:39:28
-
楚山重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2 18:16:22
-
吖吖吖吖靖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5 18:20:49
-
匕匕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7 13:37:30
-
不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4 21:07:01
-
风四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9 06:36:59
-
银河铁道之虾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7 13:38:11
-
ハツコイ娼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1 13:13:18
-
Lead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9 13:26:56
-
blade run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5 17:31:58
-
印象1984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6 05:55:15
-
豆友160333313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3 11:30:40
-
Night K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07:52:57
-
W.J.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00:18:11
-
尹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1 02:07:48
-
微风smi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31 20:56:26
-
被遗忘的大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30 23:25:12
-
别梦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9 19:01:03
-
猫咪老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8 18:10:08
-
黑土prprp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20:21:59
-
阅读,遇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5 14:05:05
-
神经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4 13:17:31
-
Fidelit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19:51:26
-
塔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3 01:57:4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0 09:04:56
-
周小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8 14:35:57
-
云雀飞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8 11:48:38
-
L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9:19:34
-
悬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5:19:13
-
忧伤的苦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11:31:50
-
藻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22:39:27
-
杨过与阿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21:54:41
-
城春草木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6 08:38:51
-
小恶鱼做鳄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23:10:19
-
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19:01:22
-
盐sal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5 14:22:58
-
司马光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22:02:06
-
加亮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17:01:30
-
万德仸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00:09:52
-
Ro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14:18:31
-
钟善良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3 10:51:45
-
+小霸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23:48:49
-
Kevin苏晓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2 00:14:11
-
ky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21:40:12
-
Rocket2Mo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1 14:02:24
-
混沌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21:25:0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21:17:14
-
botree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17:01:24
-
黄杨钿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16:41:38
-
你过来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12:54:50
-
mbcfa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11:12:46
-
Abel Hs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10:56:11
-
宋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07:17:46
-
非关春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21:52:30
-
Alex是格兰芬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19:39:51
-
Yuk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14:15:04
-
阿良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10:12:10
-
金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09:58:37
-
叶寻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8 22:46:34
-
きりやま れ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8 18:25:36
-
我以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8 14:23:48
-
笑死二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7 22:44:48
-
易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7 19:31:49
-
nevere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7 16:52:01
-
逝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7 14:36:35
-
爱吃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7 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