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古乐盛宴——记法国歌瑞斯邦古乐团与合唱团音乐会
今晚在中山听了来自法国的歌瑞斯邦古乐团与合唱团音乐会。

这次演出名为『太阳王的皇家夜宴』,是根据失传的路易十四创作的『皇家芭蕾夜宴』修复还原而成,整场听下来感受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

首先是乐团的音色太好,乐团大量使用了古乐器,包括长颈诗琴(鲁特琴)和维奥尔琴,鲁特琴在去年看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时已经见到过,维奥尔琴是头次见,感觉像是吉他和大提琴的复合体,这琴一出声令人耳目一新,古乐因为使用了羊肠弦,音色比较柔和,但是这维奥尔琴的声音还是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声音太温柔了。听现代大提琴时因为用了金属弦,所以那种金属摩擦的质感还是很强烈的。
维奥尔琴也被称为『古大提琴』,维基百科介绍如下:
维奥尔琴(意大利语:viola da gamba;英语:viol),又译“古大提琴”和“古提琴”,属于弓弦乐器,声音柔和并稍带簧片的音色。整个维奥尔琴族,即使最小的一种,也像大提琴一样,是夹在两膝间竖着演奏的。与小提琴不同,各种大小的维奥尔琴在指板上都有许多弦品,按弦时需要对着它们按下。
乐团同时也用了巴洛克大提琴,没查到太详细的资料,应该就是用了羊肠弦的大提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乐团的小提琴就不仅仅用了羊肠弦,它的演奏不用肩托,是放在上臂和肩部临街那块的。我还注意了一下,小提琴声部拉琴并非完全不揉弦,我查了下有关揉弦技术的资料,在 小提琴演奏巴洛克时期音乐是否不用揉弦?因为版权问题就不贴过来了,总之巴洛克也有揉弦,但非常少,另外今晚的小提琴不用肩托,更加说明乐团演奏的还原度高。
其他乐器还有竖笛之类的,长号音色非常独特,尽管是铜管乐器,相比当代长号也是很柔和,每次长号出来我就特意听一下。
很多段落的开头,乐团都是由几位首席独奏开始,我想了下,这种音色搞弦乐四重奏可能没啥意思,可能古乐也有他的局限性吧。

上面说的是乐团,接下来是合唱,一般乐团是独唱+合唱团,今晚这个合唱团就是独唱们组合起来的,声音非常有层次感。第一位女中音,开嗓状态就极佳,音量大,巴洛克女声那独特的仙气满满的,后续几位女高也很好。
乐团第一次合唱把我吓了一跳,音量大,穿透力很强。男低音我是第一次听,声音非常有磁性有光泽,假声男高出场后和男低音有段合唱,两人在舞台一左一右,对比着听很有趣。
忘了那个段落了,在大家合唱的时候,男低音和维奥尔琴的声音合一起了,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应该算今晚最美妙的旋律吧。
这次的合唱团基本把所有声乐音域都涵盖了,着实让人大开眼界,这种机会着实不多。
今晚这个剧其实好听的旋律不多,起码和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比是差多了,现场主要听音色。中场买了他们的CD,其实是本书,讲『皇家芭蕾夜宴』被还原的过程,然后书里附送了两张CD,网上可以找到 Le Concert royal de la Nuit ,散场后在后门要到不少演奏家签名,不过指挥还不出来,看到搬运乐器那个门开了,直接进去要签名,如愿以偿。

忘了说乐团居然还加演了『康定情歌』,主唱是我今晚最喜欢的一位女高,声音很醇。

音乐家们也很友好,开场前有小朋友凑到舞台边围观,乐手们主动向小朋友们演示乐器。


今晚这场如果不是一位在巴黎的群友强力推荐,差点错过了,开票就买了第二排,非常幸运。此等阵容的古乐歌剧太奢侈,有今晚足矣,短期内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