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许久没有打开旅行青蛙了,偶然一看,居然收到一张这样的图片。小蘑菇(没错,是蛙的名字)一只蛙待在帐篷里,点着篝火,天空一轮明月,很明显,它在“举头望明月”。那它能不能低头,又会不会思故乡,我想,它很可能只会思念三明治吧。
而这首李白的《静夜思》,大概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诗句了。明月何皎皎,这地球的卫星,古往今来,寄托了中国人多少的乡愁、相思,冰洁的志向,闲散的意趣,团圆的向往以及浪漫的想象。古人为它起了各式各样的“小名”。
——玉盘。李白有诗云,“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
——婵娟。苏东坡有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玉兔。贾岛说过,“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玉蟾。还是李白,“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冰轮。北宋诗人陆游,“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除了这些,它还被古人叫作夜光、素娥、玉弓、玉桂、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等。由此可知,古人是有多热爱这遥远的星球了。《全唐诗》记载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诗,有名的诗人二千二百余人,试问哪一位没有写过咏月的诗,没有在月光中思绪万千、辗转反侧呢。
春天到了,春风吹绿了大地,月光也朗润起来,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春天的江河涨潮了,远远的,明月从江面上升起,明亮的月光随着江水荡漾,蜿蜒千里。院子里的梨花开了,在明月映照下,洁白的花影似乎溶入了月光,风轻轻吹过,柳絮飘落在池塘里。
到了夏天,月光越发明亮,就连树梢的鹊儿都被惊醒,扑闪着翅膀飞走,只留下树枝摇曳。清风吹过,把清亮的蝉鸣送出去很远、很远。而在幽静的深山,透过松树的枝桠,可以看到一轮明月,清泉潺潺,奔流不息。在辽阔的平野上,星空低垂,似乎伸手可探,大江东流,月随波涌,可旅人呢,还是独自一人,如同风吹细草,江中孤舟。
秋天的月是最美的。 透过水晶帘子,看到的月亮也玲珑剔透。这时的明月,最让人想起远方的亲人朋友,想起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你我分隔千里,还好,我们共有一轮明月。此时此刻,你身在何处,与人共饮,又抑或花间独酌。请你抬头看看月亮,那月光,正是我对你的思念,绵延不绝,如水如银。
冬天呢,晚上月光照着白雪,屋里也不需要点灯了。在这寒冷的天气,依然有梅花盛开,暗香浮动、月影绰约,心情也不再那么凄清。冬夜冻醒,突然觉得窗外如此明亮,原来又下雪了啊,不时传来竹枝折断的声音,这雪,一定很大吧。等明天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谁又能一起喝杯暖酒?
春夏秋冬,阴晴圆缺,在古诗词里,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今天很少有人会再围炉取暖,自己酿酒,也不用乘舟夜行,或空等友人来访。我们有许多更快捷的方式、更优越的方法去过一种更舒适的生活。人类甚至早已登上了月球,知道那里没有嫦娥玉兔,没有月桂蟾蜍。可是,在那些无法入睡的夜晚,在你孤身一人的时刻,在山海之间,在桥头河畔,也许,你心中会涌动一些思绪,似乎与那明月有关。
就像,此时的小蘑菇一样。
[文中四季,借用了许多诗句,以下为其中四首]
春江花月夜(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山园小梅二首》之一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