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Nicholas Roerich
调啸词二首
一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二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作者 / [唐] 韦应物
“调啸词”,也称“调笑令”、“古调笑”,因为如上第三行的二言叠句(也就是词中“迷路、迷路”,和“离别、离别”,一定要和前面六言的最后两个字(“路迷”和“别离”)倒转过来,所以又名《转应曲》。
因为这里要出现一次平韵转仄韵的转换,倒转这个小小的文字变化,反而成了创作这个词的最难点。私心觉得,这个倒转,可以强解为对过去的一种追忆。文字可以倒转,时间却是不能。
燕支山,又称焉支山、胭脂山,在甘肃山丹县城东南50公里处。燕支山产红蓝花,“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妆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
但燕支山是惨烈之地,最有名的故事是《史记·匈奴列传》:“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此次霍去病进击,还俘虏了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和单于阏氏等百余人,以至于匈奴人悲歌长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单于的妻子,亦命“阏氏”,读音为“燕支”、“胭脂”。
站在民族大义一侧,驱逐匈奴,乃是快事与功业;站在历史一侧,一个地方如同一个人,有了伤感的故事,就永远带上了它伤感的特质。
从汉到唐,从唐至今,诗人走到这里,所能体验的,却是河汉星辰依然在,前路茫茫似断绝。
荐诗 / 照朗 2018/09/26

-
尹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20:13:53
-
青羽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7 23:09:01
-
不西女月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15:44:36
-
山人劝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11:19:55
-
周自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10:40:04
-
二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09:38:07
-
Monic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09:25:15
-
Hawellk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08:04:59
-
淮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00:16:01
-
陈卜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00:00:52
-
诗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3:53:24
-
烽火與流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3:39:16
-
团长是谁减负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3:32:56
-
过期芥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3:30:28
-
深山含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3:04:08
-
蓑羽鹤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2:54:17
-
皮皮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2:52:21
-
歸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2:44:33
-
瑤琨之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2:38:29
-
弐炙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2:36:53
-
七月蜗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6 22: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