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考研参考书讲解,懒癌有望考上?

心态宜紧,不宜松
考研之所以把"心态"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纵观这些年来的经验,知道很多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而过度的放松,则在行为上表现为不规律。
晃来晃去,时间就没了,到即将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该学的知识没学,已经与其他同学拉开的相当的距离,徒增烦恼。
因此,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重于学习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底。可以自问一下:到底想不想考上目标院校?有多想考上目标院校?

学知识为了做题,做题为了掌握知识
学习的一开始,就要将知识与试题结合起来,要不断的尝试着用所学知识来解题。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更快的掌握知识,二是能够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以防学了知识不用,还是老思维。
同时,还要明确一点:基础阶段的做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巧,而非应试。做题时,要细致、规范,争取把题目蕴含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必须的知识。

《中国电影艺术史》周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电影艺术史》为作者多年讲授中国电影艺术史的内容呈现。在体例上基本沿袭中国电影史的分期阶段,但更多强调对重要艺术潮流和现象的概要论述;在历史分期描述上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编年史分期,而着重于重要历史阶段变迁的块状划分(前45年、中30年、后25年等);在阐述时间下限上,开放一般“历史”需要沉积的界限,适应电影艺术的当下文化现状,尽可能逼近写作之时的现实创作状况,成为可能是较少见及的容纳即时创作现象的电影史述教材;因此,一书不是一般意义的电影史,而颇含电影史论与当下创作现象的现状描述教科书,尤其是作者描述了大量的电影作品,分析细致深入,引人入胜,试图实现对百年电影的全面描述。

《外国电影史纲要》虞吉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本书是为了打造影视专门人才,集合了众多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7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电影的发明与初期发展、“二战”前欧洲电影、“二战”前美国电影、“二战”后欧洲电影、二战”后亚洲电影等,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理论与技能的结合,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将复杂的影视理论与技能,以一书一重点的形式,介绍给有志于从事影视工作和研究的学生,以冀能全面提高影视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和专业素质,培养适合影视事业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影视批评学》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本书力图在创新电影观/电视观与批评观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影视理论批评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中国影视理论批评的一般状况,相对全面而深入地探讨电影、电视批评原理。作为影视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影视批评学以影视批评特性、影视批评功能、影视批评主体、影视批评模式以及影视批评写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
北京三联书店, 2006年
本书是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之一,全书分上下两大部分对电影理论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收入了包括于果·明斯特伯格,巴拉兹·贝拉,爱森斯坦,吉加·维尔托夫,鲁道夫·爱因汉姆等电影大师的知名电影理论,适合电影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中国武侠电影史》贾磊磊,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本书是中国电影专门史研究的又一硕果,标志着中国电影历史研究的扩大和深入。这对于中国电影史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在本书中,贾磊磊把武侠片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做了清晰的梳理,并把它的特点归结为五个大的“创作浪潮”。这是有见地的,也大抵符合客观的历史实际。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到,武侠片在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发展,差不多就可以达到上规模、上水平的程度。
作为该书“下篇”的口述史部分,也有特点。它不仅使人读了有一种恍如处身拍摄现场的亲切感,也让人领悟到武侠电影创作的艰辛、甘苦。

《中国电影文化史》李道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本书以100年中国电影发展历程观照对象,力图整合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电影的整体面貌,深入阐发中国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蕴涵。按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将中国电影文化史划分为早年的道德图景,乱世的民族影像、分立的家国梦想与整合的文化阐发四个具有特定文化内蕴的历史时段;并在具体的历史陈述中,把握住各时段具有特定文化内蕴的电影作者,电影文本或电影类型,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样的中国电影文化史,将以其不同于传统电影政治史,电影艺术史的面貌出现,并以其相对厚重的文化感悟超越一般的电影美学史,电影类型史,是一部全面,丰富的电影文化史著作。
-
和光同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8: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