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镜中人
孔多塞在躲避罗伯斯庇尔追捕时表现出了惊人的乐观主义,但不久即遭逮捕并被杀害。
他在被杀之前应该是没有想到的。

“人类是可臻完美的”,这句话我不赞同,因为我持相反观点,我认为人类大多是残缺的、破败的、漏洞百出的次品,但确实可以不断改善,即可以升级。

认识自己的过程往往是惨痛的,支离破碎的,伴随自我批判与无情审视。
剥离出来的人性无一不让人心悸。自我感觉极度良好的人,只是因为对自己认识不深,或者说你照的是美容镜,妖怪那一面你得午夜去看,可你有胆量剥离自己的伪装么?

萨特说的“他人即地狱”指的是:假如完全依附于他人,自当如身处地狱之中。
这其中他还指出:“有很多人囿于陈规陋习,苦恼于他人对自己的定见,但是根本不想改变。这样的人如同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不可能冲破框框,超越他们的忧虑、他们的定见和他们的习惯,因而他们常常是他人对自身定见的受害者。”
“而一旦他们接受这种定见,他们就成了懦夫,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改变这一事实,正因如此,他们是死人,或者说他们是活死人,这是一种说法,意思是指那些老是苦恼于他人的定见,受人摆布,而不想改变现状的人。我这是极而言之,因为我们是活人,我想通过荒诞的形式批明自由对我们的重要性,即以行动改变行动的重要性。不管我们处在怎么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有砸碎地狱圈的自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是喜欢在里面,归根到底,他们自愿入地狱。 ”

由萨特的理论我想到“自我的地狱”,“地狱”由单人架构,发散能量从而影响自己与他人。
其实有不少人是在半夜偷偷照了镜子的,也瞥见魔鬼那半张脸,只是人们不敢或者不愿承认罢了。人们更愿意接受白天的自己,而对夜晚的那个自己避而不谈。
而完全对自己没有认知的人,要么度过了童话的一生,要么不幸某一日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自己吓死了。

人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伤害过的人,这些都是障碍,自己不主动跨越,障碍会永远存在,而最后绊倒的只有自己。
不去主动伤害他人无非就是减少那些障碍,而不是增加。
而其中常见的且不被重视的“罪恶”就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他人越痛苦,你的罪孽越深。

当心灵可以触及的人类从此不复存在,人的内心会有深刻的虚无感,即孤独。
有些人说孤独,他们指的是寂寞,而真正的孤独是因为从此无人倾诉。
当心与心远隔千山万水,人与人的距离再近也不复有意义。
这才是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