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西西弗神话》
#含着微笑的悲歌
《西西弗神话》系统论述了荒谬和荒谬的人,而后来的《反抗者》则论述了荒谬的行动,于是形成了加缪从觉醒意识到反抗行动的完整哲学体系。
(一)
加缪的荒谬实际上就是一种感受,它类似于萨特所说的“厌恶”。
在非人性因素面前产生的不适感,在我们所见的东西面前引起的堕落就是荒谬。
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唯一联系”。人一旦在平庸无奇、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出“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到了荒谬,荒谬就开始了,而人也就清醒了。
荒谬就产生于“这种对人性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荒谬就清楚地说明了欲求统一的精神与令这欲求统一的意念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离。非理性因素、人的怀念以及与二者同时出现的荒谬就是造成人生悲剧的三位主角。
(二)
要对生活回答“是”,要对未来回答“不”!
穷尽现在——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这就是荒谬的人的生活准则,完全没有必要消除荒谬,关键是要活着,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
法国人格主义代表人物莫尼埃所说,还没有人曾像加缪那样歌颂身体的伟大:身体,爱抚,创造,行动,人类的 高贵于是在这毫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其地位。
对生活说“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抗,就是在赋予这荒谬世界以意义。因而,自杀是错误的,它决不应是荒谬的必然结果。自杀实质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对立面,它想消除荒谬,但荒谬却永远不会被消除。
(三)
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是要脱离日常混沌,超越现在不同的是,荒谬告诉加缪:没有什么明天,没有什么来世,要义无反顾地生活。这就是人的深刻自由的理由。
加缪认为,存在主义对生命意义的笃信永远设定着价值的等级,而荒谬的人则是在清醒地认识到荒谬之后,最后投入到人类反抗的熊熊火焰之中。
(1)[认识型]唐璜“不肯拔一毛以利永恒的人”
(2)[智慧型]演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实践了荒谬的人的命运:他不是他扮的角色,却不顾一切地穷尽之。“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创造。”(尼采语)
(3)[精神型]征服者,不愿意为将来牺牲现在的人,他的伟大在于尽其所能地生活。
(四)
西西弗的行动就是对荒谬的反抗,就是对诸神的蔑视。
西西弗对荒谬的清醒意识“给他带来了痛苦,同时也造成了他的胜利”。
对于人生,对大自然却充满无比的激情和热爱,他认为,为了这个热爱,就必须历尽苦难。
作为战后一代的精神导师,他明知不能根除世上的邪恶而仍以西西弗下山的坚定步伐走向荒谬的精神,则更加强烈地激励着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战后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