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查看话题 >你的每一句“要坚强”,都在把他们推向深渊
2017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因不堪重度抑郁症的折磨自缢身亡。彼时,距她新婚不过一年。
2016年的婚礼上,林奕含的新婚致辞与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格格不入。她介绍了自己的抑郁症病史、治疗过程、面临的侮辱和误解,呼吁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去污名化。

抑郁症是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近几年人们逐步正视抑郁症是真实存在的精神疾病,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你对抑郁症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只有意志力软弱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在演讲中,林奕含将白血病和精神病做了一个类比:
请试想一下今天你有一个晚辈,他得了白血病。 你绝对不会跟他说,“我早就跟你讲,你不要跟有得白血病的人来往,不然你自己也会得白血病。” 不会这样说吧。 你也不会跟他说,“我跟你讲,都是你的意志力不够,你的抗压性太低,所以你才会得白血病。” 你也不会跟他说,“你为什么要一直去注意你的白血球呢?你看你的手指甲不是长得好好的吗?为什么要一直去想白血球呢?” 你也绝对不会这样说。 你也更不会对他说,“为什么大家的白血球都可以乖乖的,你的白血球就是不乖呢?让白血球乖乖的很难吗?” 这些话听起来多么地荒谬,可是这些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听到最多的一些话。
相当一部人虽然接受了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的存在,却想当然地认为抑郁症患者都是逆商不够高的人。他们或许同情抑郁症群体,但这同情中总是夹杂着也许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不解和轻视。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与人的遗传因素、内分泌和工作、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系,而发病诱因也非常之不确定。
一个潇洒豁达的乐天派完全可能在某天清晨睁开双眼时,突然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丧失了奋斗的动力,陷入痛苦而空虚的状态。

抑郁症患者应状态混乱?
林奕含在演讲中提到自己的抑郁症曾严重到出现解离(思觉失调或精神分裂),无法识字读书,更没有办法参加期末考试。当她将医院开具的证明交给老师时,助教和系主任却都不相信她是精神病患的事实,反而问她证明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我要问的是,他是用什么东西来诊断我? 是用我的坐姿,我的洋装,我的唇膏,或是我的口齿来诊断我吗? 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想象是什么?或我们说的难听一点,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么? 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然后六十天没有洗澡去找他,他就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觉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
很多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固化认知就是他们应当行为错乱,言语支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但抑郁症患者是丢掉了开心的能力和对生活的兴趣,而不是失去了理智。他们没有可以展示的生理伤口,但思想上无休止的痛苦却一直在撕扯着他们。
事实上,为了不让周围的人被自己的病情困扰,抑郁症患者很多时候会装出一副万事大吉的模样,笑着对你说一切都好。但每一个微笑背后,可能都藏着一句绝望痛苦的“救救我”。

患抑郁症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林奕含在演讲中呼吁社会对精神病去污名化:
我是台南人,我在台南生病,但是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告诉我,我要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去治疗我的疾病?我为什么要上台北?当然后来也因为这个原因,我缺课太多,差一点没有办法从高中毕业。 …… 我也认识很多所谓身处上流的人,他们生了病却没有办法去看病,因为面子或无论你叫他什么。
有人把抑郁症称作“心灵的感冒”,就像易感体质的人比较容易患感冒一样,抑郁体质的人得抑郁症的概率会更大。精神疾病也关乎生理因素,身体疾病也与心理息息相关,同是不由选择的疾病,谁也别看不起谁。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自己得抑郁症,认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病症;同时,因为社会节奏的加快,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陷入抑郁情绪时总会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可是,抑郁症患者在精神世界里的长久挣扎与孤独跋涉不是被他人用来臆想与憧憬的,以你的幸运去衡量不幸者的痛苦其实是一种无知与残酷。

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重郁症这件事情,他很像是失去一条腿或者是失去一双眼睛。 人人都告诉你说,“你要去听音乐啊”“你要去爬山啊”“去散心啊”“你跟朋友聊聊天啊”。但我知道不是那样的。 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后再也拿不回来一样。 但与其说是快乐,说的更准确一点,是热情。 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我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以至于到最后我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
一部分人会对抑郁症患者抱有先入为主的期待,要求他们坚强,克制,不要沉溺于痛苦中。但以上种种要求,本身就是一种残酷的否定,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混为一谈。就如第一部分所说,他们认为抑郁症是意志力不坚定所致。你不会要求骨折的病人去跑步治疗,却强求丢掉开心能力的人去乐观开朗。
另一部分人接受抑郁症患者的低落,会竭尽所能地给予患者言语安慰和开解,希望能给他们激励和抚慰。可是患了抑郁症就像迈入了沼泽,他们拼命挣扎但是无能为力。所以,几乎没有积极正面的道理能够安慰他们,这种行为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为他们带去更大的困境,让他们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愈发痛苦。
那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吗?不是的。抑郁症患者会时常陷入孤独和被抛弃的恐惧,他们极其需要他人的支持和社会体系的支撑。耐心的陪伴,一个拥抱,一个让他们放声哭泣的机会,都要比苍白无力的劝勉有用得多。

伍尔芙在给丈夫的遗书中写道:“你给予了我你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幸福。你在任何方面都做到了无可挑剔。直到这个可怕的疾病来临,我都不认为会有两个人比我们更幸福。”幸福是真的,但沉溺的痛苦也是真的。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感同身受”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即使将想象力发挥到极限,我们大概也不能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
所以,对待抑郁症患者,请永远不要去说类似下面这些话:
“大家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你太爱钻牛角尖了。”
“你倾向于把自己想得很惨。”
“这件事情没那么值得抱怨。”
耐心二字,说易行难。多数人恐怕是不能长期忍受一个看似与常人无异的人总是“矫情”“无病呻吟”,那么,就请你把TA当做一个骨折的病人去照料吧,只不过TA的病,在心不在骨。
J·K 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以自己的抑郁症为基础创造了摄魂怪这种生物:

在第3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哈利一直认为是父亲召唤了“呼神护卫”抵御了几百个摄魂怪,救了自己和小天狼星。但在最后一刻他终于明白,湖对岸的身影其实是穿越回来的自己。
同样,面对抑郁症,除了患者自己,别人也不能将他们拉出深渊。但是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路上,如果有你不离不弃的陪伴,那他们或许会有更多的力量。
在摄魂怪入驻霍格沃茨时,邓布利多曾对同学们说过如下的话,同样的话,也送给你们每一个人:

最后,祝愿每个人的人生,即使荆棘路,也能变玫瑰。
*文中林奕含婚礼致辞的文字部分来自于豆瓣网友@雅君的日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豆瓣

-
Wasa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17 21:45:47
-
柴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23 21:40:11
-
猫泽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7 14:10:31
-
BubbleGre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2 16:38:25
-
龙枪编年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16:04:15
-
什么都没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08 21:43:06
-
小句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21:53:43
-
Wind那年夏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8 21:36:10
-
电子银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5 13:56:24
-
Unique Chlo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7 05:43:10
-
等待戈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5 22:39:51
-
Joy Fran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4 15:11:25
-
路慢慢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3 11:57:47
-
bei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0 11:18:12
-
一只阿紫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21:29:18
-
Merr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10:11:58
-
yuB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2-28 00:09:19
-
草酸艾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2-26 10:09:30
酒仙桥14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打码才敢看,近期最生猛新剧,竟然是真人真事?! (3人喜欢)
- 好评100%,今年最强冷门神作
- 口碑登顶,一票难求,近期最惊艳新片来了 (1人喜欢)
- 全员恶人,以暴制暴,这新剧爽飞了
- 开场就是王炸,9.4分年度剧王回归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