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查看话题 >这一刻的情绪

现在的心情就像是和人吵架没吵过之后脑子里还在念念有词,想了几个精妙的回嘴之后又默默地在捶胸顿足,要是当时想到了就好了。
当然三十分钟后我就把一切都忘记了。也许是我的记忆磁带不是很够用,后面要记录就需要洗掉前面的内容,虽然催心时刻也三五不时的在情绪不高的时候上演,但此时此刻忘记了就是忘记了。
这种状态常常令我困惑,我没法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的,23岁是我生活里较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生活都活的神魂颠倒,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记忆是第三人称的,从这个角度看,我的形体是虚拟的,记忆是零碎的,时间是跳动的,我好像从来没有观察过自己,观察过别人,观察过生活,但钟表的指针却是一刻不停的前进着,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失忆了,回忆中的日子就像撕下去的日历页,你知道它存在过,但一切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23岁至今,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打豆豆,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思考人生。头脑像一滩不够清静的水,总有一只手在不断翻搅。前23年的生活我可以说没发挥好再来一次吗?我现在重新开始学习做成年人会显得可笑吗?时间可以retake吗?人生有没有伤停补时?哆啦A梦的时间暂停怀表可以存在吗?我发现常常是超我准备好了,本我还在观望。
或许我在23岁的夏天真正做的一件事,是将自己从集体中撕下来,放在另一个角落里,从此以后我作为一个独立的我而生存着,而不是哪里人,谁家的孩子、无论是什么样的断言都应该改变不了我的意志,自我在虚空中和现实形成对应,我想: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的内在和外在都趋向一致呢。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想法扩散开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式的交替轮换,最初的想法就消失在浩如烟海的记忆里,最后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困惑的情绪却一直存在着。
所以一言蔽之,我不是不了解自己,而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绪。
我总是希望按一下鼻子就可以切换人格,我在每个社交账号里储存着不同的角色,一个签名写着“精神病有所好转”“一个写着适度琢磨有益身心健康”,但实际上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琢磨到底会不会更健康我完全不知道,在我的幻想中我的脑筋常常是皱做一团,我想象有一个熨斗轻轻地烫平我的眉头,有一块橡皮慢慢擦去我的不快乐,但我知道发生过的事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我只会依靠一次次的回忆想要获得一种耐受力。
这可能也是我在23岁之后获得的改变,曾经的我无法面对别人的目光,被人夸赞反而会难堪,听到批评更是无地自容,现在的我刻意减少着回避的次数,反正别人怎么说我都不会改,我依靠自己琢磨的能力塑造我的人格,修正我的道路,尽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特别想清楚出口在哪,也没有很好的把内心的自己和想要表现出来的人格很好的捏合在一起,甚至要靠写一篇这样的文字整理自己。但是我不会重复过去的生活了。
或许我曾经抑郁,但我已经没有办法回头去帮助自己了。
我也说不清现在我有没有抑郁,但我不会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