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食色与爱”都在这里
我一直认为,热爱美食的人一定不会亏待生活,善于烹饪食物的人是细腻丰沛的。

李安导演一定也是个细腻的人,他的片子实在演绎得平实,琐碎,贴近生活。
前两天把《饮食男女》翻出来看,全片120多分钟,做菜的镜头穿插全片,没有一点拖沓,片中男女主角的从姿色到韵味,可谓色香味俱全,片头刚开始,就活生生把我看饿了。
这部片子通过美食讲述了父女之间的故事:老朱是台湾中国菜的大厨,有着高超的厨艺,早年丧妻的他独自抚养大三个女儿。
大女儿家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常常沉溺在自己被伤害的感情中,等待了十几年的情人,没想到最后家倩询问道当事人,才揭示这竟是多年来家珍自己的幻想;
二女儿家倩长得最像母亲,对于厨艺,也是三人之中最精通的,父亲却不让她进厨房,让她专心做自己的事业,因而家倩和父亲常常有矛盾;
三女儿家宁是家中乖巧的大学生,对于恋爱可谓懵懂,年轻的她竟选择和好朋友的男友,未婚先育,最早离开了朱家。
老朱因为朋友的突然离世,味觉逐渐退化。

©精于厨艺做一桌好菜的老朱

© 老朱家的三个女儿:
信仰基督教,在学校任教的大女儿家珍
担任航空公司高官的二女儿家倩
大学还未毕业的小女儿家宁
尽管一家四口在同一屋檐下,却吝啬于交流,善于烹饪的老朱在每周日便做一桌家宴,与女儿们聚餐,通过吃饭联络感情。
素来在中国人的眼里,饭桌宴席是我们重要聚会的方式,大家除了一起享受美食之外,谈天说地联络感情,大部分的交易也都在觥筹交错中达成。
好玩的是,李安利用四次家宴推动剧情发展,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女儿们每次都有事件要宣布,一一地告别这个家,投奔新生活。
第一次家宴,家倩宣布自己在外买了房子,搬离家里,其实她是想逃离这个家(后来因为新房违建未离家成功)。
第二次家宴,家宁怀了男友的孩子,未婚先孕,搬去和男友同住。
第三次则是大女儿家珍,宣布终于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搬离家中。
而最特别的,当属最后一次家宴,二女儿家倩亲自主厨,做了一桌饭菜,与老朱解开多年的心结。

家倩在儿女中是厨艺最精通,也是长得最像母亲的,但老朱反对二女儿进入厨房,安排她去上学另外谋生。
这让原本最为亲密的父女关系,变得僵持矛盾。直到家倩在医院看见父亲的背影,那一刻所有的误解开始释怀。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温情的家庭故事,那就小看李安了。
片中李安还给了个惊喜,除了未婚先孕以外,老朱和大女儿的朋友锦荣的老少恋,逐渐浮出水面,着实让人吃了一惊,但是有惊喜也是好的。
家庭,即是社会的微小缩影,片中以家庭里的各个成员发生的故事来以小见大,所以这也不算是惊喜,是现如今社会的一种现象。中国人太过含蓄,而导演用一种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

片头老朱颤颤悠悠的走在过道上和老温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已经为影片各类事件埋下了伏笔。
其实在之后还有一句“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礼运》,这两句解释成食物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死亡和贫困,是人最厌恶的事情。
我想,这也是现代中国人社会的另类解释。
再来说说片名饮食男女,饮食,即是餐桌上的事情,男女,则是台面下的事情,片名取的恰到好处。人生无非这两大事。
理解了这句话,也就理解了片中的一切。

影片最后以家倩和老朱上演的温情画面,给快节奏的剧情做了个舒缓,老朱由原本的味觉丧失到找回味觉。
在我看来,其实不是找回味觉,是老朱多年的压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这也预示着女儿最后理解了父亲的立场:我们要吃饭也是要生活,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家庭架构在重新调整之后,一如美食,逐渐有的新味道,等待我们去品尝。

微信公众号:影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