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群英史话(十四)瓦岗宿命:残阳如血,高楼轰塌第一章
上文讲了杨广身死大隋国灭的大势下,李渊在四面受敌的不利局面下合纵连横直取长安,随后自立于公元618年正式建立唐朝。
接下来,先让李氏父子们休息一下,我们再次讲目光投到纷争不休的河南洛阳,我们的老朋友李密即将与我们告别。
一、与狼共舞连环计
之前接到李渊言辞极为谦卑的书信后,李密好生得意了一阵了,甚至发出了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的蔑视之言。实际上,在当时,李密确实有资格得意,因为纵观天下,他手下的瓦岗军势力无出其右,麾下猛将云集,而当时隋朝最凶悍的王世充已经被他打成了神经衰弱。
那么,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李密为什么最终会败的那么惨呢。之前我们讲到了两个原因,第一,瓦岗内讧,李密在大业未成之际杀害了老首领翟让,这对整个瓦岗内部产生了深远的震动和影响,属下大将特别是原属于翟让集团的以单雄信、徐世積为首的大将开始离心离德;第二,李密自身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感觉不可阻挡的他开始居高自傲,开始不听意见,开始得意忘形。比如之前提到的从对李渊信件的态度就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现在的李密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智谋无双的李密了,他居然那么轻而易举的被李渊戏耍,实在有点判若两人。
这两个转变简单归纳可以总结为将--帅离心,这粒种子在之前已经种下。等到大业十四年,李密便接二连三的遇到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事件,这些时间将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而这些连锁反应将与这粒种子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蝴蝶效应,直接导致李密与瓦岗的末日。
大业十四年正月,李密挟王世充洛水大败的机会,迅速集合三十万大军进占金墉城,并屯兵邙山,直逼上春门(东都洛阳城门),一时间,瓦岗军虎视眈眈,洛阳城风声鹤唳。
就在李密信心满满直取洛阳的时候,局势突变,李密迎来了第一个始料未及的消息:江都兵变,杨广身死。
杨广身死的消息传到洛阳后,洛阳城最有权势的七位大臣(时称七贵)马上拥立镇守东都的越王杨侗继位,改元皇泰。杨侗继位后,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其一,掌管军权的王世充权势太盛飞扬跋扈,似有不臣之心,最好铲除;其二,宇文化及杀害先帝,私立皇帝,罪行滔天,必须立即铲除。面对王世充和宇文化及这两个巨大的压力,杨侗想出了一招借刀杀人,一石三鸟的妙计。
那把刀自然就是李密。
杨侗的设想是这样的,委以李密重任,让他先灭宇文化及,如果得胜,再邀请他进入洛阳朝堂,让他与王世充互斗。先借刀杀人,再坐山观虎斗,与狼共舞,杨侗此计可谓又毒辣又巧妙。
随后,杨侗秘密派人册封正在准备攻城的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行军元帅,并对李密庄重许诺,如果能灭掉宇文化及,便可让其进入东都洛阳辅政。
面对杨侗的连环计,李密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之中。此时,李密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不理会杨侗给出的高官厚禄和承诺,立即攻城;第二就是接下杨侗给出的条件,调转兵锋南下与宇文化及交战。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李密面临的这两个选择:攻取洛阳的各方面条件已经非常成熟,王世充的十万兵马在去年年底被打的几近全军覆没,守卫洛阳的隋朝军队无论从实力到士气跟瓦岗军都有天壤之别;李密已经控制了洛阳周围的所有土地,洛阳城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如果拿下洛阳,将标志着李密占据了隋朝的首都,尽收隋朝的官员与府库,并从一定意义上宣告起义军一个阶段的成功。到时候李密既可以学李渊挟天子令天下,但又会比李渊获得更大的政治影响力,毕竟东都洛阳比西京长安在政治地位上更高一筹。综合分析来看,攻下洛阳,将使得李密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但如果攻取洛阳,只能速战,不能久困,因为一旦攻击不顺利,双方变成拉锯战,那么李密很可能将面临宇文化及背后的攻击,那个时候将演变成李密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
如果调转兵锋攻击宇文化及,李密将首先不用担心自己腹背受敌的局面,而且接受了名义上的正牌皇帝杨侗的册封之后,李密更显得名正言顺。如果灭了宇文化及,那么李密可以放下心来同杨侗谈条件,甚至可以遂了杨侗的心愿,灭掉王世充,自己独揽大权,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开进洛阳城。
所以李密面临的这两个选择都有成功的可能性,而从分析上看,我们也无法替李密做出看似正确的选择。
《人类简史》在谈到历史观的时候,阐述了一个论点,那就是处在当时历史选择节点的人们往往最不能预料选择之后时局的发展走向。那么李密是如何选择的呢?
李密经过长期思考,最终选择第二个答案,接受杨侗册封,放弃攻击洛阳,调转兵锋,征讨宇文化及。
我们可以相信,李密当时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担心万一攻击洛阳不顺利,将会导致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而选择征讨宇文化及,从短期来看,李密可以高枕无忧,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的专心做一件事。
写到这里,我不禁再次想起李密对谋士柴孝和解释为什么不放弃洛阳进攻长安的原因,那就是怕属下部将不听指挥,擅自造反。再结合这次的选择,我们可以给李密下一个性格上的定论,那就是虽然智谋出色,但太过敏感多疑,没有洞悉时局走向的大局观,没有当机立断的冒险精神。
李密的这个选择,虽然短期内安全,但是他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小看了宇文化及以及他手下隋朝禁卫军骁果卫的战斗力;一个是小看了王世充的狼子野心。在那个纷繁复杂,时局转瞬即变的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让短期内的安全瞬间变成巨大的隐患。
我们再对比下李渊与李密面临的共同的选择是如何行动的,就可以看出两人在长远战略上的差距:李渊选择不顾一切直取长安,获得了稳定的根据地与政治资本;而李密在围困洛阳的情况下,选择放弃,他即将又要面临什么呢?
从这一刻起,李渊向左,李密向右,两人此后的命运即将发生重大的反转。
二、纷乱的江都
宇文化及最近有点烦,虽然当初忽悠司马德戡等人发动兵变,杀死杨广一点都不难,但是难就难在当了所谓首领之后,带着那么多人,未来该何去何从呢。如果让宇文化及开个跑车横冲直撞享受速度与激情可以,让他带着几万部队还有文武百官找个妥当的未来,可真是难为死他了。
就在为难之际,江都阵营里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内乱。
宇文化及虽然是个草包,但是出身王公贵族的他见识还是有一点的,比如江都兵变前对司马德戡说,皇帝虽然无道,可是威令还在。而且杨广生前确实对属下文武官员都不错,所以此时的江都阵营里还是有一批心念杨广厚恩的军官的。
折冲郎将沈光就是其中一个。
折冲郎将是个特殊的官名,隋朝的禁卫军骁果卫里的军官名字都跟军队里的不太一样,比如在骁果卫里设折冲、武勇、果毅、雄武等郎将官,共同协助总指挥领兵。郎这个官名就类似于现在的副手,副职。举个例子兵部的头儿叫尚书,副职就叫侍郎。
我们之前讲过隋朝阵营里出现过的很多牛人,比如一开始的高熲、杨素、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长孙晟,再到后来的麦铁杖、来护儿、周法尚、周罗喉、张须陀、鱼俱罗等等。而沈光也许是隋朝阵营里的最后一个牛人了。
沈光,字总持,父亲沈君道是南陈的吏部侍郎,陈亡后,家居长安。年轻的沈光敏捷骁勇,放荡不羁,喜欢结交豪侠。除了这些,他还有一个更牛掰的本领,就是善于赛马,技巧出众,天下第一。
大业八年,杨广征召天下骁勇善战之人讨伐高句丽,沈光报名参军。因为人缘好,当时送别沈光参军的人多达百人,沈光豪气万丈,洒酒于地,立下誓言:这次出行,如果不能建功立业,我就死在辽东,不再与各位相见。果然,在一次攻城战中,沈光大放异彩。当时,高句丽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沈光奋力从高达十五丈的冲梯上爬到城墙,站在冲梯上与敌军交战,一阵短兵相接的厮杀,沈光连杀十几人。后来,敌军将他打落城墙,沈光坠落之时正好看到冲梯上有垂下的绳索,他在空中抓住绳索又再次爬到城墙之上与敌军死战。
普及一个知识,十五丈是多高呢,大概相当于五十米。也就是说沈光是爬了十六层楼,然后站在楼顶与敌军交战,最后又从十六楼掉落,抓住了绳索,又再次爬上去的。
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沈光到底牛不牛。
不管你们觉得沈光牛不牛,总之杨广在远处被沈光的豪壮勇猛惊呆了,战斗结束后急忙召见沈光,一番交谈后,愈发喜欢。当即任命沈光为朝请大夫,赏赐宝刀、良马。后来,杨广又让沈光担任禁卫军骁果卫的折冲郎将,还经常把自己正在吃的食物和身上穿的衣服赏赐与他,恩遇深重。
受到杨广的恩遇如此深重,牛人沈光发誓要为先帝报仇,斩杀贼人宇文化及。恰逢江都兵变后,素来骁勇的他被宇文化及安排统领驻扎在内宫里的给使营,得此便利,沈光暗地招募骁勇之士,而此时有一人加入到了沈光的复仇大业中。
他的名字叫麦孟才。
大业八年,杨广一征高句丽之前,名将麦铁杖自请当前锋,临走之时,他对三个儿子说:我久蒙国恩,今天应是为国捐躯的时候。我如果战死,你们将会富贵。在忠与孝上,希望你们多努力。”后,麦铁杖在辽东战死,杨广恸哭。
麦孟才就是神人麦铁杖的儿子,当年父亲殷殷教诲的黄口小儿,如今已长大成人担任虎贲郎将,父亲在诀别时说的话影响了他的一生: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
麦孟才见到沈光后,慷慨激昂的说:“我们都深受国恩,不能为社稷而死,这是古人引以为耻的。现在又要低头侍奉戕害先帝的仇敌,颜面无存,活着又有什么意义?我一定要杀掉他,万死不辞。”
沈光与麦孟才,一个是报答皇帝的恩遇,一个是继承先父的遗志,他们都是时候履行自己的誓言了。
不久之后,麦孟才统领江淮士兵数千人,准备袭击宇文化及的军营。但就在这时,沈光却因为说漏了嘴,被人告发。宇文化及听到沈麦两人要造反,大惊失色道:“麦孟才是麦铁杖的儿子,沈光是勇不可当的人,这两人太厉害,必须避其锋芒。”于是连夜逃出营外,并命令司马德戡逮捕诛杀麦梦两人。
夜深之时,沈光突然听到军营内喧哗嘈杂,大呼不妙,知道事情败露,仓惶之间决定提前动手。他来不及披甲胄,就率人袭击宇文化及的营帐,结果空无所获。此时,司马德戡的兵马已经从四面合围过来,沈光振臂高呼与士卒们合力斩首几十人,准备突围。可就在突围接近成功时,司马德戡派遣骑兵手持弓箭从侧面射击,沈光因为没有穿戴甲胄,中箭身亡。其后,麾下的几百勇士也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沈光死后,麦孟才率领的军队也被剿灭,麦孟才战死。
从上文讲到的以绝命守孤城的尧君素,再到这集里以死报君恩的沈光、麦孟才,他们不是不知道天命难违,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力量难以抵挡大势的滚滚洪流,但他们仍然挺身而出,以卵击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理想与誓言。
正所谓,君报我以礼,我还君以命。

沈光与麦孟才殒命后,江都阵营的纷乱才刚刚开始。
这一次的主角变成了在江都兵变以及镇压沈孟反叛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司马德戡。
就在几个月前,司马德戡与部将合谋西逃,结果被宇文化及一阵忽悠,发动了兵变并杀死杨广。事成之后,宇文化及成为了江都阵营的领导者,此时的宇文化及坐拥十几万兵马,搬进皇帝内宫居住,依仗驾驶跟杨广完全相同。他每天都像帝王一样面朝南坐在帐中,听取下属官员的奏报,但由于自己是个草包,宇文化及每每听人奏报只能默然无语。下朝后,才拿出奏章与自己的幕僚商量对策。而在西行的过程中,江都大军到达彭城的时候,因为水路不通,宇文化及命人开始抢劫百姓的车辆以及耕牛,用来运载数量众多的宫女和财宝。而作战用的武器铠甲则全部由士兵自己背着。
西行路,路漫漫,士兵们本就疲惫不堪,结果还要背着武器辎重,渐渐的,不满的声音开始充斥旷野。
最不满的当属司马德戡。江都兵变后,宇文化及非常忌惮司马德戡,于是部署部将分别统兵,削了他的军权,而后,他又任命司马德戡为礼部尚书,明升暗降。
本来是兵变功臣又有推举之功,结果被宇文化及冷处理,司马德戡非常失意,眼见宇文化及的所作所为,更是怒火中烧。他私下对同僚抱怨说:当今乱世,一定得靠杰出有才干的人才能平定。宇文化及就是个草包,一群小人围在身边狂吠不止,把那么大一支队伍交给他,肯定要坏事,该如何是好。他的同僚漫不经心的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既然我们能把他抬上去,自然能把他拉下来。
一语点醒梦中人,司马德戡遂与几位同样对宇文化及不满的将领密谋反叛,并派人联络其他将领遥相呼应。结果就在这期间,密谋再次事泄,宇文化及又提前知道了。
宇文化及随即将计就计,派自己的三弟,也就是杨广的女婿宇文士及假装游猎到司马德戡的营地,顺势逮捕了还蒙在鼓里的司马德戡。宇文化及见到司马德戡后,义正言辞的训斥道:我与阁下本想共同努力平定天下,如今事情刚刚成功,正想一起富贵,你为何又要谋反?司马德戡冷冷的回答道:之前杀杨广,本来就是受不了他的荒淫暴虐,推立足下,你却比杨广有过之而无不及。
宇文化及听后大怒,吊死了司马德戡,并诛杀其党羽。
在接连平定了沈光麦孟才、司马德戡的反叛后,宇文化及成为了江都阵营当仁不让的领导者,但历史又反复证明,春风得意过后最可能会迎来万劫不复。
就在不远处,李密正率领瓦岗军疾驰而来,而江都阵营里最精锐的皇帝禁卫军骁果卫即将与能征善战的瓦岗军进行一次血战。
二、虎狼相争
大业十四年七月,宇文化及率骁果卫到达河南黎阳,在这里与李密相遇。
李密此时虽然已经得意忘形狂傲骄纵,但他仍然具备作战的清醒头脑。在详细分析了敌我态势后,李密认为宇文化及的部队由于缺少军粮,速战速决对自己不利,所以并没有着急与他交锋,而是派徐世積驻守仓城,堵住了宇文化及的退路。
宇文化及随即攻打徐世積部,大败而归,只能硬着头皮前进,队伍到达黄河沿岸时,他遇到了正装迎候的李密。
李密还是不着急打,开始慢悠悠的与宇文化及打起了嘴仗。
李密说:宇文化及,你们家原本是匈奴族的奴隶破野头(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本姓破野头,其祖先因在匈奴部族鲜卑族俟豆归时账下当仆人,随主人改姓为宇文),父兄子弟都受隋朝厚恩,世代富贵,你的弟弟宇文士及甚至娶了杨广的女儿为妻,你们家得到的恩遇,整个天下没有第二个。你们享受国士的待遇,就应该以国士的义务来报答国家。先帝失德,你们不能以死相谏,反而乘机反叛,亲手弑君,而且连其子孙也一并杀戮。你扶植皇室庶出子弟(宇文化及立杨广侄子杨浩为帝),独揽大权,自我尊崇,侮辱后妃宫女,残害无辜,所做之事令人不齿。你不追效诸葛瞻(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之子,邓艾灭蜀时,他坚守绵竹,战死)的忠诚,却学霍禹(更加大名鼎鼎的霍光之子,汉昭帝时阴谋反叛,被腰斩)之流做出这等叛逆恶行。真是天地不能宽容你,人神也不会保佑你,现在你还想去哪里!如果快点归附我,我还可以保全你的后代,你自己看着办吧。
在黄河岸边,听完李密引经据典,洋洋洒洒的一阵嘴炮后,宇文化及低头俯视默默不语,估计是没太听懂。
估计他心里在想,诸葛瞻?霍禹?是谁?听着耳熟,开啥牌子的跑车?
宇文化及默然思考良久,才抬起头怒目圆睁的大吼道:姓李的,老子在跟你谈砍杀的事,你何必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告诉你,老子听不懂!!!
突然想起三国里有一幕让我哑然失笑的故事,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对他的门童郑重介绍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门童听后默然良久,抬起头说:宝宝记不住那么多。
李密看到宇文化及的囧样,笑着对随行部将说:宇文化及如此平庸,居然想当帝王,他是跟赵高一类的人物,我只需要折杖驱赶他就行了。于是,引人马退去。
我们只能说,李密对于宇文化及的评价是准确的,但是他想只凭一根手杖就能驱赶对方的判断准不准确呢?
从接下来的事实可以看出,李密这个人智谋无双,但过多的胜利确实让他心高气傲,自视甚高。李密也不想想,纵然宇文化及确实是个酒囊饭袋的草包,但他手下的骁果卫也是吗?
不过一开始,宇文化及确实像李密评价的一样,是个大草包。
黄河岸边李密不带脏字的一顿嘴炮把宇文化及骂的说出不话,宇文化及很生气决定还击,他命部下大修攻城器具,准备攻打黎阳和仓城,李密见后,只率领区区五百轻骑兵奔赴敌营,轻而易举的点了把火,把宇文化及辛辛苦苦造的攻城器具烧成了渣。
宇文化及彻底没辙了,攻城不得,退路又被截断,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此时李密还是没有大举进攻,而是想再戏耍他几日,于是诈称要送粮食和解。进退两难的宇文化及一听李密要和解还送粮食,于是喜出望外,任由士兵胡吃海塞,反正粮食吃光了,李密会送来。
没过几天,江都阵营的粮食吃光了,李密的粮食却没有送来。
宇文化及想了一想,难不成李密在耍我?
答案是肯定的。
宇文化及彻底愤怒了,李密你真不要脸,先是在黄河岸边当着众人的面欺负我没文化,引经据典不带脏字的骂我,后来又烧我工程器具,最后居然谎称给我送粮食戏耍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就是典型的人傻怨社会。
不过,宇文化及此时也只能选择开战了,粮食都吃光了,让十几万大军干瞪眼待着也是等死,还不如破釜沉舟干上一仗。
于是,宇文化及率全军渡过永济渠,找李密拼命。
一方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皇帝禁卫军骁果卫,一方是横行天下,所向披靡的瓦岗军,一方是饿狼,一方是猛虎,两军在童山(今河南浚县)脚下相遇。
一场真正的恶战,即将开打。

这场恶战有多惨烈呢,史书记载,骁果卫与瓦岗军,从清晨一直激战到黄昏,童山成了几十万大军的修罗场。这一场猛虎与饿狼的较量,最终的结果是饿狼一般的骁果卫在生死存亡之际迸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证明了自己骁果卫的赫赫威名,将猛虎一般百战扬名的瓦岗军打的七零八落。
看着战无不胜的队伍居然被打的四处溃散,李密大呼不妙,真是千算万算,失算一着,居然忽略了骁果卫在绝境下的战斗力。而就在无助之时,一支流箭射中了他,李密旋即落马昏死过去。
队伍溃散,自己中箭昏死,如果不出意外,李密与瓦岗军的命运应该在童山终结。
但,历史最精彩绝伦的地方,总会有意外。
就在李密与瓦岗军生死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只见一人身骑骏马,手提金枪,疾驰而来。

隋唐演义夸他:马踏黄河两岸,铜打山东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小孟尝。
没错,他就是秦琼秦叔宝。
秦琼这个人我们之前已经多次提及过了,先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手下效力,后来改投张须陀阵下,在那里他与嗜血恶魔少年罗士信开始在镇压农民义军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后来张须陀被李密击败身死后,他又投奔了裴仁基,再后来他又随着裴仁基一起投降了李密。
投降瓦岗军后,李密对秦琼青眼有加,任命他为账内骠骑,统领最最精锐的内军。当时,内军统领还有一个人,名气更大,暂时挖个坑,一会就讲到。
细算下来,苦命的秦琼已经追随了四位大名鼎鼎的统帅了,不过对秦琼来说,没有命苦,只有最命苦,他追随的统帅必须凑够六个才圆满,再挖个坑,以后会讲。
言归正传,就在李密与瓦岗军生死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秦琼奋力杀出重围,将中箭后不省人事的李密救出,随后他收拢已经四处溃散的人马拼死反攻骁果卫。最终,在秦琼的得力指挥下,瓦岗军击退了已经精疲力竭的骁果卫。
夜幕降临,宇文化及见不能全歼瓦岗军,遂主动撤军。
童山之战,一场猛虎与饿狼的恶斗,终告结束。在这场战役后,瓦岗军与骁果卫的实力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和损耗,双方主力几乎在这场势均力敌的恶战中消耗殆尽。
此时身在洛阳城的杨侗此时应该非常得意,借刀杀人的计策初见成效,李密这把刀已经很钝了,而宇文化及则只剩下连半条命都不到了。
大战结束后,骁果卫这群饿狼终于精疲力竭,眼见粮草断绝,江都阵营的部将与士兵开始大批量的叛逃到李密账下。宇文化及最后一看人数,只有两万兵马不到了,他只得退往魏县。在魏县,宇文化及自知自己命数已尽,长叹道: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想过一把皇帝瘾,于是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因为隋朝大业年号只到十四年,所以后期我们将改用唐李渊年号)鸩杀傀儡杨浩,于魏县称帝,国号许,国号起的很有意思,叫天寿。
也许自知气数已尽的宇文化及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吧。
老天说,五百年不行,一年都不行。
宇文化及称帝后,开始扩张地盘,只不过此时的骁果卫再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在最后,打响隋末农民起义第一枪的王薄佯装投降,私下里引河北窦建德入城,窦建德活捉宇文化及,随即将他与宇文智及,连同他的两个儿子全部斩杀。
多提一句,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死后,显赫一时的宇文家族就剩下一位宇文士及了。宇文士及本就不想与两位哥哥同流,在他们死后,他与老油条封德彝投降李唐。由于他与李渊之前同朝为官,后来又曾送金环以示降服之意,所以宇文士及终其一生得到李渊与李世民的重用,并曾在武德年间官居宰相,贞观十六年,宇文士及病死,李世民亲自探视,痛哭不止。
兄弟同根不同命,也许就是如此吧。
这一集就先讲到这里,李密与瓦岗军的宿命其实在童山之战中就已经尘埃落定了,只是此时李密并不自知,他病好后居然还做着回师洛阳城,辅佐皇帝杨侗的美梦。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是,此时的洛阳城已经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那个之前被李密打的噤若寒蝉的王世充将再次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次,他将亲手埋葬李密与瓦岗军。
-
Cloud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4 21:55:35
-
L'absen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1 08:24:52
-
kev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1 22:55:02
-
队长是我别开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2 21:20:46
-
芹泽多摩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2 19:48:41
-
株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8 12:45:07
-
leon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00:16:26
-
李劲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3 00:12:0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3 10:50:38
-
熊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1 08:06:14
-
马and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9 10:23:22
-
咬住嘴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1 09:55:00
-
我叫阿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06:15:3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6 08:03:34
-
老男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11 22:42:17
-
三年二班叶湘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3 16:12:32
-
moqif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23:11:06
-
尘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14:57:42
-
翠屏無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2:03:40
-
且培风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1 23:44:55
-
心之一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4 00:35:39
-
海纳百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2 05:11:47
-
Euge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8 10:04:09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7 15:28:04
-
MilesZh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21:36:34
-
豆友14439220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6:52:08
-
比海更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9 10:11:55
-
烟雨布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6 11:37:31
-
蕉下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17:53:58
-
三月里的小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1 20:56:49
-
LonelyPLane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9 11:14:16
-
希水渔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8 15:37:57
-
不能说的秘密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16:41:40
-
咕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5 00:24:26
-
那天我路过这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3 22:27:59
-
大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9 14:45:45
-
铁柱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1 01:23:03
-
咸蛋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9 09:08:44
-
七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1 19:43:48
-
jianj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9 12:21:18
-
ChristineXY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4 23:55:27
-
fle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4 10:27:40
-
熊大大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3 17:38:55
-
水瘦山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3 10:44:42
-
豆友13903069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1 19:48:18
-
嘶、太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1 01:49:00
-
蘑菇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07:45:41
-
大饼脸的秋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9 01:58:11
-
光明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16:32:35
-
hipp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8 13:25:30
-
za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15:50:40
-
Adahedahu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13:32:26
-
东莱虾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08:18:23
-
一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22:45:55
-
阿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5:11:27
-
Perciva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4:24:47
-
MacFi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4:22:29
-
Christ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1:47:48
-
子不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11:20:19
-
臭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08:11:26
-
From丶Noth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6 01:20:28
-
陈发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22:31:08
-
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22:22:11
-
妥协的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20:32:24
-
一人住,二人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20:02:43
-
哈哈嘻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18:20:23
-
匿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18:13:20
-
skyhunter2015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1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