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事后张扬的“我爱你”
1
导演在睡崇拜自己的姑娘时,一定没想过事后会被姑娘写入文章中,变成了她“大型行为艺术”的一部分,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
偶像和粉丝之间的权力关系,被粉丝通过写作+社交媒体传播给彻底颠覆了。之后的偶像睡粉,可能也会多少掂量一下被曝光的风险度吧。
而这和媒体去中心化、话语权被极大分散有关。在社交媒体当道的今天,只要敢出位,人人都能快速出名。
关于这点,安迪•沃霍尔早就说说过:“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
2
不过,沃霍尔还说过另一句话:“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光速走红的另一面是光速过气。因为热点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昨天的热点,已是今日的黄花。
大众是爱狂欢的,更是善于遗忘的。
能留下来的是什么呢?
沃霍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挺乐观的:“名声稍纵即逝,唯有艺术永恒。”
能定义一个人真正价值的,是TA创作出了什么。喧嚣过后,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
文章中,姑娘也说了自己之后会去拍电影。但看完长篇文字,emm,我对电影没什么期待。
一个人可以通过公布自己和名人发生性关系在短时间内收割关注、获得名声,但无法因此获得对方赖以为生的才华和职业能力。毕竟,后者不通过性传播。
3
有人看了文章说,大跌眼镜,名人生活真乱啊。
我们对于名人总会高看一眼。但有名和忠诚无关,就像才华和人品无关一样。
不要说这次的导演了,如果你翻看伊丽莎白·阿伯特写的《婚外——另类女人的历史》,你会发现海德格尔、圣·奥古斯丁、伏尔泰、格雷厄姆·格林……思想家、神学家、作家……这些精神世界的大人物,照样撒谎花心劈腿出轨,闹出各种狗血故事。
就以法国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为例吧。《婚外》一书中写道,他有个情妇叫埃米莉。但埃米莉除了伏尔泰之外,还有个情人叫圣兰伯特。
更为神奇的是:在埃米莉怀了圣兰伯特的孩子后,为了帮埃米莉掩盖此事,伏尔泰和埃米莉一起把埃米莉的丈夫找来,伏尔泰负责妙语连珠奉承弗洛伦特,而埃米莉则乘着丈夫开心,勾引他和自己同床,以便让丈夫以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
总之,在爱这件事上,别迷信那些头顶光环的人。倒是可以像物理学家费曼学习,保持一点“对大人物的不敬之心”。
费曼在回忆录中写过,这是父亲早早教给他的事。小时候,父亲和他聊到教皇,告诉他“这个人跟其他人一样,也要吃饭,也要上厕所。他也是个人。”
这点不敬之心,或多或少能帮我们抵消掉一些对权势和名利的天然谄媚和服从。
4
回到事件本身,有人说,姑娘这是真爱,更多人说是炒作。
我觉得到底是爱、是表演、还是炒作抑或其他,可能当事人也分不清。人性本就复杂微妙。就像拍《冈仁波齐》电影的导演,也会私下约会女网友。
渴望圣洁、心怀信仰和饮食男女、“食色性也”都是真实的人身上不同的部分。
爱欲也是如此,套用毛姆的话说,爱欲的真挚中有做作,高尚中藏卑鄙,但或许邪恶里也找得到美德。
知道这一点,你不会对人性和爱欲有过分高估,也不会轻易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