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斯框

吉布斯框(Gibbs Surround)是用于古典建筑开口处的一种特殊而有趣的设计方法;以石块交错截断竖直线脚(有时也作为拱石截断水平线脚)的方式,开口本身在结构上以及(尤其)在视觉上得到了强化。这种做法得名于英国建筑师詹姆斯·吉布斯(James Gibbs);当然他本人并非该方法的发明人,而是使其流行了起来。
在吉布斯框的名称确定之前,该做法便存在了(图2)。

尽管砌体结构是西洋古典建筑的主要结构特征,但是其前身还是木框架结构;柱是这一演化过程的见证者。在砌体结构下,柱的支撑功能转移至墙体,以至于柱本身,由于由砖石砌成,甚至也可以看作一根"墙"。恰恰因为这一特征,吉布斯框才会出现。

图3是柏林国立图书馆的入口;不难注意到圆柱上的砌缝。当然这不是说石柱就一定是砌出来的;只要你有支付能力,那么用一整根石头(monolith)做柱子也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图4)。

言归正传,如果你没有相应的支付能力,那么吉布斯框似乎就是更经济的选择。柱和线脚需要更为精细的加工,而用石块和前者交错堆砌的话,差不多可以省下一半的加工费。




另外,加工石材时有一种叫作"粗琢"(rusticate)的做法;顾名思义,该做法下仅仅将石头的砌缝加工整齐,其表面则保留粗糙的状态。一般而言,建筑的底层会采取这种做法,因为它能带来稳固的效果。自然地,吉布斯框和粗琢便用在了一起:

维也纳皇宫的一处入口(图9),可见圆柱的柱身与粗琢的墙面几乎融为一体。

当然壁柱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图10)。

或者仅仅粗琢柱高的1/3,正好是收分曲线开始的位置(图11)。

还有图12般粗壮的设计。

有时候截断柱子的仅仅是不同颜色的石头(图13),或者粗琢的不同颜色的石头(图14)。

以下是各种各样的吉布斯框以及粗琢柱:











这样看来,似乎开支也没有便宜多少。
当然,除此之外前人还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趣的实例。
据本人有限的阅历,我发现吉布斯框几乎不会用于科林斯柱式等高挑的比例;这也难怪,毕竟吉布斯框使开口显得粗壮,而科林斯柱式本身却是高挑的。当然,既然我说了"几乎",那么就有例外:

图25中可见每一层立柱都被粗琢的石块截断了(关于柱的叠加,请阅读这篇文字)。
本文完
-
Pasquin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1 08:44:48
-
看点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29 09:00:30
-
H.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4 10:08:02
-
饮早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4 09:51:43
-
山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28 08:42:33
-
光头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21 12:46:27
-
fuguoy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20 12:21:34
-
BILL-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18 13:57:07
-
Voyag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17 18:34:13
-
okamoto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11 09:44:19
-
Komm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07 11:47:10
-
天曉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05 23:03:46
-
无主之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04 22:03:21
-
英国短毛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9 20:48:01
-
Constant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8 11:35:15
-
dad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8 00:22:32
-
Clement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23:23:34
-
阿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16:17:36
-
白小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15:47:35
-
zj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12:46:22
-
卡列宁的微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12:12:34
-
蝴蝶赛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12:06:47
水田英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二〇二五年五月四日 梦
- 二〇二五年五月三日 梦 (1人喜欢)
- 二〇二五年四月廿九日 梦 (1人喜欢)
- 二〇二五年四月廿八日 梦 (2人喜欢)
- 二〇二五年四月九日 梦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