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轩的丝竹清音
碎玉轩,按剧中描述,位于御花园边,是观戏之所。其原型是漱芳斋,建有后宫最大的单体戏台。碎玉轩的名称,估计取自漱芳斋后殿的一块匾额:金昭玉粹。

碎玉轩也实际取景于漱芳斋,庭院中央的一栋四面穿堂大花厅,隐约可见楹联:
日丽瑶台寰宇休明传鼓吹,
风情玉漏万方欢乐入歌谣

匾额是:昇平叶(xie去声,音:谢)庆
这是漱芳斋的原址原联。


碎玉轩有三幅对联。

山门内侧的对联是:
不知春色早,
疑是弄珠人。
这一句是写梅花的名句。
诗人踏雪郊游,忽然看到一树白梅。因为猝不及防,并没有认出那些润腻的花苞,还以为是仙女下凡,在这里洒落了珍珠。这首诗写出了一段美丽的惊喜,这种情感恰好契合甄嬛与皇上在倚梅园的惊遇。

门廊上的对联是李商隐的名句:
沧海月明珠有泪,
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义山的这首诗写的是聆听一段古琴演奏。用在这里,自然是称许甄嬛在古琴上的造诣,也借指甄嬛与皇上高山流水,琴瑟相合的奇缘。
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的联想也很对题,对初见之时的缅怀,对此情不再的叹惋,这恰是对剧中种种情事的总结。

屋内东梢屋东墙上的字画对联是:
长听南国风雨夜
恐生鳞甲尽为龙
此句出自唐代陈陶的一首写竹的诗句,上半阙是: 青岚帚亚思君祖, 绿润高枝忆蔡邕。
这首诗选得也很有趣味。此句写竹,山门的诗写梅,松竹梅,岁寒三友,恰是甄嬛的人品人设,不争宠,不媚俗。
写竹的是很多,这一首写的是风雨听竹。南国的夏天风急雨骤,打在竹叶上,在屋里听来,就像金戈铁马席卷而来。这样一个独特的场景,犹如对后宫的政治漩涡的影射。
诗的上半阙提到蔡邕。蔡邕是东汉三国文豪,也是音乐家,音乐造诣很高,据说可以听出弦外之音。
相传,有一次蔡邕接到邀请去一个朋友家赴宴,到达门口的时候,听到这个朋友在弹琴。他在屋外听了一会儿,忽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朋友听闻后,赶紧把他追回来,问其故。蔡邕说,他听出琴音之中有杀气。他不理解,为什么请他吃饭却藏有杀机。听到这里,这个朋友不禁惭愧。原来,他在弹奏的时候,恰巧看见一只螳螂正在伺机捕蝉,心里一紧张,便把情绪流露到了指尖。
因为有了蔡邕的典故,这首诗便有了更深的玩味。它既点名这听竹的意境犹如听琴,契合了甄嬛与皇上的雅趣,更以“弦外之音”渲染后宫之中,在风花雪月的表象之下,杀机四伏。
三组对联,都是以唐诗取联,正契合甄嬛的精通诗书的风雅气质。她与皇上的日常娱乐就是钞写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