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故事公园,我们将去往新空间 | 三明治


文 | 李梓新
告别故事公园的时刻,正是四年前决定租下它的几乎同一天。
2014年1月,小创拉我去五原路看一座老房子,为我们各自的小创业寻找一个起步空间。
老上海人家,屋顶有吊扇,客厅是些茶几沙发,精致得有些像小人国。从客厅迈向天井,有一条过道,也就是后来被我们用来做茶水间的地方,我望见顶上即将消逝的阳光,忽然有点找到亚热带家乡院落的感觉。
尽管那种感觉稍纵即逝,但心里想,这里好像有点读书教书的灵气。就是它吧。
于是在2014年1月15日,我们签下了协议。
那时我们还租住在与故事公园相距十三四公里的闵行莲花路附近,租金还不足故事公园的一半。小创的创业来自她在上一份工作从0到1打拼得来的底气,我的“创业”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传统媒体大厦将倾,我不会做最晚离船的那一批,生活自有新的可能性可以探索。
那个时候,中国三明治已经创办了快三年。几乎没有做过商业化的事情,只是一个业余状态。从那个春天开始,至少有了我一个全职者。但它仍然是一个若隐若现的机构,它奇迹般地不断更新着文章,也试图做着各种线下沙龙和拓展尝试。
如果回忆起2014年的那一年,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很多不约而来的登门拜访者。那个时候,红色房间还没有长桌子,交谈的座位可以随机摆设,显得空间很大。我确实度过了不少言不及义的下午,因为创业大潮即将袭来,每个人内心带着冲动和好奇,总想向所谓的“先行者”了解一点什么。
但是太多人还是想了解得太直接了,我接待的人里面,基本上前三个问题,都会有一个问到:你们怎么赚钱?

然后我就好像一个需要自证的“犯人”,说明我通过开办写作课,通过随机接一些写作邀约,好像也没赚得比在媒体差太多。
听者大多不怎么满意地晃着脑袋离去,他们没有发现“模式”,没有发现新的可以复制的秘密。
最早愿意跟着我的是一些实习生小朋友。我也给他们分工和报酬。有的人坚持得久,长达数年,有的可能只有几天。在三明治实习过的朋友,运气都不错。有两位去了法国留学,三位在美国读书或工作,一位进了汽车公司现在准备去香港留学,一位在创业。

2015年开始,“你们怎么赚钱”这个问题基本让位于“你们什么时候融资”。 创业大潮袭来,每个人都想登上一块舢板,顺水滑去。“问答式”付费分享来临,我和“在行”前后脚,做了一个“问达”,还登上了36氪,某游戏资本来谈了,没给term sheet直接签约,忽然,又黄了。
经历多一点的人都知道,人生很多事,就是路走着走着,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拐弯。那条路其实才是你冥冥之中注定的“主路”,你开始还以为它只是小径。
2015年我自己反倒把赚钱看得比较重要,不为什么,为的是维持我之前工作时的收入水平。那样我就觉得自己是持续为家庭做出贡献,也没蹉跎什么时光。三明治的摊子稍微大一些了,开销也大了,我又尝试了创业者的传播咨询业务,又把故事公园分租给熟悉的朋友,分担一些费用。
那个时候,小创的故事星球已经从故事公园的蓝房间,发展壮大出去。而我却连一个红房间都坐不满。小创劝我要开始招人,而且以她的经验,人不能一个个地招,至少要一对一对地招。这样才能形成团队氛围。

从2016年春天,三明治的五周年,我开始正儿八经地招募团队,小伙伴一个个地加入,开始在三明治里面创造属于他们的“亚文化”。杂七杂八的业务,比如传播咨询都不做了,故事公园最终也全部收回自用了。作为一个小本经营的创业者,现在要考虑的是,人多创造的价值和人多带来的成本,哪个跑得更快?但有些时候,又要考虑必要的提前人力投入。
有了各位能干的同事,三明治对普通人的写作培养体系越发成型,我们把它命名为“三明治写作学院”,旗下有“每日书”、“短故事”、非虚构名家工作坊等项目,我们的稿子有一半以上来自我们培养的学员之手。这也是我们和其他非虚构写作平台最大的不同。2017年,我又一次拒绝了风险投资。慢慢地按照自己的思路,灵活地做,三明治会坚持得更久。三明治还在不断探索把故事跨界应用于产品设计、城市文化挖掘、展览市集、空间打造等多元化的场域。

我成了同事和学员们口中的“校长”,他们对这个“校长”肯定有各种片面的了解,比如他不能容忍故事公园的杂乱,大概因为他经历的都是故事公园人少东西少的时候,在后期10个人的团队之下,保持整洁已经非常困难。比如他总是在开会的时候,对大家的沉默表达失望,但又私下会去鼓励每一个人,大概他还处于小团队热血创新的心境,不能体会到各司其职的工作心态。
故事公园属于我的位置已经越来越少,我经常把位置让给实习生或者其他小伙伴。书架上的书也读得很少。我来去匆匆。我和小创在让故事星球和三明治融合起来,我们又一次来到同一个空间,这一次是面积20倍于故事公园的新空间。
作为从头到尾见证故事公园的“元老”,我内心还藏着很多故事公园的小秘密。比如它那天井是搭建起来却从未用过的小舞台,它在和居民共用的厨房里有一套属于我们却从未使用的炉灶,那条天井里已经老朽的木梯子,为无数猫狗提供翻墙的阶梯,甚至还曾发现黄鼠狼……
1月16号,也就是昨天,打包的时候,四年如风卷残云一般展开,又收缩,再迁徙。我们去往一个更具实验感的故事空间,等春节后再和大家见面。
在今天“三明治”的二条推送里可以阅读到更多三明治作者们写下的与故事公园有关的故事,关于那些充满了回忆的物什,那些搬家带不走的声音与味道。


/ 他们如何写好故事 /
一本故事写作指南,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与17位写作大师当面畅聊
人物故事+技巧剖析+推荐作品
三明治新书《写作者说》
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会写故事的作者

/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 /
我们在故事里寻找年轻人群变迁的答案
在现实困境和梦想的夹层中
仍有许多不断寻求创新、破茧、突围的故事
三明治新书《生活不在别处》
就在此地,就在每一个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