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当逃避型人格的刘鑫遇到偏执型人格的陈世峰
文/青雨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青雨子墨”
原文链接 案例分析:当逃避型人格的刘鑫遇到偏执型人格的陈世峰
这个世界太拥挤了。没有比夜更深的伤,没有比梦更短的遗忘,最爱的故事在黎明前死去,最爱的人总是给我惆怅
————川端康成

人的一生在这个世界上,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并且也喜欢你,这本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因为每个人从小家庭背景的不同,在社会生活中所成长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的性格会有所差异。情侣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性格并不适合自己,提出分手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恋爱,最后会酿成一出惨案,这就要从陈世峰和刘鑫这两个有着相反人格的人说起。

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始末
陈世峰与刘鑫自由恋爱不久,刘鑫搬进陈世峰的家,但在相处没几个月时,刘鑫发现陈世峰性格非常不好,便经常发生口角,八月份最后一次吵架后,刘鑫离开陈世峰家中,宣告分手。陈世峰在分手后曾经苦苦挽留,包括买了礼物和花去刘鑫工作的地方找她,都遭到拒绝。一直到同年十一月,陈世峰一直试图能与刘鑫好好谈谈,但刘鑫一直在回避,所以谈判一直未果,直到尾随刘鑫前往刘鑫的新住处江歌家,发生激烈口角,在第二天将其江歌残忍杀害。

我们先来说陈世峰
陈世峰,26岁,宁夏银川人,曾就读于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对外汉语专业;
2013年8月28日,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第五届书法比赛,陈世峰作为专家组成员出席; 2014年2月16日,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第二届贺卡设计大赛作品展及颁奖仪式,陈世峰担任该活动的主持人; 2014年3月1日,泰国龙仔厝三才公学(SAMCHAIWITAEDSUKSA SCHOOL)在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的协助下举办“泰国西部华文民校联谊会暨第一届中文学术大赛”陈世峰担任该评委团成员。 2015年到日本福冈语言学校,2016年就读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汉语研究科;
这些网上的资料,都能证明陈世峰在学习上是个优秀的青年,但为什么如此优秀的一个人却有着非常偏激的性格?据网上的资料来描写,陈世峰是一个家境非常贫穷的孩子,他的老师对于陈世峰的评价是:这个孩子”很穷”、”很要强”,因为过度的贫穷,这使得他从小骨子里就埋下了深深的自卑,考学、完成学业,似乎是他觉得唯一可以出人头地,摆脱贫穷的方法。即使当时留学时连送老师一盒点心的钱都没有,但是他依然希望自己能出国留学,所以才在网上有了那一段他为了出国留学去求张琪老师的那一段话
“老师,我现在连买一盒点心的钱都没有,但是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
一个因为贫穷而极度自卑的人,他最讨厌以及害怕的,就是别人瞧不起他。
所以他喜欢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这种证明其实可以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就是刚才提到的他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这是积极正面的证明;
另外一方面,在他对于刘鑫恋情的偏执中就可以看出来,他经常和刘鑫提到打工的前辈瞧不起他,其实,因为他骨子里贫穷的原因,他非常的自卑并且敏感多疑,一旦当身边的朋友同事因为一些小事可能触及到他敏感神经的时候,他都会无意识的放大这种感觉,认为那是对他瞧不起的有利证明。而刘鑫当时劝说他既然干的不开心那就不要干了,可以重新换一家去打工。可是刘鑫她不知道,一个越是自卑的人他的自尊心就会越强,“你越瞧不起我,我就越要证明给你看,可是我证明的真的很辛苦,我真的压力很大,我需要你刘鑫的鼓励与支持,而你并不理解我!”(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真正正确的人生观,而这种因为自卑导致的自尊心反向增强,希望事事完美的表现,自己其实是超出人的能力范围的,这自然会导致自己精神压力的增大,怎么可能会不累呢?)
陈世峰希望在工作中遇到的这种“压力”能够通过别的途径排解出去,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希望身边有一个崇拜欣赏自己的人,从而平衡这种因为寻求过度自尊而导致的不平衡感。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刘鑫她并不真正的了解陈世峰这种性格的形成,在她眼里,她觉得陈世峰的性格非常的阴郁,不好相处!所以后来在法庭上,陈世峰出具的与刘鑫的微信记录,也足以证明了当时陈世峰与刘鑫在恋情的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历程。
对事物不同认知的两个人,自然分歧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在一次次吵闹之后,刘鑫提出分手。其实两个人是在2016年八月分手的,可是为什么陈世峰会在十一月份的时候才会去找刘鑫挽回呢?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陈世峰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将来我会在专门的案例里提到。
在陈世峰鼓足勇气承认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失去刘鑫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自卑的人是以在事件中他偏向于证明自己正确性,以达到平衡感,而在失恋的过程中,因为心理学里损失效应的释放,让他内心痛苦的寻求挽回,这本身就和他潜意识的内心有所冲突。简单的说就是他的内心一直认为他和刘鑫即使每次在争论中,他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这在刘鑫的采访中提到每次他们争吵陈世峰都要争论个是非对错来就可以看出),但是现在为了求刘鑫回来而不得不低头认错,但是内心其实是挣扎与反抗的,这种认错会让他觉得委屈求全,让他更加的痛苦与压力,这个时候的他内心是在崩溃的边缘徘徊的。在这种委曲求全下,他找了刘鑫很多次,包括买了礼物和花去刘鑫工作的地方找她,请求复合,可是刘鑫的一再回避,不接电话不回短信,让陈世峰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也从而导致他越来越偏执,越来越极端。其实他也不了解刘鑫是一个典型逃避型人格的人,这也使本身简单可以解决的情侣分手变成了一场悲剧。

我们再来说说江歌的妈妈
这个可怜的母亲,一个人手把手的把自己的心头肉含辛茹苦的养大,江歌眼看就要毕业,一家人幸福的日子就要开始,未来是那么的美好,可是这些对未来的憧憬仿佛就在那一瞬间灰飞烟灭。在得知自己的心头肉就这样说没就没了,那时候的她是多么的脆弱与无助。
她其实刚开始从来都没有怪罪刘鑫的意思,她知道她也是一个受害者,她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宝贝女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她心里觉得,自己来问刘鑫整个事件的始末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第一她是当事人,第二她也是其中一个受害者。可是事情却让她出乎意料,本来一个可以和她站在同样战线的刘鑫,却选择了发短信不回,电话不接的这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状态。她没有想过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一遍一遍无人回复的情形下,她被逼得愤怒了。
她开始用了现代科技中最直接最暴力也最有效的方法——“网络人肉”,一时间整个网络开始像炸开了锅一样,关注这个超出正常人理解范围内的特殊杀人案件。本该焦点应该在杀人犯陈世峰身上的广大网名,意外的将焦点放在了那个不知道,或者是想不通为何在逃避的刘鑫身上。网络上多数人都站在江歌妈妈的这边为她鸣不平,也有极少数的人不赞同江歌妈妈对刘鑫的做法。
这里我先讲一个故事,也许听完了,你就会理解很多事情:
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小A,我们俩在一个院子里长大,平时总是会一起上下学,有钱一起花,有好玩的一起玩,所以在我心理他是我最好的好朋友。
有一天放学,小孩子嘛,走路总是会蹦蹦跳跳没个正形的。那天小A边走边蹦跶着踢着一个小石头,其实说是石头,更确切的说他踢得是一个尖锐的瓷片。他当时一个漂亮的飞脚,而我却遭了殃。这个小石头不偏不巧的刚好飞到了我的脚裸上,顿时我的脚血流如注。 我低头看了看我的脚裸又看了看他,就在这个瞬间,他忽然转身跑了。我当时其实根本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跑,其实他根本不用跑,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啊,天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讨论问题,一起玩耍,他其实甚至对不起都不用说,他其实可以什么都不用做,甚至什么都不用说。虽然这个事情严重,留了那么多血,可是那时候小啊,也觉得无所谓,对我来说,他是我的好朋友,这些都不是事啊!可是他却跑了,头也不回的跑。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你为啥要跑呢?我就开始追,因为脚破了,还有点疼,一瘸一拐的追,没想到他看我追,他跑得更厉害了。我一边瘸着脚跑,血一边飙着。我一边跑一边在喊他,我说“小A,你干嘛要跑啊,你跑什么啊!”,一开始我只是想抓住他告诉他我没事的,你不用跑啊。我当时在想我告诉他没有关系,你是我好朋友啊,我不会怪你的,我们的友情更重要啊,可是他却疯狂的跑,还各种窜梭就为了不停的甩掉我,当时我心里五味杂陈,难过极了,他的背影让我越来越失望。后来我越追越愤怒,开始变的疯狂,脚上的疼痛也仿佛不在了,开始全力加速反击。他跑了很久,我也追了很久,跑到我的鞋子已经被血染红了整个鞋面,终于在一个小土坑边扑倒了他。我什么也没说,疯狂的掐着他的脖子,用手指甲疯狂的挠打着他的头,我感觉我的手都打肿了,指甲也快断了,我是真的恨,真的气,他一直喊叫,呼喊,我却一直没有停手,直到旁边过路的阿姨看见赶过来,拉开了我,他一脸的委屈和害怕,拉开的那一瞬间,他疯狂的掉头就跑走了。
最后居然是我哭了,一个人站在小土坑前哭的像个傻逼,我对着他的背影在喊: “你跑什么啊?你为什么要跑?并不是多大的事啊,你为啥要跑啊!” 那是我绝交的第一个朋友,因为伤心,太伤心了……
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这个故事里的我,即像陈世峰,又像江歌的妈妈,都是被一个叫刘鑫这样一个逃避型人格的人逼到疯狂的状态。其实陈世峰找刘鑫的时候也许真的就只是想找她谈谈,因为毕竟失恋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刘鑫当时能坦然和他把话摊开来说清楚,说出自己对他的一些觉得相处不下去的原因,我相信大家都是成年人,陈世峰应该也不会真的能怎样,而不是这样不接电话不回信息,逼的对方一遍一遍的找她,逼到对方的偏执型人格出现暴力而结束;如果刘鑫在接到江歌妈妈电话的时候能够与江歌妈妈站在一起将凶手绳之以法,而不是让江歌妈妈一个人无助的连想知道一点真相的途径都没有,最后不会让事态变成不可控制的全民攻击。

现在我们开始谈刘鑫
在我刚才所讲故事中的小A,其实是和刘鑫一样有着极度典型逃避型人格的一种人,这种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她其实是不具有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在这种人格的人群里,当她遇到问题的时候,因为对所发生事情的掌控能力太弱,导致她们在心理上会自动屏蔽一切她们潜意识里对她们有危机的所有事物,以平衡她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她们可以把自己独立封闭在一种自我幻想出来的安全状态里,我们俗话说的——鸵鸟状态,当发生危机的时候把头扎进沙子里,就可以当一切是和平的样子,一切都像没有发生的和谐状态。
据资料显示,回避型人格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人格型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这是一种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该障碍在一般人群中的比率为0.5%-1%,也就是说你我身边的一百个人中间就有一个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回避型人格以社会性退缩为显著特征,然而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退缩不是由于对人际间温情体验能力的缺乏或自我封闭造成的,而是由于对拒绝的害怕。精神分析理论家把焦点放在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普遍的羞愧感上,因为羞愧而造成的害怕,会以心里暗示的方式平衡。
举例来说就是,例如因为自己对对方而造成的伤害,这种羞愧让她内心的潜意识恐惧不安全,她的潜意识为了保护这种恐惧带来的不安全感,会以一种错误的信息暗示自己来平衡这种恐惧。例如,她的潜意识里会对自己说因为对方是一个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人,所以我才做出伤害你的事情,以此来平衡内心的不安全感。
有学者追述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与童年时期的惩罚经验有关,在有些儿童早期,常常受到严厉的批评与拒绝,在其此环境中他人会经常采用消极的态度批评他们,因而,他们产生了对被他人拒绝的期待,并且会对别人的反应产生误解,以便与那些期待相一致,他们会漠视别人的反馈,而且常常害怕社会参与,这一切都是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原因。
本来一个情侣间简单就解决的分手事件,却因为逃避型人格障碍让所有的事情变的不可控制。今天以最近这个江歌案作为案例分析,只是想说,也许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人格,但是我想我们可以停下来看清自己的人格。每个人的人格大多形成于早期儿童时期,父母的关爱,环境的影响都会对我们幼小的心灵埋下深深的种子,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这个小种子慢慢的发芽成长,变成今天的你我。我们要学会善待别人,要能理解每个人格形成过程中背后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要善待自己,让自己人格中不健康的部分得以控制与改变。江歌的事件是一个悲剧,我们在这个悲剧里除了愤怒更要引以为戒,戒的并不是我们要远离这样的人,戒的是如果你我本身也是这样的人格,我们能不让这种悲剧再次发生。
这世界可怕的不是偏执型人格,也不是逃避型人格,而是你我根本看不清自己,从来都不了解真实的自己,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不要让这些不健康的人格控制着你我,让我们把这些缺失的人格也能变成我们人生中有价值的能力!
作者简介

笔名:青雨
坐标:上海
专注减肥的心理学爱好者,
潜心研究情感心理问题以及儿童早期心理健康与教育。
微信公众号@青雨子墨
知乎@青雨子墨
微博@青雨子墨

-
豆友219447381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7 17:10:2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7 02:05:02
-
Lyn123456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0 21:26:28
-
不远不近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7 23:04:08
-
狒狒范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6 13: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