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
查看话题 >当我想念一个男人,就用电影拍出他一生的作品惊艳世界
说到梵高,你会想到什么呢?是杏花、星夜,还是向日葵?

我们对于梵高的理解往往是矛盾而复杂的。一方面是他惊人的创作力量与天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画作有千幅之多,另一方面,他割耳的自残行为、曾被送进精神病院的经历,又使得我们对他近乎疯狂而炽热的精神世界迷惑不解。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这段话出自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在最后,梵高说道:“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从1872年起到逝世,梵高一生写下了800多封信。而他的弟弟提奥,不仅是他经济上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梵高内心情感的倾诉对象。800多封信件因此也成了我们窥视梵高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但,也仅止于此。
理解梵高,就是理解梵高的画作。

有一部动画电影《至爱梵高》就是这样做的。在上海电影节备受关注的它目前在豆瓣评分高达8.7分,除了梵高的800余封私人信件,还有导演和125位油画家对于梵高画作的喜爱与珍视。
当影片末尾的时候,梵高佝偻着身躯缓慢回眸,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得到他一言不发下的真挚与热烈,而这,足以让人泪流满面。
这也是《至爱梵高》所要表达的。
撰文与整合 | 沈蜜

1890年7月29日,法国小城奥维尔(Auvers)的大街上暮色笼罩,一片寂静,在远处,一个人捂着刚刚被子弹穿透而鲜血直流的腹部一路走来,踉踉跄跄,疲惫而憔悴。
这个人就是文森特·梵高。

在当时,他还是一名鲜为人知的画家,但是在今天,他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
他寂寞无名的短暂一生最终在一场充满悲剧性和神秘感的枪杀中落下帷幕,留给后人诸多疑问,而这也成了动画电影《至爱梵高》的开篇所要追寻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一部以梵高与弟弟提奥之间的书信和梵高120幅的原作为灵感、历时近7年制作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Loving Vincent),在首映当日即轰动一时,并一举斩获了金爵奖的最佳动画片奖。

《至爱梵高》这部电影之所以达到一票难求的地步,最引人注目的还不是电影对于梵高之死的探究。
其实,将梵高传奇的一生搬上大荧幕,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早在1948年,法国导演阿兰·雷内就拍过一部20分钟的纪录片《梵高》,影片在讲述梵高生平的同时评述了他的绘画艺术,并获得了第22届的奥斯卡短片金像奖;1956年的《梵高传》、1987年的纪录片《梵高的生与死》以及1990年的《梵高与提奥》,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梵高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和他矛盾而复杂的精神世界。
但是在《至爱梵高》这部电影里,每一帧画面都是按照油画的形式手绘完成。120幅原作,125位油画家,800多封私人信件和以12幅每秒的速度展映的65000帧油画,七年打磨,最终将梵高的一生以94分钟的精美画面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动画?
匠心与用心成就心目中的梵高
“WE CANNOT SPEAK OTHER THAN BY OUR PAINTINGS” 除了通过画作来表达自己,别无它法。

这是梵高死前一周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到的,也是《至爱梵高》电影一开始的灵感出发点——通过梵高的画作来展现这位天才的所念所想。
导演Dorota Kobiela 通过阅读梵高的信件——这个29岁开始绘画,不到10年的光阴里给世人留下多达1000幅作品的天才,在800多封私人信件里展露了真挚而孤独的精神世界,并且深深吸引了导演Dorota Kobiela。
因此,电影从梵高去世一年后说起。
身为梵高多幅肖像画的模特阿尔芒从自己父亲手里拿到了一封梵高的信,被要求送往奥维尔镇——梵高的弟弟提奥手中,这也是梵高的最后一封信。然而,当阿尔芒来到奥维尔镇,却发现提奥已经死了。于是,他开始了对于梵高之死的探究,并且从梵高不同画作的对象身上得到了几个不同的故事版本,大量的闪回和情景再现,影片从多个角度回顾了梵高的自杀经过。
油画是静止的。但是电影里的人物却在油画的笔触下走动、交谈。梵高画笔下的阿尔勒卧室、麦田里的乌鸦、罗纳河上的星夜,都在屏幕上缓缓流动、不停旋转。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通过真人模拟来实现的。
由于在动画创作中,人物的动态行为与面部表情是最难以把握的,而由真人来演绎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导演首先在绿幕里拍摄演员,演员的妆容和造型也都高度还原了梵高画作。然后再将拍摄的人物场景转换成CG动画,最后再由画家们一笔笔画出来。几乎每一帧画面都是纯手工绘制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125位画师按照投影在白板上的CG动画,仿照梵高的绘画笔触——“流动”式的手法——一笔笔复刻,在白板上重新“创作”出来。


同时,电影演员的阵容也不容小觑。




道格拉斯·布斯(Douglas Booth )饰演的阿尔芒(Armand Roulin)是一位侦探式的角色。但一开始他去给梵高送信的时候,却是极不情愿的。











呈现梵高画作
既是一场视觉盛宴,
又是一次画作之后的理解与诠释
作为首部基于油画制作的动画电影,在实际画作的还原和处理上,动画最后展现出来的效果势必要协调画作色彩、影片光线、透视角度以及画面尺寸与油画大小之间差距。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影片中呈现的效果与实际画作之间的差别。
镜头一:塞纳河上的桥(Bridges Across The Seine At Asnieres)


镜头二:罗纳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镜头三:蒙特玛居街道上的铁轨(The Railway Bridge Over Avenue Montmajour)


镜头四:观景台俯瞰蒙马特(Belvedere Overlooking Montmartre)


镜头五:马车与远处的火车(Landscape With Carriage And Train)


镜头六:星夜(Starry starry night)


镜头七:耳朵缠着绷带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对于梵高画中没有出现的场景,影片采用了“闪回”的方式呈现,并且使用黑白色调。在色彩多样的影片基础上又抹上了一层冷静克制的情感色彩。

这一幕发生在梵高离开阿勒斯医院之后,切除了左耳的梵高似乎从他的精神疾病中恢复过来了。

这一幕发生在加歇医生对梵高的“向日葵”赞赏有加的时候。

这一幕发生在梵高从他叔叔的艺术经销店被赶出后的尴尬境地。

这一幕展现的是幼年试图与父母相处的梵高。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文中影视和梵高画作等图片来自《至爱梵高》网站(www.lovingvincent.com)。作者:沈蜜;编辑:阿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阅读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

-
重庆李钟硕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11:17:23
-
诗菡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9 23:17:43
-
你好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8 01:12:05
-
luckye_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6 20:31:44
-
黑芝麻冰激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1 12:50:59
-
Eile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2 21:55:15
-
鸩不止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21:12:50
-
凄凄惨惨戚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1 10:27:31
-
莫诺格写小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0 22:52:56
-
葳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8 11:37:33
-
深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7 14:23:0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7 14:14:10
-
199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19:54:40
-
GG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19:09:06
-
she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09:34:48
-
Gaaginh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6 07:58:05
-
顽童呓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23:34:47
-
艾瓦忽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20:21:10
-
焦躁的皮纳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20:06:19
-
Keira_Y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16:22:00
-
泰丰汇文人空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14:14:24
-
浮生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12:28:37
-
豆友145205669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4 22:35:45
-
AXG手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4 14:05:30
-
tf猫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4 09:30:2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4 00:35:21
-
紫陌红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21:41:43
-
Ar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20:42:54
-
董清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8:44:39
-
孤枪侠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8:44:21
-
丢丢铛铛一口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8:41:59
-
达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7:50:45
-
甜橙派Glo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7:40:15
-
风の记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7:15:01
-
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4:46:40
-
佳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4:08:04
-
WA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11:21:24
-
花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07:50:47
-
鹿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07:46:24
-
石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07:33:18
-
封刀藏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3 00:44:10
-
葡萄果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3:49:16
-
安静地摔了一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2:42:40
-
pe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2:40:33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2:36:16
-
豆友160272985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2:26:56
-
Mademoiselle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1:06:49
-
沉默的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1:00:52
-
Bilita mpa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20:00:36
-
之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9:58:03
-
站不定的某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8:06:20
-
ls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8:03:37
-
Sui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8:02:36
-
White Peac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6:37:13
-
飞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6:27:16
-
陈Bel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6:07:56
-
冷面金佛封大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5:36:39
-
陈小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5:17:48
-
康城县长马邦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5:02:27
-
秋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2 14:45:58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阿加莎·克里斯蒂去世近50年:她将被人工智能“复活”,教授写作课程 (16人喜欢)
- 阅读,一场终生的、无形的自我建造|在北京海淀“旧书新知·读书育人”书市出展记 (10人喜欢)
- 英国作家成立独立出版品牌,专注男性作家作品 (5人喜欢)
- 奥斯汀改编风潮下,大英图书馆将出版《傲慢与偏见》原版作品 (9人喜欢)
- “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主义理论的百年困局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