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接近崩溃的设计教学(二、上、1):基于“体验-感知-转译”的公园茶室设计指导过程真实全记录
基于“体验-感知-转译”的公园茶室设计——以留园作为参照转译对象的课程已经进行3年。每次课前或课后都会在QQ群空间结合课程进度结合各阶段知识要点、思考要点及设计要点给学生布置作业或提供设计指导。全部摘抄下来,也就是全过程的设计真实记录,详细反映了自己以及学生在这过程中的状态与问题
2017-09-04 10:27:47(第一周第1次课后)
注:第一次课是集体大课,下文“今晚布置的作业”即指这次大课上布置的作业。
@全体成员 要求所有同学在下周一之前,除了今晚布置的作业,需要做以下内容:一、以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为基础,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抄绘“人体尺度”“人体工程学”相关尺寸图,1张,A2.必须手绘。
请务必认真完成,并熟练记住相关数据。在茶室设计中各单元(卫生间、茶座、前台、厨房等)以此作为空间设计的基本数据,进行设计。
二、提供以下书单,请同学们择选阅读: [1]. 原研哉, 白, 纪江红, 纪江红^编|.*201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2]. 埃森曼, 彼得·埃森曼:图解日志. 2005: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40 pages.
[3]. 隈研吾, 负建筑. 2008,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4]. 岩冈龙夫等, 建筑的诗学. 2011: 东南大学出版社. 343.
[5]. 伯纳德·屈米, 建筑概念:红不只是一种颜色, 陈亚, 陈亚^编|.*2014, 电子工业出版社.
[6]. 赫茨伯格, 赫., 建筑学教程 1 - 设计原理. 2010: 天津大学出版社. 272.
[7]. 赫茨伯格, 赫., 建筑学教程 2 - 空间与建筑师. 2008: 天津大学出版社. 292.
[8]. 朱雷, 空间操作(第二版). 建筑自主性研究丛书. 2015: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4.
[9].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勒·柯布西埃全住宅. 2005: 宁波出版社. 415.
[10]. 原口秀昭,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 200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8.
[11]. Simonds, J.O., 启迪—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考察笔记. 2010,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0.
[12]. 王澍, 设计的开始. 建筑界丛书. 200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卢本, 设计与分析. 2003: 天津大学出版社. 224.
[14]. 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朱锷, 朱锷^编|.*2006, 山东人民出版社.
[15]. 彼得·卒姆托, 思考建筑, 2010, 香港书联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香港. 第 151页.
[16]. 勒·柯布西埃, 走向新建筑, 198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三,在周四去留园进行空间体验和认知学习前,请务必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留园文献(其中必须包括“中国造园论”张家骥先生著,院图和校图应该都有),了解留院相关布局以及其它研究内容。
四、对今晚预留的作业,提底线要求:一律不准抄绘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否则第一次设计课平时成绩一律不计。必须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进行基于自己的分析(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研究(彭一刚除外))。
对第一个作业进行补充:基于茶室设计,结合人体的体验(在茶室中的必要性活动(客人的入厕、问询、就坐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台、操作台、厨房工作等)和扩展性活动(如各种茶艺活动、表演、室外活动等)),进行人体工程学的尺寸图抄绘。(跟这次作业不必要相关的,可以不抄绘)。
先要高强度的阅读各种资料,把母本(留园)做清晰的解读,然后考虑如何通过“原型→转译”进行设计。
接下来几次课,我会陆续从浅入深跟同学们讲如何解读留园、如何抽取原型、如何转译、如何设计,童鞋们要认真跟上思维进度。
2017-09-05
张老师提供的两个留园调研分析图只是提供一个案例。具体分析,需要童鞋们自己切实根据自己的体验,寻找分析的视角和方向,同时可以借助相关理论或研究,为自己提供支撑。(比如散点透视的概念,来自于一些研究者的中国山水画与中国传统园林之间的关联研究)。前提是,自己切切实实在现场体验到了某种空间逻辑(两个案例都是如此)。
作为老师,奉劝各位童鞋,不要抄袭某些现成的分析成果(比如,往年绝大多数同学在现场都走马观花,根本没有任何“体验”,调研成果普遍的抄袭了彭一刚那本老掉牙、已经完全失去时代意义的书。几乎所有的分析图一模一样,看不出每个童鞋自己的独立思考)
一定要切实的根据自己的体验、感知,找到自己的视角。如果自己觉得在去之前不知道如何体验,就要多去阅读相关苏州园林、留园的资料、学术研究。
人体工程学抄绘,最好是打好格子(0.1米x0.1米或0.2米x0.2米),然后徒手绘。
人体工程学抄绘,一定要记得训练目的是让你们记住跟人的一些常规活动有关的空间尺寸、工具(家具)尺寸以及人体活动空间范围尺寸。所以要精确。
这些尺寸对你们以后、乃至一生的设计都很重要,是从事设计的重要基础知识。以后在设计中会不断训练你们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2017-09-08(第一周第2次课后)
但是,调研分析,我们组仍然是每人为单位,不小于A2(可以A1),每人三个点中自选两个点。建议大家这两天再去自己慢慢体会下,贯穿下自己的体验和我讲的空间关系,找到一个合理的视角,进行调研分析。可以使用现场照片的mapping方式,但不允许只用mapping。
分析必须是个体体验为基础的,综合外部知识(自己去通过外部资料的阅读,借鉴,类比,引入等等)和自己的感知,所以我不要你们去合作。
下周一前需完成的作业内容:(1)以茶馆必要性活动和自己认为可能的扩展性活动为基础,进行人体工程学的尺寸图抄绘。必须包括基本的必要性活动(坐,立,行,厕,洗,写等等,自己分析)。(2)基于自身体验的留园调研分析,每人任选两点进行,分析应完整,不小于A2(可以A1)。(3)与每人调研分析相对应的参照对象的概念模型(也就是说2个不同方案,空间逻辑也应明显不同,并与分析对象有可参照性),概念模型只能用纸板、kt板等板片进行,不允许只做体块(无法表达留夹或各类灰空间)。(4)按344分组,制作留园的涵碧山房区域、五峰仙馆区域、冠云峰区域的简要工作空间模型。
最新转了三个有关“茶”的概念的内容,童鞋可以看。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有关“茶”的内容非常非常多,希望大家在设计中建立做“有价值”的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价值来自于哪里,对谁、对哪些群体有价值,什么价值,价值如何体现……一步步把“概念”转化为建筑空间和物质形态。
必须有强力的概念,才能有效的组织设计要素,形成有效的方案。
另外,我再强调下课堂纪律:上课时必须认真听,各种有效信息不会集中供给,而是分布在对不同同学的问题的反馈之中。留园调研时,有很多童鞋散坐、站在一边,甚至发呆。然后,对我讲过什么、提示过什么,说过的一些空间知识、理论,一无所知。设计中必然又是茫然不知所措。这在后续课堂中不能再出现。
对设计过程的基本要求:前三周逐渐通过多方案的概念设计、逻辑建立,探索设计可能性,这期间方案可以调整甚至推翻重来;第四周开始,无论设计进展到什么程度,都不允许更改方案,只能在既定的设计方向上进行深化。否则,从哪个时间点重做方案的,哪个时间点之前的平时成绩归零。
2017-09-12(第二周第1次课后)
下次课的作业:一,重做留园的体验与感知分析,以空间为主线,以体验或体验方式为基本出发点,从结构、关系、路径、层次、体量等等方面进行系统空间分析并可附属系统的要素空间表达分析。二,继续以两个点为基础做概念模型,必须从两个方向挤压自己的设计:作为以留园体验,感知为主线的分析与研究,形成自己概念模型的主框架;以茶室的功能需求为前提,综合自己对茶室中的行为和活动的空间结构安排,进行设计。设计研究成果不小于A2。
下次课对第一阶段(调研与设计研究)的成果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
希望童鞋们加强“设计”,减少套路,避免手懒脑惰,主动学习。这次概念模型,园林同学的空间体验和构成在模型中获得较多反映,方案的设计感和整体性较好,探索性的设计意图表露更明显。
这完全得益于园林童鞋们的主动学习。
2017-09-14(第二周第2次课后)
下次课作业:一、根据“具象→抽象→抽取(逻辑)→转译”的分析过程,分别对其中两个点做转译设计,更新概念模型。强制性要求是分析和设计必须一一对应;二、将上述设计绘制成单线平面图(两层全,必须示意楼梯和门,一层的上层挑空线必须用虚线绘制出来)
下文提供了四个有关“转译”的微博链接供学生思考:
(1) 转译方式之四:片段型与连续性
2017-09-18(第三周第1次课后)
下次课作业:一,完整的转译逻辑分析。二,完整的建筑方案模型(今天确定方向的继续按既定方向探索和深化),三,完整的建筑平面图(表达要规范,不知道怎么画请自行搜索制图规范)
那些没有确定设计方向的童鞋,仍然是要按两个方案做设计,交两套转译分析,模型和平面图。
2017-09-21(第三周第2次课后)
有心的童鞋课后去院图书室查阅下最新一期时代建筑中的88页100页两篇文章,柳亦春大师的茶室作品。目前网上应该还查不到电子版。
抄绘作业要求:一,必须手抄,不准尺规。一张a1,,一张a2;二,要用两到三种线宽的针管笔,按例图的笔宽设定,进行抄绘;三,抄绘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学习各种符号的建筑学含义。四,包括室内家具,都要完整抄汇。五,国庆节后第一次课提交。
下次课设计作业要求:一,必须按照留园的空间特点深化建筑设计,做出完整的空间过程。,并完善转译设计分析。二,必须对茶室的空间概念有明确组织,合理化布局建筑功能和空间。三,必须按照建筑设计的要求绘制图纸,结合我今天教的和抄绘例图。
2017-09-25(第四周第1次课后)
下次课作业要求,同上次。再次重申:一,茶室的概念组织和空间结构、过程要清晰;二、空间要结合“留园式空间特点”进行细化,优化,明确将完整的流线组织出来,并分析其空间体验和过程。三,要求加绘横纵两个剖面图。
柱网的设计请同学自行结合建筑力学知识和相关资料学习
布达佩斯音乐之家提出白色树冠的概念,结合设计自身的类型特征,功能特征和场地特征,一步步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用概念组织空间的绝佳案例
重复强调:转译分析,必须完成,必须支持自己的当前设计。一套完整分析图;不能糊弄。


你们看下,完整的分析图,在分析、表达方面都有着一致的空间逻辑。他们跟你们一样也是二上,也是第一次做建筑设计,也是同样的教法。区别就是他们在认真的画。你们呢,怎么说,你们也不画,更不知道去找资料资料作参考。
前面几届我从不提供学生作业做参考的,都是让童鞋自己分析,我跟童鞋在课上讨论、改进。现在呢,因为我布置的内容怎么都不做,我提供了无数参考了。有了各种参考,再去做,就根本称不上不是“创新”,而是模仿了。
学长们做的好不好?从我的角度一般般,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我觉得很好。最关键是,思考了,动手了,体会到设计过程了,一点点养成设计学习方法和设计思维习惯了。
设计学习,一定要摆脱你们现在所依赖的模仿式学习的套路。
2017-09-29(第四周第2次课后)
su建模,初始学习,最重要的是先养成良好建模习惯
一、 要先养成按照建筑局部进行建立组件、创建群组进行分组管理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模型,要便于建模,更要便于修改,便于一步步推进、演化。请大家必须先做好这一步。
二、 建模要有建筑意识、结构意识、场地意识,严格按照建筑设计建模,地面(可以区分为台阶、廊子、硬质铺地、绿化、水面)、柱子、墙体、门、窗、栏杆(板)、楼梯、楼板等等要明确区分。
最后一个是差模型的典型,没有区分组件,更没有区分群组。
建模的时候可能省了点时间,但是根本没法用。有什么修改根本没法改(或者需要花费比建模还要长的时间),模型更没法用于推敲,更别提用于设计分析了。即便用于效果图底稿,也很差的效果。

一锅粥的“模型”。如果我不提示,估计绝大多数同学的模型都可能这样。
2017-09-30(第五周第1次课后,国庆调课)
下次课作业:(一)抄绘作业完成(二)su格式的正模型(三)正草图1:400总平面图,1:100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完整分析图(转译分析图,功能分析图,流线分析图,景观分析图,或其他表达方案想法的分析图)。
正草图要求尺规作图,针管笔绘图,线形分粗线(平面的柱子,实墙,剖面的剖断面,立面的外轮廓),中粗线(楼梯,台阶,平面与剖面的门窗,立面的形体分界线,标注),细线(平面的家具等其他线,立面、剖面的看线等),轴线要绘制成点划线,上层轮廓线、高窗(一般用于卫生间)用虚线绘制。
2017-10-08(第五周第2次课后,国庆调课)
正图的排版,希望大家好好学学。不是随便一塞或者八股文式的硬排就完事的。如何把设计按照逻辑展示出来,并带有一定的设计叙事线索,是很重要的
2017-10-10(第六周第1次课后)
正草图要求:一、按任务书要求排成两张A1,把两张效果图(一张鸟瞰图,一张人视点效果图或剖透视效果图)也找好角度,从SU导出后排上。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概念设计分析图、转译分析图等设计分析图,以及设计成果解析图(流线分析图、功能分析图及其他分析图等)以及预留的模型照片图都要排进去。2.总平面图,按任务书画为1:200,必须包含周边环境、周边道路,基地范围内设计的建筑、场地、环境。总平面图中的屋顶平面图按“第五立面”画(立面的画法)。3.立面图一定要有结构意识,把女儿墙、能够看到的板下梁、栏杆(板)等画出来,把窗、玻璃幕墙做好分格画出来。4。SU模型必须做到“正草模型”深度,结构完整(柱、梁不缺)。表达完整。5.发给我的SU,必须转成8版本(高版本打不开)。
本次作业:(1)正模型要求单一材质制作。不允许出现两种以上材质。(2)正图鼓励淡彩渲染或者纯墨线(见最后一份样稿),淡彩渲染尽量单色淡彩渲染,美术功底较好的同学可以彩色淡彩渲染(见第二份样稿)。
各位童鞋,请检查自己的平面、立面、剖面以及SU模型,给定轴线上的柱子是否居中?如果不居中的,要全部调整为居中。
很多很多童鞋的柱子沿着轴线这样布置,请你们自己用脑子想想!可能么?这些常识问题,需要这样一个个在课上反复强调么????
拜托各位童鞋做设计的时候走点心,不要这样乱应付。每天上课都处在这些常识性错误中,简直就是职业伤害。
请童鞋们一定要注意,SU模型既是工作模型,也是结构模型(板梁柱及女儿墙等结构体系要完整),同时也是表现模型(各种设计效果要做到位)。不要再怎么偷懒怎么来,怎么丑怎么来了。最关键:不要带有常识性错误问题!(必须有柱子的地方缺柱子,柱子上下不对齐,同轴线柱子错位,板梁柱结构体系不完整,仍然有开敞的“室内”,女儿墙缺,玻璃无分格,等等)。
2017-10-11
再强调一遍:模型不要带有常识性错误问题!(必须有柱子的地方缺柱子,柱子上下不对齐,同轴线柱子错位,板梁柱结构体系不完整,仍然有开敞的“室内”,女儿墙缺,玻璃无分格,大面积的实墙不开窗等等)
这种柱子乱七八糟、建筑飘在空中、门窗都不开,玻璃分格的模型,发给我看都是浪费时间
有模型建的很好的童鞋,无论设计做的怎样,我总能给改改,甚至可以改头换面成为一个优秀方案。这些带有大量常识错误的模型,改都没发改(总不能我替你们建模吧)。
非课上时间我搭上自己的个人时间帮你们看模型、优化设计是做贡献了。别再拿连基本常识都没做到的模型折磨我。
请同学们自己仔细阅读任务书,任务书上做的各类规定性要求不要随意违反,比如柱的大小、梁的截面尺寸、层高等等!很多童鞋随意设计层高,这肯定是错的!
——此时,已经接近崩溃
2017-10-13(第六周第2次课后)
正模型做在A1底板上,模型必须设置自己设想的周边环境,沿底板长方向必须交代进入建筑的周边道路入口以及建筑与道路间的环境设计。模型1:50,建议建筑采用单材质制作。坚决避免采用不同色彩(尤其是黑白红雪弗板之类的)。
2.最迟在第八周周一上课前,各位同学必须画详细完整的立面图给我看。3.各位同学的两张大效果图角度(必须一张大鸟瞰图,另一张或者是人视点效果图或者是剖透视图)最好自己选择好角度后,让我看一下再定。4.最迟第八周周一上课前,童鞋们的两张A1排版最好让我看一下(要画出所有的分析图)。5.正图除几张要求的模型照片外,其余必须一律手绘。
2017-10-20(第七周,正模型打分后)
diagram或program,是设计建筑的逻辑思维的重要体现。希望童鞋们这次在正图里能够较好的表达自己设计的思维过程。
2017-10-22
重申一遍:(1)在布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案的叙述结构,从设计构思过程到设计总体成果,再到设计细部。(2)在确定效果图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效果图所表达的是“建筑”的“设计”。该怎么体现“设计”?茶室中人的活动,建筑的形体关系、建筑的虚实关系、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关系。
另外,再次提醒各位同学!(1)很多同学的SU不是最终设计,很多缺少梁板柱,很多缺少栏杆、栏板、女儿墙,在作图时一定要注意添加上去!(2)剖透视,一定要在SU中把剖断面可见部分的全部梁板柱结构建好!不要犯基本制图错误。更不要把自己的残缺建模当作最终图。
各位童鞋去微博看下我最新转发的方案的总平面图,平面图的表达,和小透视的选取。
2017-10-24
张东 0:13:37
老师,一直有一个问题很困扰我@王孟永 ,希望老师能帮我解答。
建筑中的某些构筑物脱离实际物质功能需求而单纯为形成某种逻辑或者满足视觉效果而存在,这样合理吗,还是说这样做并不算太高明?
乱弹 0:37:56
不合理。现代主义先驱路斯说“装饰即罪恶”。这句话真的要理解起来非常复杂,但简单地说他不是反对装饰,而是反对无意义的、过度的装饰。
乱弹 0:43:35
我课上一直跟你们强调,不要用“好不好看”来评价建筑,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避免同学们用“好不好看”来做设计,从而去做一些没有逻辑、没有理由的无谓的“设计”,比如有些同学,在设计中无缘无故的把某部分建筑层高高一点,低一点,加上这,减去那。这样的“设计”可以不可以?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但是这样的凭着自己的碎片化的感觉,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做出来的东西不过是拼凑的大花脸。
乱弹 0:53:14
从普通人的视角,“好不好看”当然是建筑很重要的一大外部性特征,是建筑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但从建筑师的视角,“好不好看”从来不是问题,符合功能逻辑、结构逻辑、自然逻辑(声、光、热、气候等等)、生态(可持续)逻辑、文化(或文脉)逻辑、社会逻辑、叙事逻辑等等的建筑,以及符合基本设计美学原则的建筑,自然就是“好看的”。再加上建筑师对建筑语言的规范使用,这种“好看”就不但体现在单纯的视觉上,还体现在品味、气质和文化内涵上。
乱弹 0:56:15
简言之,“好看”是建筑的合理性规则的外部性特征,“好不好看”的逻辑不可能独立于以上各种实质逻辑而存在,而只可能是它们的合成之后一种外部表现。
张东 7:02:30
明白了 谢谢老师
-
Kinnmokuse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1 10:15:15
-
ANEW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1 08:15:15
-
摆烂机器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4 08:05:44
-
一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9 21:45:44
-
19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6 20:31:13
-
昏昏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4 22:25:07
-
你是少年的喜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2 13:31:34
-
黎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8 21:29:52
-
画里农耕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4 13:13:24
-
901_rebm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4 12:37:18
-
Geeke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9 00:24:05
-
仙山一只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2 15:19:03
-
豆友161290264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7 12:35:59
-
北瓜y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5 19:37:59
-
一只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2 13:21:30
-
江聲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3 16:14:56
-
z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23:24:11
-
我是小妖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5 17:57:2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8 01:16:26
-
左脑蜜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5 22:52:08
-
行者无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1 19:35:21
-
鹿逍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1 01:33:47
-
AND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5 20:35:43
-
11111111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5 00:21:15
-
龔Wenw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21:16:16
-
白兔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19:15:35
-
sibus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18:06:18
-
a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11:42:53
-
江上潮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09:24:44
-
大咬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08:30:22
-
boxer安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07:51:26
-
Elija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00:38:52
-
BrianBuc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4 00:25:3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22:30:04
-
岩石上的牧羊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7:20:32
-
失控艺术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6:45:59
-
Fiona和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6:44: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6:08:05
-
晚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4:31:25
-
纪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4:16:20
-
西尔维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4:05:14
-
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4:02:53
-
四三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3:49:02
-
凯小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3:46:33
-
ca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3:23:35
-
Fleu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2:33:29
-
柒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2:17:49
-
spe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1:58:15
-
TK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1:41:0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1:14:47
-
Do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1:09:24
-
orangebb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0:50:15
-
流枢设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0:40:33
-
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0:31:25
-
Joeyjour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10:06:59
-
噜噜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09:36:37
-
綠柳望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3 09: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