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的笔记
1.叙述者“我”就是普宁老婆丽莎婚前爱恋的对象。曾因为受不了“我”对她诗歌的批评,服药自杀未遂。“我”儿时在普宁父亲的诊所里治疗过眼疾,第一次遇见学生时代的普宁。小说前半部分好几次快要说出“我”的名字时,都被一笔带过,隐去不提了。只知道‘我“是英俄混血、对蝴蝶颇感兴趣、在巴黎又见过普宁及丽莎、看过普宁写给丽莎的求婚信、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小说最后来普宁任教的温代尔学院任职。普宁也因此离开学院。
2.小说开头,52岁的普宁在公园里心脏不适,回忆起小时候同样的病发作时,儿时的自己看见床边的木屏风。屏风上刻着公园里的一个老头坐在长凳上和一只松鼠手捧核桃。而小说的“现在”,正是普宁本人坐在公园里,面前一只松鼠正在吃一个核桃。同时,儿时发病时他看见的墙纸上是杜鹃花和栎树叶,巧合的是52岁、坐在长凳上的普宁所在的公园就种满了这两种植物。儿时的普宁所看到的是未来的自己。
3.第六章第七节,普宁在自己家里举办派对。作为参加者之一的劳伦斯·克莱门兹,小说描写他回忆某个词的样子像极了某幅画(约翰·凡·艾克的画)里的某个人物。之后,在派对中,克莱门兹发现一本《弗兰德派画家杰作集》,打开后也同样发现那幅画里的人很像自己,还把那幅画给自己的妻子看。小说人物和叙述者在这个问题上有相同的看法。
4.第七章,“我”回忆普宁曾在“我”姨母的谷仓里上演阿瑟·施尼茨勒的《调情》,舞台上有个“瘦脖颈,眼神温和的漂亮姑娘”那天晚上得到的喝彩声最多,没提名字。其实她就是米拉·别劳什金——普宁的初恋女友。后来嫁给别人,普宁曾在柏林遇见过她,最后她死于纳粹的集中营里。
5.小说封面的那个飞机,是否指的就是第七章第一节“我”回忆起普宁儿时房间里的那架模型飞机?
6.温代尔学院里,普宁看见的那位和鸟类学家长得很像的Twin到底是怎么回事?
7.小说结尾似乎不能算是回到开头吧?考科瑞尔所说的和开头不一样啊。他说普宁是准备在俱乐部演讲时发现自己带错讲稿的,而小说开头明明写的是普宁在前往俱乐部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自己带错了讲稿的。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就算是同一个故事,每个人也会将它讲述得有所差异?
8.普宁和同样流亡美国的那些俄国同胞们谈论的文学上的“相对论”就是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里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相关观点?
2.小说开头,52岁的普宁在公园里心脏不适,回忆起小时候同样的病发作时,儿时的自己看见床边的木屏风。屏风上刻着公园里的一个老头坐在长凳上和一只松鼠手捧核桃。而小说的“现在”,正是普宁本人坐在公园里,面前一只松鼠正在吃一个核桃。同时,儿时发病时他看见的墙纸上是杜鹃花和栎树叶,巧合的是52岁、坐在长凳上的普宁所在的公园就种满了这两种植物。儿时的普宁所看到的是未来的自己。
3.第六章第七节,普宁在自己家里举办派对。作为参加者之一的劳伦斯·克莱门兹,小说描写他回忆某个词的样子像极了某幅画(约翰·凡·艾克的画)里的某个人物。之后,在派对中,克莱门兹发现一本《弗兰德派画家杰作集》,打开后也同样发现那幅画里的人很像自己,还把那幅画给自己的妻子看。小说人物和叙述者在这个问题上有相同的看法。
4.第七章,“我”回忆普宁曾在“我”姨母的谷仓里上演阿瑟·施尼茨勒的《调情》,舞台上有个“瘦脖颈,眼神温和的漂亮姑娘”那天晚上得到的喝彩声最多,没提名字。其实她就是米拉·别劳什金——普宁的初恋女友。后来嫁给别人,普宁曾在柏林遇见过她,最后她死于纳粹的集中营里。
5.小说封面的那个飞机,是否指的就是第七章第一节“我”回忆起普宁儿时房间里的那架模型飞机?
6.温代尔学院里,普宁看见的那位和鸟类学家长得很像的Twin到底是怎么回事?
7.小说结尾似乎不能算是回到开头吧?考科瑞尔所说的和开头不一样啊。他说普宁是准备在俱乐部演讲时发现自己带错讲稿的,而小说开头明明写的是普宁在前往俱乐部的公共汽车上发现自己带错了讲稿的。隐含的意思应该是就算是同一个故事,每个人也会将它讲述得有所差异?
8.普宁和同样流亡美国的那些俄国同胞们谈论的文学上的“相对论”就是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里谈《安娜·卡列尼娜》的相关观点?
© 本文版权归 Jammerwoch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