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查看话题 >反乌托邦之诗——《银翼杀手》中的未来城市观
从尼采的“上帝死了”,到福柯的“人的死亡”,后现代的哲学彻底批判了人的主体性,因此也否定了人的“共相”,否定了个体必须服从普遍价值和一般模式。本文将讨论分层城市、巨型城市和混居城市等《银翼杀手》中主要的城市设定。


“乌托邦”是什么
取其乌有之乡的意思,在一个并不存在的地方,人与人之间平等博爱,没有贫富差距,没有罪恶的剥削关系,并且把这个当作理想世界。
“乌托邦”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
未来的乌托邦社会往往被描述成极权社会,事实上极权不仅是《1984》这样的政治极权,也可以是《美丽新世界》的技术极权——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无论哪种,都会让人彷佛能够看到一个巨大的机器,这个机器很平静,噪音很小,却又如同残酷的子宫,你分不清是用羊水包裹着你,还是吞噬着你。

乌托邦总是是和空想社会主义联系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致力于消灭阶级对立、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社会。
不论是欧文还是傅立叶,倾其所有进行一场乌托邦实践,也只能以失败告终——若是有一门学科专门研究失败的乌托邦该多好。
但人们对于成功的狂热远大于失败,正如私以为相比于建立平等的社会,人性决定了一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大多数人便倾向于建立不平等的社会。

《银翼杀手》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科幻电影
在个体与极权的对抗中,唯有反乌托邦的世界观,才能一反宏大叙事,带着悲悯的色彩看待个体的命运。1982年的美国电影《银翼杀手》便是一部这样的电影。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ve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auser Gate. All those ...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tears...in rain. Time to die.
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间,到了。

复制人作为人类探索新世界的工具,一代代升级之后,开始无比接近人,除了被设定的四年寿命,感情几乎同人类无异。此时对生命觉醒的复制人(子)向人类(父)索要平等的权利(同等的生命),被侦探追杀,被制造者告知谁都逃不过死,愤怒之下杀死制造者(弑父),自己的生命也走向尽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而侦探自己,在电影中也含蓄地暗示也是复制人,也不过是让人同情的工具。
几乎所有人都逃不过被奴役的命运。
西西弗斯的巨石从山顶,再次滚落。

银翼杀手第一次在电影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对于未来的想像,无论是基于对明天的期待还是忧虑,不同时代的人们总会以其当代的思考基准绘制各自的未来蓝图。因此对于特定时期的未来城市观的探讨,恰恰能够表达当时的思想方式。
作为是科幻电影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关于《银翼杀手》的城市研究却很少。
《银翼杀手》有一个老套的侦探缉凶的故事线,而阴冷晦涩的画面氛围和克制缓慢的冲突场景,也部分导向了其在商业上不讨喜的结果。
但这部电影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第一次在电影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此类反乌托邦的未来城市,也在后来的《第五元素》《星球大战》《我,机器人》等等经典科幻片中被一再致敬。

城市意象构建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已进入“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消费社会等,在文化形态上被称之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后现代”建立在对“现代”的批判上,是与过去时代的一次断裂。从尼采的“上帝死了”,到福柯的“人的死亡”,后现代的哲学彻底批判了人的主体性,因此也否定了人的“共相”,否定了个体必须服从普遍价值和一般模式——相反地,注重自我关切,自我修养和自由选择。
《银翼杀手》所构建的未来城市也充斥着哥特式的建筑审美。本文将讨论分层城市、巨型城市和混居城市等主要的城市设定。
(1)城市意象构建之分层城市——末日来临的征兆
当改变阶层的努力都变成徒劳,城市就不再有希望。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是科技发达的,然而科技带来的科技极权,让掌握了核心科技的公司居于权力中心。这一切都很完美,社会运转良好,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聪明人的儿子必然聪明,笨的人必然笨。但是完美所意味的稳定,或换个说法,阶层固化,就是压迫的来源。
上层世界大量运用了宗教建筑的元素,显得恢弘壮阔。富人住在豪华的如同宫殿的宅邸里,直面落日,养着美丽的高级复制人(图1);以此宣称,我的确凌驾于一切,而你们必须服从。


中层世界以男主的住宅为典型的代表。取景地来自伟大的建筑师莱特所设计的恩尼斯住宅(同时也是权力的游戏的取景地)。映射到现实,莫不如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之家——公寓楼,电梯,作为卖点的窗户实际很小,房间里的东西都尽力营造着生活舒适的印象,又不时以精巧的玩意儿,宣告中产阶级的情趣。



而下层世界,城市如丛林。生存法则似丛林,人命如草芥,生存为先,人性不无丑恶;面貌如丛林,拥挤不堪,废弃物四处散落,肮脏潮湿,天空永远飘着黑色的雨。拾荒者住在暗无天日的废屋。



你看得到那个贫富之间的鸿沟,看得到上层如同神一般光辉高贵仿佛可以延续千年的统治,和始终充斥着罪恶混乱,也仿佛将永远溃烂下去的下层世界。
但被压迫的阶层,即是社会被压抑的欲望,不时发生的复制人反叛,是断断续续的爆发前奏,最终有一天会井喷,摧毁现有的秩序。这个世界还在摇摇欲坠地挂在枝头,如同熟透的苹果,外表光滑红润,但是内里已经腐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破溃。
但是最让人恐慌的是,细思之下觉得并非不可能。日趋高涨的房价,已然将区位和身份划等号。年轻人靠自身努力积累财富的机会越来越少,继承若是成为了最重要的财富积累方式,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分层城市呢?
(2)城市意象构建之巨型城市——城市的演化趋势
未来,大城市将持续扩张,并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最终演变为巨型都市。
在当下的中国,我们也看到口不断涌入北上广深;日本在全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东京和大阪两大都市圈仍旧维持人口持续流入状态;在台湾,人们逃离凋敝的南部,涌入北部。
我们无法逆水而行,人类的最终归宿将是城市。
且不论巨型化都市是否符合人类历来的家园理想,但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已渐衰微——出生并成长于城市的每一代,时间越是推移,田园城市就越是遥远。

不仅城市巨型化,建筑也在走向巨型化。位于市中心的泰瑞公司总部,该建筑完全照搬了金字塔的造型,这也是人类建筑史上最古老的建筑符号。除外形之外,它也被赋予了同金字塔一样的原始意义,它们同样是奴隶社会的象征(泰瑞公司生产的是作为奴隶使用的复制人),也同样都是该社会中帝王的陵墓(公司首脑泰瑞博士最终丧命于此)。


贫民窟或许也是巨型化的,如果并不将他们看作一个严格规划的功能建筑,而是作为聚合体的话。
藏污纳垢的街道,和风头鼎盛的科技公司,它们同在一座城市,却像天堂和地狱一般遥远。
如何维持这样一个巨型都市?答案是科技。



没有科技的巨型综合体会怎样?
香港九龙寨城曾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脱离了科技的巨型综合体,会迅速恶化,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

巨型都市的未来,将严重依赖科技。
(3)城市意象构建之混居城市——文明的共存和消弭
在《世界文明的冲突与秩序的建立》里,作者提出了世界上并不会出现一个普世文明,而是以互相适应的方式共存的观点。在电影里面出现的城市,也显然符合此类观点。类似日本街头的面摊,写着中文字,挤满了各色各样的面孔,有人说着听不懂的语言,大家互相翻译(图3);穆斯林裹着白色头巾挤在人群中,穿着暴露的性感女郎走过街头;光怪陆离的商店橱窗,贩卖一切欲望。按照这种观点,未来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文明并不会走向消散,正如我们并不会因为自己穿着牛仔裤喝着可乐就认为自己变成了美国文明——未来的文明会以一种能和其他文明共处的方式保存下来。彼此之间的交往不再以空间为限制,而是构成一个更加网络化的、非中心的社会。“树状”结构被取消,取而代之“块茎状”结构。


街道的装饰,形成一种东方和西方,古典与现代的拼贴风格(图6)。单纯的古典于现代融合在影片诞生的20世纪80年代已经过时了,于是《银翼杀手》在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特质的同时,提炼出了该风格的三个关键词,即“融合”、“传承”与“隐喻”,然后根据它们进行更深层的设计,由此产生的效果使人们领悟到原来建筑还可以这样设计。特征在中观尺度上尤其突出。电影中主人公追逐蛇女的过程,呈现了一个芜杂得令人眩晕的世界。街道以文字和灯光呈现出爆炸式的信息量,拥挤人潮和藏匿空间无可躲避(图7)。日本《新建筑》杂志在编写《建筑二十世纪》的作品年代纪时,还特例将《银翼杀手》列到真正的建筑作品之中,与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建筑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足见其魅力之大。



如果作为一个真实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是天堂还是地狱?
影片对未来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想象。人口膨胀,亚洲人的移民风潮,尽管肮脏混乱却充满活力的街道,和冰冷死寂的大型建筑。足足占了一栋摩天大楼整个立面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日本艺妓的画面或可口可乐的广告(图9);阿拉伯人牵着骆驼穿过挤满人群、汽车的街道,而这人群中又包含了朋克青年、穿着修女装的男人以及穿着军装打着油纸伞的中国人(图10)。这种极度的文化碰撞和拥挤的空间,像极了现实中的香港,而导演在设计场景的时候,要求也正是“下雨的香港”。

香港作为反乌托邦城市原型的传统,从银翼杀手就一直延续着,香港在不大的面积下,可能有着最多的科幻电影取景地。
但你可以断定香港是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是天堂抑或地狱吗?
如果你用宏大叙事,香港仍旧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中环的大楼群闪闪发光,城市竞争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如果你用小型叙事,你会看到重庆大厦的非洲寻梦者的艰难生存,会看到年老的衰弱者和追梦的年轻人身栖棺材房……


但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全是装饰精美的陈列品,城市发明了自由恋爱,发明了X国梦,发明了致富童话,甚至连贫民窟的发明,都是指向两个字:
“希望”
尽管“希望”看起来更像是被故意捏造的,让你憧憬却又高不可攀的天梯。
希望看起来像底层人的春药,但谁也不能否定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只要神话不灭,朝圣者仍能幸福地长长磕头,把自己的一生所得献给富有的神;道德信仰者仍能坚守纯洁,即使死于贫困,也可以不去思考历史是否被掌权者重写了数次。

所以在《银翼杀手2022》《银翼杀手2036》《银翼杀手2048》几个系列短片中,复制人更新到了nexus10了,也不仍在追求成为“人”的权利么?
事实上,成为人之后,仍然需要直面惨淡的人生吧。

p.s.
个人觉得中国么,不太有可能拍出反乌托邦电影,连科幻电影都很难。未来怎么可能是悲观的呢?
但别担心,就算我们不被允许愤怒,不被允许悲伤,我们还可以滑稽啊~
(此处应有滑稽脸)
期待《银翼杀手2049》大陆上映
-
悄声尖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02 16:36:20
-
kri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7 04:54:07
-
zhuo刀(童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5 17:39:52
-
Oli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8 15:06:08
-
U74224652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4 03:34:05
-
秋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02:04:44
-
听说天使爱美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4 01:02:43
-
子不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1 00:28:42
-
oksi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9 21:42:32
-
Rak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8: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