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之碇哥传说
时间会让观众成长, 观众的成长会还给碇哥公正的评价。
在文章开头先下结论: 碇真嗣是一个内心的韧性很强的人, 常人只注意到他外露的柔软性一面, 但在大是大非的原则上其不动摇的强硬程度超乎想象。如果庵野想婊真嗣的话, 这个特性就会令真嗣显得很鸡掰、很别扭(比如旧TV版); 如果庵野想捧真嗣的话, 只要稍加调整世界线, 同样的性格搭配不一样的事态发展, 就会令真嗣显得意志坚定、毫无杂念(比如新剧场版)。
在90年代的动画风潮中, 受到一直以来娱乐作品的熏陶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大机器人题材的动画中、主角是龙马这种类型的强韧热血的性格。而EVA与其他萝卜动画不同的是, 花了显著的笔墨篇幅在主角真嗣的心理描写上。所以观众觉得真嗣作为主角、作为机器人的驾驶员, 「拥有纤细的内心变化」这个事实很奇怪。
很多时候, 真嗣会被当时的观众口诛笔伐, 正源于在剧中给予其展现了充足的内心戏——包括一些大家只会在心里想到但不会特意说出来、甚至潜意识中未意识到「自己也是这样」的年轻人的软弱与丑恶也描写出来了, 所以成年人会下意识的觉得真嗣就是个死小孩 (从而放弃了换位思考)、而真正的死小孩恰恰因为当局者迷而出于直觉的抵触着将这些心态暴露在观众眼前的真嗣。
而另一方面, 正得益于有充足的内心描写, 也令到事后review时, 能探寻到真嗣的各种行动和想法变化都有足够的铺垫与过程。所以时隔几年, 伴随着同一批观众的成长, EVA的点点滴滴在各人各自的回忆中慢慢的沉淀, 不经意间回味一番, 便发觉到: 咦?其实碇真嗣……也没有当初自己觉得的那么讨厌?
当初我们曾觉得碇真嗣是一个面对压力时容易崩溃的人, 但实际上是怎么样? 14岁正值中二时期, 莫名其妙被鬼父用眼前一个素不相识身受重伤的同龄少女威逼, 卷入必须赌上性命的战斗, 坐上去才知道这台兵器竟然受到的伤害会与自己的痛觉联动, 然后承受住被捏断手腕、贯穿头部的痛苦。在经历了这种程度的事件后, 竟然有勇气第二次出击, 然后被灼伤手掌、贯穿和搅动腹部。第三次出击时则是被可以炸平整座山量级的高能光束正面直击、被驾驶舱的液体以沸腾的状态煮了整分钟。……也就是说在怀有「每次坐上EVA必然有一堆恐怖的事情等着」的心理预期下, 真嗣还能调整心态, 再次站起来面对——基于这个事实, 换做是我们或是其他作品中的主角, 能做得比真嗣更好吗?
除了心理的抗压性, 现在回过头看细数一下碇真嗣在动画中表现出的规格: · 家务杂事万能 · 在学校成绩良好 · 从5岁开始 (到动画故事发生时) 学了9年大提琴 · 在TV版第15集及剧场版《死与新生》中拉了一首被普遍认为是难度很高的乐谱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平时的兴趣是听随身听 · 人际交往: 虽然不外向, 但不算孤僻 (至少我是不会和冬二那种人成为朋友 =。= ;;) · 道德倾向: 正直, 在不熟识凌波丽的前提下, 看到她身受痛苦, 咬咬牙还是接手了老爸摊来的烂工作 · 原则性: 强到有点固执的地步, 被揍、被婊、被关禁闭, 但还是不会迎合外在的压力
……不如说以真嗣的品德与情智表现, 假若在和平年代, 日常生活中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甚至是优秀的温柔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