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座男人(上)
认识赵小狮那年,她二十一岁,大学刚毕业;赵小狮二十六岁,是她的公司老板。
不用多说,熟悉套路的读者这时候对于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已经了然了:霸道总裁小秘书嘛 -- 情窦初开的少女,风华正茂的上司;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然而,这不是一篇言情小说,这是一个关于星座、地域和男人的系列。
赵小狮,男,狮子座,籍贯中国北京。
赵小狮是一家港资公司的小老板。说他“小”,一来是因为他的头上还有大老板,一个瘦小精明的台湾人,在香港居住,在北京做生意,开夫妻店。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等下次挖射手座的台湾男人这个坑的时候,再慢慢说他。
二来是年龄小,当年的张小狮在如今步入中年的她看来,也就是个大男孩。大男孩在小公司里行政地位颇不低,除了大老板和老板娘就是他了,手底下加上秘书勤杂工司机也有二十来号人。其中有一半是他大学同学。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风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势利,毕竟一个宿舍斗过地主,一个师太底下挂过科,总不好意思在他们面前摆老板谱。急了也拍桌子,日常对话却“孙子”和“他妈的”不离口,亲亲热热地草莽而平等着。
然而在其他人那里,张小狮像天子少年登基,生怕别人因为他年轻随和忽略了他位高权重的事实,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提醒大家他在公司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刚入职场的时候,她听从前辈教导,宁可扮猪被老虎吃,也不要扮老虎被猪吃 --太丢人了!那真是如履薄冰,蹑手蹑脚,一进公司就赶着赵小狮叫“赵先生”。赵小狮一听,脸上浮起了得意又嘲讽的暧昧笑容。按照她当时理解的职场生存法则, 只要赵小狮不说:“别这么客气,跟他们一样叫我安迪就好了”,她就不能改口。偏偏赵小狮从来不说,只是继续得意而又暧昧地笑。
于是她就这样别别扭扭地叫着“赵先生”,一开口自己先脸红了一大半;他也一边暧昧地笑,一边欣然接受。过了差不多大半年,直到赵小狮又招了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做实习生,女孩子也毕恭毕敬别别扭扭地叫“赵先生”,被同样暧昧地笑纳,她突然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职场新人了,豪气顿生,痛下决心,再也不叫“赵先生”了。
作为外资公司的老板,出入亮晶晶香喷喷的写字楼,赵小狮少不了沾上些洋派。他常年穿西装打领带,最多casual Friday的时候穿polo。他的身材不是典型的中国大学毕业生那种细胳膊细腿的豆芽型,西装穿在身上还算得体。他四肢匀称,面孔红润,无奈在公司里面地位太高招人嫉恨,秘书们背后描述他的外表时只说他“腰长跟裤长一样,还有两团高原红。”
他学会了老外那种中气十足的大笑,张大嘴,半仰头,笑声从腹腔滚滚而出,对面的人隐约可以看到他的扁桃体。
赵小狮名校毕业,书香门第之后,可是平时说话喜欢带京韵十足的的脏字儿 -- 表现他的豪爽,江湖气,是地道的北京爷们儿。跟她们女孩子说话也这样。粗鲁这种事跟教养一样,刻意修饰出来的和与生俱来的,到底还是不同。心情不好的时候她觉得赵小狮做作,心情好的时候觉得他可爱,不过从来没有真正觉得他粗俗过。
开会的时候赵小狮正襟危坐地讲没有口音的普通话,喜爱夹英文,不过“乌”,“Vu”不分 --- 北京口音在母语之外的语境里更难掩藏。跟世界上所有领导一样,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偶尔语塞,他习惯性地拉领带上那个结,伸伸脖子,表情庄严,好像妙语连珠被这个该死的结给勒回肚子里了。这个习惯很可能是跟喝过洋墨水的大老板学的。有时候两个人一起开会,拉领带的动作整齐划一,非常有感染力,让开会开得昏昏欲睡的她条件反射地喉咙一紧,紧张地伸直了脖子。
赵小狮喜欢摆谱,也亲民。女同事中午饭喜欢在会议室扎堆,北京小姑娘从家里带了饺子来,茴香馅的,他循着味儿就来了(鼻子真灵,又不是韭菜馅儿的),站在桌子边拈起一个就往嘴里送,一边吃一边说“吃饺子也不跟领导汇报,反了!”吃完又跑去开窗,皱着眉头扇风“这味儿……”好象刚才吃得满嘴流油的不是他。
他从来不运动,可是又不得不跟着洋派的大老板打几场网球。去澳洲出差少不得逛逛高尔夫球场,晒成一只龙虾回来。精通中文的洋同事在开会时客气地用尾音上扬的中文问他,“所以,安迪,你什么都没穿(涂)吗?”赵小狮很配合地用英文回答“有涂防晒油(I wore sun screen)。”大家憋笑憋得满脸发紫,洋同事及时地补了一刀:“除此以外就什么都不穿了吗?”于是全体同仁不顾上下尊卑地笑了个痛快。
平时闲聊他言必称四中,提起他全球一流的大学母校,远不如提起北京人才知道分量的重点中学有归属感。她猜想一来他大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出色;二来多少有点羞于和上大学才进大城市坐地铁的泥腿子同学们为伍。但赵小狮的优越感是克制而委婉的,从来不像公司里职高毕业的北京女秘书那样把“你们这些外地人”挂在嘴边。他有性情,洋派,可是他还是北京人,四中人,这种优雅和得体,是四合院里熏陶出来的,不是港台暴发户山西煤老板们仅凭美钞阿玛尼和夏奈尔就能够打败的。
请客户吃饭常去粤菜馆子,请手下聚餐则一律是写字楼附近的东北小馆。有一次新年聚餐在他美丽娇嗔的秘书的再三怂恿下,总算去了广式酒楼。可是他那么有性格的人,怎么会忘了点一道麻婆豆腐。这道麻婆豆腐被秘书们背后讥笑了大半年:“哪有去广东酒楼点麻婆豆腐的。这种事也就他这样的人做得出来,又抠门儿又死要面子。”
当时公司里没有一个人不背后说他闲话的,包括他的同学们。她听得起劲,也跟着说。刚混社会的年轻人哪有不受气的,说领导闲话是一个重要的泄愤渠道。更何况年轻的她还急着站队,一定要站在人多的那一方,口号要喊得够响亮才不会被排挤在队伍之外。当然赵小狮咋咋呼呼的作风,的确有点太高调了,而他那个夹芯层的位置,天生是召人议论的。
可是不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扪心自问,她觉得去广东酒楼点麻婆豆腐没什么不可以的,高原红也不难看,腰长跟裤长一样只是显得魁梧,都没什么不对。赵小狮就跟他点的那道麻婆豆腐一样,充满了种种矛盾,但是又不乏和谐。她并不讨厌赵小狮,在最应该讨厌赵小狮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有真正讨厌过他。
不用多说,熟悉套路的读者这时候对于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已经了然了:霸道总裁小秘书嘛 -- 情窦初开的少女,风华正茂的上司;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然而,这不是一篇言情小说,这是一个关于星座、地域和男人的系列。
赵小狮,男,狮子座,籍贯中国北京。
赵小狮是一家港资公司的小老板。说他“小”,一来是因为他的头上还有大老板,一个瘦小精明的台湾人,在香港居住,在北京做生意,开夫妻店。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等下次挖射手座的台湾男人这个坑的时候,再慢慢说他。
二来是年龄小,当年的张小狮在如今步入中年的她看来,也就是个大男孩。大男孩在小公司里行政地位颇不低,除了大老板和老板娘就是他了,手底下加上秘书勤杂工司机也有二十来号人。其中有一半是他大学同学。那个时候中国的社会风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势利,毕竟一个宿舍斗过地主,一个师太底下挂过科,总不好意思在他们面前摆老板谱。急了也拍桌子,日常对话却“孙子”和“他妈的”不离口,亲亲热热地草莽而平等着。
然而在其他人那里,张小狮像天子少年登基,生怕别人因为他年轻随和忽略了他位高权重的事实,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提醒大家他在公司两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刚入职场的时候,她听从前辈教导,宁可扮猪被老虎吃,也不要扮老虎被猪吃 --太丢人了!那真是如履薄冰,蹑手蹑脚,一进公司就赶着赵小狮叫“赵先生”。赵小狮一听,脸上浮起了得意又嘲讽的暧昧笑容。按照她当时理解的职场生存法则, 只要赵小狮不说:“别这么客气,跟他们一样叫我安迪就好了”,她就不能改口。偏偏赵小狮从来不说,只是继续得意而又暧昧地笑。
于是她就这样别别扭扭地叫着“赵先生”,一开口自己先脸红了一大半;他也一边暧昧地笑,一边欣然接受。过了差不多大半年,直到赵小狮又招了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子做实习生,女孩子也毕恭毕敬别别扭扭地叫“赵先生”,被同样暧昧地笑纳,她突然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职场新人了,豪气顿生,痛下决心,再也不叫“赵先生”了。
作为外资公司的老板,出入亮晶晶香喷喷的写字楼,赵小狮少不了沾上些洋派。他常年穿西装打领带,最多casual Friday的时候穿polo。他的身材不是典型的中国大学毕业生那种细胳膊细腿的豆芽型,西装穿在身上还算得体。他四肢匀称,面孔红润,无奈在公司里面地位太高招人嫉恨,秘书们背后描述他的外表时只说他“腰长跟裤长一样,还有两团高原红。”
他学会了老外那种中气十足的大笑,张大嘴,半仰头,笑声从腹腔滚滚而出,对面的人隐约可以看到他的扁桃体。
赵小狮名校毕业,书香门第之后,可是平时说话喜欢带京韵十足的的脏字儿 -- 表现他的豪爽,江湖气,是地道的北京爷们儿。跟她们女孩子说话也这样。粗鲁这种事跟教养一样,刻意修饰出来的和与生俱来的,到底还是不同。心情不好的时候她觉得赵小狮做作,心情好的时候觉得他可爱,不过从来没有真正觉得他粗俗过。
开会的时候赵小狮正襟危坐地讲没有口音的普通话,喜爱夹英文,不过“乌”,“Vu”不分 --- 北京口音在母语之外的语境里更难掩藏。跟世界上所有领导一样,他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偶尔语塞,他习惯性地拉领带上那个结,伸伸脖子,表情庄严,好像妙语连珠被这个该死的结给勒回肚子里了。这个习惯很可能是跟喝过洋墨水的大老板学的。有时候两个人一起开会,拉领带的动作整齐划一,非常有感染力,让开会开得昏昏欲睡的她条件反射地喉咙一紧,紧张地伸直了脖子。
赵小狮喜欢摆谱,也亲民。女同事中午饭喜欢在会议室扎堆,北京小姑娘从家里带了饺子来,茴香馅的,他循着味儿就来了(鼻子真灵,又不是韭菜馅儿的),站在桌子边拈起一个就往嘴里送,一边吃一边说“吃饺子也不跟领导汇报,反了!”吃完又跑去开窗,皱着眉头扇风“这味儿……”好象刚才吃得满嘴流油的不是他。
他从来不运动,可是又不得不跟着洋派的大老板打几场网球。去澳洲出差少不得逛逛高尔夫球场,晒成一只龙虾回来。精通中文的洋同事在开会时客气地用尾音上扬的中文问他,“所以,安迪,你什么都没穿(涂)吗?”赵小狮很配合地用英文回答“有涂防晒油(I wore sun screen)。”大家憋笑憋得满脸发紫,洋同事及时地补了一刀:“除此以外就什么都不穿了吗?”于是全体同仁不顾上下尊卑地笑了个痛快。
平时闲聊他言必称四中,提起他全球一流的大学母校,远不如提起北京人才知道分量的重点中学有归属感。她猜想一来他大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出色;二来多少有点羞于和上大学才进大城市坐地铁的泥腿子同学们为伍。但赵小狮的优越感是克制而委婉的,从来不像公司里职高毕业的北京女秘书那样把“你们这些外地人”挂在嘴边。他有性情,洋派,可是他还是北京人,四中人,这种优雅和得体,是四合院里熏陶出来的,不是港台暴发户山西煤老板们仅凭美钞阿玛尼和夏奈尔就能够打败的。
请客户吃饭常去粤菜馆子,请手下聚餐则一律是写字楼附近的东北小馆。有一次新年聚餐在他美丽娇嗔的秘书的再三怂恿下,总算去了广式酒楼。可是他那么有性格的人,怎么会忘了点一道麻婆豆腐。这道麻婆豆腐被秘书们背后讥笑了大半年:“哪有去广东酒楼点麻婆豆腐的。这种事也就他这样的人做得出来,又抠门儿又死要面子。”
当时公司里没有一个人不背后说他闲话的,包括他的同学们。她听得起劲,也跟着说。刚混社会的年轻人哪有不受气的,说领导闲话是一个重要的泄愤渠道。更何况年轻的她还急着站队,一定要站在人多的那一方,口号要喊得够响亮才不会被排挤在队伍之外。当然赵小狮咋咋呼呼的作风,的确有点太高调了,而他那个夹芯层的位置,天生是召人议论的。
可是不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扪心自问,她觉得去广东酒楼点麻婆豆腐没什么不可以的,高原红也不难看,腰长跟裤长一样只是显得魁梧,都没什么不对。赵小狮就跟他点的那道麻婆豆腐一样,充满了种种矛盾,但是又不乏和谐。她并不讨厌赵小狮,在最应该讨厌赵小狮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有真正讨厌过他。
夏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完美的分手 (12人喜欢)
- Zac's Heart: A Flash Fiction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