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要在书店讲价
昨天在中国书店灯市口分店,看到柳河东集与韩昌黎集,中国书店版的,各一本,每本定价20元。我心下窃喜,想起近年来出版的柳集与韩集,动辄三四册,定价少说也在100以上,且注解繁琐,华而不实,中国书店这个版本,眉目清晰,注解简洁,真可遇而不可求之物。
付款时,我宝贝似的将两本书置于台上,一位高大和蔼的老者略皱了一下眉头说,姑娘,你往里走到头,然后看右边书架上,有这两本书,三折的。啊?!我惊呆了。20元一本,还要打三折。其实,20元已经很惊喜了,我心想。看我没动,他有走出来,说我带你去。我只好跟着他往里走。果然看到了那两个书架,全是中国书店出版的老书。然而,书虽老,价值却不过时,而是历久弥贵。为什么要打三折呢,原价本身就不高啊。我正要问,老者已经走了。后来,找到了柳河东集,韩昌黎集没有。我庆幸,可以买本全价了。
后来又淘到周作人的几本书,都是物美价廉。最后买单时,我还是忍不住表达了我的惊讶与感动,老者很体贴的说,能省点就给你省点。后来连那些不是三折的,又打了个九折。
出门前,再回头看看宽敞优雅的书店,偌大的书店,在东四繁华的商业街上,以如此低价卖书,不知靠什么生存。“大家把要买的书拿过来结账了。”老者一声高喊,沉浸在阅读里的人们纷纷如梦初醒,我也恍惚走入华灯初上的大街。
经过那家布鞋店时,想起下午差点花100元买了那双木拖,再掂掂包里这些书,五六本至爱好书亦不过七八十元。无限感慨。
晚上和好友芳在西单大悦城吃饭。餐馆个个价格昂贵,但每家门口都排起长队。我说离开北京后再没吃韩国石锅饭,有点想念,芳说那就吃“大长今”吧。落座后才发现不过是快餐性质,连水都不供应,价格却在30元以上。
吃饭时,我说起买书一事。芳叹道,要都像你这样就好了,很多书定价二十多,别人都觉得太贵了。可是,去商场买件衣服却要几百块,而且不定穿几次,书可以收藏,一再阅读,带给你无限的精神享受。事实确实如此,可很多人并不这样想。芳说,现在做书是最不赚钱的。
几个月前芳想和几个朋友开个工作室,专门做儿童绘本,我们还一起想了名字。问起此事进展情况,她摇头,成本核算不下来,大家都没了热情。
朋友们都在做书,这是他们的幸还是不幸?或许我们都过于理想,倒是那位在IT杂志的W同学,现在一派春风得意,前途无量的样子。几年便混了个副总编,出席管理论坛会议之类的,都是以点评人身份。
不禁回忆起读书时和W同学的交往。有一回,他让我陪他去王府井买衣服,一路上神侃,不知他到哪看了这些稀奇古怪的信息,倒也能说得你一愣一愣。今天,W同学神侃依旧,加上他异常的经济头脑,事业的平步青云也在情理之中。那天吃饭,W同学又带了几位媒体朋友,我恍若回到几年前,桌上的话题又是政府某某人,要么就是各类段子,冷笑话。。。阳光下无新鲜事。
然而,我还是固执地想活在理想中。总是在别人最看好的时候,转身离开,然后投入一个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中。好友妞妞拿给我的那本B型说明书可能有些道理,B型血的人总是喜欢放弃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事,转而选择别人认为没价值的事。虽然有点迂腐,但自己感觉活得很形而上,不会因过于现实和物质而毁灭。
回来途中,我一直在想中国书店,也想起了涵芬楼旁边的灿然书屋,还是有很多为理想燃烧的人,在坚守这个行业。于是又想起香港那位被书架压死的书店老板,不知他生于书,最后如此惊骇地死于书,弥留之际是痛苦还是快乐?
这样想着,竟不知不觉走错了地铁出口。茫然之下忽然不知蝴蝶之为庄周、庄周之为蝴蝶。住处其实拐个弯就认得了。走到胡同里,好寂静的夜,看着这些岁月累累的建筑,一副葛天氏之民的样子,无边无际的城市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付款时,我宝贝似的将两本书置于台上,一位高大和蔼的老者略皱了一下眉头说,姑娘,你往里走到头,然后看右边书架上,有这两本书,三折的。啊?!我惊呆了。20元一本,还要打三折。其实,20元已经很惊喜了,我心想。看我没动,他有走出来,说我带你去。我只好跟着他往里走。果然看到了那两个书架,全是中国书店出版的老书。然而,书虽老,价值却不过时,而是历久弥贵。为什么要打三折呢,原价本身就不高啊。我正要问,老者已经走了。后来,找到了柳河东集,韩昌黎集没有。我庆幸,可以买本全价了。
后来又淘到周作人的几本书,都是物美价廉。最后买单时,我还是忍不住表达了我的惊讶与感动,老者很体贴的说,能省点就给你省点。后来连那些不是三折的,又打了个九折。
出门前,再回头看看宽敞优雅的书店,偌大的书店,在东四繁华的商业街上,以如此低价卖书,不知靠什么生存。“大家把要买的书拿过来结账了。”老者一声高喊,沉浸在阅读里的人们纷纷如梦初醒,我也恍惚走入华灯初上的大街。
经过那家布鞋店时,想起下午差点花100元买了那双木拖,再掂掂包里这些书,五六本至爱好书亦不过七八十元。无限感慨。
晚上和好友芳在西单大悦城吃饭。餐馆个个价格昂贵,但每家门口都排起长队。我说离开北京后再没吃韩国石锅饭,有点想念,芳说那就吃“大长今”吧。落座后才发现不过是快餐性质,连水都不供应,价格却在30元以上。
吃饭时,我说起买书一事。芳叹道,要都像你这样就好了,很多书定价二十多,别人都觉得太贵了。可是,去商场买件衣服却要几百块,而且不定穿几次,书可以收藏,一再阅读,带给你无限的精神享受。事实确实如此,可很多人并不这样想。芳说,现在做书是最不赚钱的。
几个月前芳想和几个朋友开个工作室,专门做儿童绘本,我们还一起想了名字。问起此事进展情况,她摇头,成本核算不下来,大家都没了热情。
朋友们都在做书,这是他们的幸还是不幸?或许我们都过于理想,倒是那位在IT杂志的W同学,现在一派春风得意,前途无量的样子。几年便混了个副总编,出席管理论坛会议之类的,都是以点评人身份。
不禁回忆起读书时和W同学的交往。有一回,他让我陪他去王府井买衣服,一路上神侃,不知他到哪看了这些稀奇古怪的信息,倒也能说得你一愣一愣。今天,W同学神侃依旧,加上他异常的经济头脑,事业的平步青云也在情理之中。那天吃饭,W同学又带了几位媒体朋友,我恍若回到几年前,桌上的话题又是政府某某人,要么就是各类段子,冷笑话。。。阳光下无新鲜事。
然而,我还是固执地想活在理想中。总是在别人最看好的时候,转身离开,然后投入一个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中。好友妞妞拿给我的那本B型说明书可能有些道理,B型血的人总是喜欢放弃别人认为有价值的事,转而选择别人认为没价值的事。虽然有点迂腐,但自己感觉活得很形而上,不会因过于现实和物质而毁灭。
回来途中,我一直在想中国书店,也想起了涵芬楼旁边的灿然书屋,还是有很多为理想燃烧的人,在坚守这个行业。于是又想起香港那位被书架压死的书店老板,不知他生于书,最后如此惊骇地死于书,弥留之际是痛苦还是快乐?
这样想着,竟不知不觉走错了地铁出口。茫然之下忽然不知蝴蝶之为庄周、庄周之为蝴蝶。住处其实拐个弯就认得了。走到胡同里,好寂静的夜,看着这些岁月累累的建筑,一副葛天氏之民的样子,无边无际的城市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