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情商到底有多什么用
好情商到底有多什么用
文 / Sofia
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众号:岁月无声却有恒
前几天带孩子从圣彼得堡飞回北京,座椅后面的触摸屏反应极慢,经常处于半死机状态,孩子一边点击触摸屏一边很郁闷地说怎么没反应。这个时候我还没注意到问题。直到孩子座位前排的女士转过身来,和蔼地问孩子:“你是不是点不开屏幕,所以才一直戳屏幕啊?”孩子点点头。
此刻方才意识到孩子已经打扰到前排乘客的我急忙道歉。而孩子也放弃了自己点击屏幕,改摁呼唤铃,让空姐重启屏幕。在随后的旅程中,我一直注意提醒孩子不要打扰到前排的乘客,无论是轻轻点击屏幕,还是注意别踢到前排座椅。
感谢前排女士,以平等的视角、怀着一颗体谅的心去询问孩子,而不是一上来就指责或批评,使得这一场本可以演化成网络上常见的旅途遭遇熊孩子的风波消失于无形。
说实话。从前排女士的角度来说,身后的座椅被人不停地戳戳戳,的确不爽,火冒三丈也属正常。可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呢,触摸屏本就是让人戳戳戳的,屏幕反应欠佳的时候,点击屏幕的人心情本就是烦躁不爽的,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点击的力度,尤其是幼童,更不懂得控制自己手指上的力度。
如果双方都强行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论,那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必然是,8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双方都是不爽的。纵使其中一方不小心触碰到了另一方,另一方也会想一想,对方是不是故意的。
如果说旅途教会我什么,我想首要的一点就是:愿有人温柔待我,我亦能温柔待人。
感谢那些在旅行途中帮助过我的陌生人,他们给我的温暖,让我也愿意去帮助更多的人,将这一份温暖传递开去。
无独有偶。
在我们回程的同一班飞机上,一位女乘客将座椅靠背放下,但是她后排的大叔偏偏不同意她放下座椅靠背,先是用手猛推靠背,后来又用脚猛踢靠背,愤怒的女乘客起身狂骂后排大叔,后排大叔作势要打女乘客,并且挥舞着拳头说:“你再骂一句试试?”
依据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但凡真动手的人,往往不会如此废话,往往就直接上拳头的;但凡说着“你再……试试”的,通常都是虚张声势,以为可以唬住对方,借此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可惜,看透这种心理活动的人,或者有恃无恐的人,往往不给对方这个台阶,试试的结果就是,虚张声势的人不得不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或者被面子所逼,不得不将矛盾升级。
事实的确如此。女乘客被同行的男性友人强行拉走后,依然不停地骂着,但是大叔的拳头却没有打过去,而是改和女乘客对骂。这个过程中,我认为空姐是失职的,因为,双方争执了许久,直到此刻,空姐才过来劝解拉架。
事实上,这件事情本也可以云淡风轻得解决,假如那位后排大叔也有着相应的好情商的话。
放下座椅靠背本就是前排旅客的权利(当然,因为安全缘故,机组要求收起靠背的阶段除外),否则,设计、制造飞机的时候,就应该将靠背的调整范围缩小甚至直接设计成不可以调整。
但是,当前排旅客放下的靠背影响到自己时,倘若后排旅客好声好气地和前排旅客商量,除非是异常较真的旅客,通常情况下,前排旅客还是愿意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权利来息事宁人的,也就是说,前排旅客不一定全部收回靠背,但是也会收回一部分。
事实上,不管是前排还是后排的旅客,第一个对事情做出反应、并与对方交涉的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整体走向。
我在高铁上也曾遇到过放下座椅靠背后询问我,是否影响我的旅客。实际上这个倾斜的靠背的确影响到我,但是,起码,伸手不打笑脸人,我决然不至于去踢前排靠背,也不会将问题恶化成需要武力来解决。
有人说,高情商是能够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去思考。
这个段位太高,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做不来。
但是,放低一些位阶,不必那么高,拥有好情商就不那么难了。
好情商的第一步是尊重。无论对方是妇孺还是青壮,是穷人还是富豪,都给予足够的尊重。这种“足够”,就是以己度人,给予对方的尊重不少于给予自己的尊重,视对方为平等交流的主体。
虽然,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哪里来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你给予他尊重时,他反而认为你软弱可欺。
遇见这样的人,你如果追求风度,那就沉默是金,话不投机半句多,自认倒霉、转头离去是最佳选择。
倘若你并不追求风度,那就恶人VS恶人,不讲理VS不讲理。我们不主动惹事,但是也绝不怕事。而往往,这样的恶人,怕的是比他更恶的人。
好情商的第二步是懂得道歉。
“对不起”三个字看上去容易,说起来却并不容易。
人都有自我防卫的本能,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热衷于指责别人的错误,同时又急于掩盖自己的错误。这种“双标”的行为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对于重面子的国人来说,尤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