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学,商业和工业设计的基本叙述思路
前半个月实在是过于繁忙,没有太多的可能更新自己的教案——这一篇该讲生物学,商业和工业设计的一些事情了。
继续更新自己的教案,上一篇的链接在这里——https://www.douban.com/note/628163266/, 一个关于历史和艺术类话题叙述思路的文章。
这一篇教案我想讲一讲生物,商业和工业设计等等相关的话题叙述思路是什么。当然如你所知,生物这种话题在出国留学考试里占得比重相当之大,这个学科具体而言,也有非常多的分支。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不打算把生物的话题整个展开(这是下一篇的话题),只是想讲一讲,生物,商业,工业设计这些话题叙述的思路其实是有基本的共性。
这个基本的共性说起来非常简单,形式服从功能,用英语说嘛,Form follows function.
换句话说,对于生物而言,一个很重要的叙述思路是这样的,生物进化出来的任何器官和行为,无论看上去多么的怪异,都是有用的,或者,它至少曾经有用。比如骆驼的驼峰,鮟鱇鱼头上的发光诱饵,仙人掌的刺,猪笼草的食虫行为,诸如此类。
商业也是这样子,任何理性的商业决策一定是针对某些现实的问题来做的,比如某些公司做慈善(Charity),从短期来看对公司没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为是可以提升公司的名誉,以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许多大公司都会去做慈善的原因。
当然,这就牵涉到一个短期和长期的取舍问题。对于生物而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个体的生存(短期)和族群的繁殖(长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矛盾的。一般而言,大部分生物很难在一生的各个阶段都得到充足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生物进化的产物会让“适应环境”从生存端移动到繁殖端,比如蚕蛾,它的幼虫期所有的器官和行为,比如吃和自我防护,都是为了自身的生存。等蚕蛾到了成虫期,它的所有的器官和行为就都是为了繁殖了,成年雌性蚕蛾会发散出信息素,而雄性蚕蛾会有很发达的接受特定信息素的腺体——当然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都没有进食消化器官,等它们完成交配产卵的任务,它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类似这样的生物非常多,鲑鱼,鳗鱼,都是这样的生命历程。
具体到商业和经济的话题上,考虑到有限的预算,一般的公司不可能兼顾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公司只能为了短期的活下来而不择手段,这样不择手段损害的是公司长期的名誉和利益,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然,这也能解释大城市里有许许多多的小公司,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宏观的经济学领域,这种短期和长期的博弈也是存在的。比如对待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Keynes Doctrine)就认为经济危机会在短期内对社会有重大的震荡,为了解决这些短期的重大震荡,政府必须干预市场——尽管这违背了自由市场的一般规律。如凯恩斯所言,从长期来看,人总是要死的。他的很多学说并不太考虑政府干预对市场的长期负面影响。当然,凯恩斯针对短期经济困局开出的药方能博得很多政府的好感,先把眼前的难关渡过去再说嘛。但是,很多采取凯恩斯主义救市的国家不可避免地都落入了凯恩斯陷阱——长远的经济发展活力被政府干预行为破坏殆尽,不过,这就不是凯恩斯考虑的东西了。
对于工业设计,形式服从功能是一定要考虑的,最最起码的前提,没有了这个,工业设计附加的很多美学和艺术元素都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文不值。这方面很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建筑学,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一些公共建筑。这些公共建筑的设计师可能会掺杂许多自己的美学设计在作品里,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这样的建筑实用性并不那么高,甚至安全性都会成问题,自然地,这样的建筑很难被称为好的建筑——前一段时间的杭州纵火案,涉及到的房地产公司不可谓不知名,这样的地产公司在做很多宣传企划时也会说到自己设计的楼盘绿化,户型,采光之类的优势,但安全的隐患没有解决,那些美学的设计也没有意义。
除了建筑,工业设计上“形式服从功能”这个原则最直观的领域就是武器设计,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的武器设计。在这种特殊的时间节点,一切武器的设计都必须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用,批量生产,易于维护等等很现实的条件。这方面有太多的反例,譬如德国二战时期保时捷公司的很多设计,特别是他们的虎式坦克原型车(虎P),虽然采用了不少超前理念的设计,比如油电混合驱动,但这些不但不实用,反而会降低能量转化的效率,对德国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汽油储备而言,这种动力装置是不能容忍的——于是,虽然保时捷博士和元首私交甚好,兵器局还是断然拒绝了保时捷公司的虎式坦克设计方案。

从某种意义上讲,纳粹德国如此迅速的败亡,和整个兵器设计和军方高层背离了“形式服从功能”这个很基本的原则不无关系。到了1943年,以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为例,德军现有的四号坦克后期型和豹式坦克已经足够击穿盟军和苏军主力坦克(谢尔曼和T34)的装甲。在这个情况下,继续发展虎式坦克,甚至开发虎式的后继型号虎王的意义就很存疑。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德国人甚至走的更远,在战争结束前还是不依不饶地开发出了更大,但机动性更差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这东西自重180吨以上,欧洲基本没有桥梁能承载如此重的重量,但元首在末日将至的时候还幻想着鼠式坦克能扭转战局,真的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所谓纳粹德国的末日幻想,虽然看似是一些五花八门的黑科技,倘若真的量产,能有用的真不太多,除了考虑大规模量产和零件通用化需求的某些E系列战车和海军的末日电鲨,余下的那些玩意儿真的也只是幻想而已。
当然,所谓形式服从功能,环境是会变化的,那么无论是生物的器官还是行为,或者商业的策略,再或者成型的工业设计,就得跟着变化的环境去变化。那么自然地,有时候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在生物来说,会有些看上去不再有用的器官和行为(虽然它们曾经有用过),这被称为孑遗器官或者孑遗行为(Relicit Organ/ behaviour)。考虑到生物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孑遗器官和行为能保留很久,比如霸王龙的前爪,人类的阑尾,等等等等。在工业设计和商业上,改进这样不再有用的东西花的时间快得多,但很多已经成型的作品还是能看到这种遗风。


讲一个生物学上孑遗行为或者孑遗器官的案例——新西兰的几维鸟(Kiwi Bird),这种鸟有些很奇怪的生活习性,比如昼伏夜出,通常情况下,昼伏夜出是为了躲避目光敏锐的捕食者,然则这种鸟在岛上是没什么捕食者的。此外,这种鸟下的蛋相对于身体比例很大,这样的话小鸟可以在蛋壳中发育的比较完全,破壳而出之后可以迅速躲进丛林以躲避捕食者——后来这些奇怪的行为都得到了解释。新西兰岛上过去存在着一种巨型猛禽,哈特斯鹰(Hartis Eagle),这种猛禽的存在使得很多新西兰岛上的物种进化出了躲避捕食者的行为和器官,譬如几维鸟的这些特点,再比如新西兰有种地栖的,不会飞的鹦鹉,大约都是被哈特斯鹰逼的。现在哈特斯鹰不在了,但这些动物的这些习性就这么遗留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孑遗行为表明哈特斯鹰的灵魂还在岛上游荡,一如岛上毛利人巨鹰的传说。

孑遗行为另一个很好的案例是心理学。很多心理的异常源自所谓的童年阴影,可以这么认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面对不正常的环境演化出的不正常的行为,到了正常的环境中就会显得很古怪。这样基于心理的孑遗行为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因为很多的本能是被刻在了潜意识里,改变这样的潜意识是很困难的事情。
关于“形式服从功能”,还有一个蛮重要的东西——这个“功能”,一定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真实存在的需求,而不可以是一个主观臆断出来的东西。对于生物,主观臆断这事儿似乎不太可能,但对于人,尤其是商业和工业设计,这种主观臆断就会造成很多的悲剧。
比如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之后就主观臆断将来同美国海军的战争,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会像俄国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一样,不远万里来到日本近海决战,日本在二战前的海军战略,甚至造舰思想都被这个主观臆断绑架了,就没有人问一问,万一美国人不这么玩呢?
所以为了削弱“一定会远渡重洋的美国舰队”,日本海军弄出了射程变态(但准头没啥长进)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甚至弄出了一次可以齐射几十枚鱼雷的怪物——轻巡洋舰北上,大井,当然,按照日本海军的想法,这样的配置一定可以在所谓的“渐减邀击作战”当中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很可惜,这样的臆想不是事实,所以什么氧气鱼雷,什么北上,大井,也就和整个日本海军,甚至整个日本帝国一起,走上了不归路。
类似的事情真的到处都是,历史的教训虽然如此深刻,但没几个人记住这些的——现在很多全民创业的热潮,其实造出的东西也不是为了满足实际的需求,而只是主观的臆想罢了,这样所谓的创业,无他,造业而已。
关于生物,商业和工业设计的基本叙述思路,大概就是这样。
下一篇教案要重点讲讲动物学的话题,会有一些专业的名词,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基于知识框架的动物学词表吧。
-
C4t!ft**e9YK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6 16:45:50
-
阿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13:31:20
-
豆友1470549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7 01:26:29
-
MarciW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2 10:11:31
-
胡说上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8 09:48:03
-
bonnnnn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5 11:48:23
-
zz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2 21:20:54
-
足球不止是个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6 21:51:00
-
小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5 20:57:50
-
白白等天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5 20:59:52
-
Kai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9 13:16:42
-
疑似ミルク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2 11:54:22
-
tuoza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7 10:28:22
-
素履往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6 20:04: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6 1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