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记 | 最近的读书
入夏生活沉闷,不得不读书消暑。
新换的工作转眼过去三个月,一切进入正轨,适应了节奏。新搬的家也已经收拾妥当,只剩架上的书没有细细清理归类。
我是一个习惯形成routine(固定行程)的人,自律只是一种习惯,喜欢那种处处有把握的分寸感。读书就是这个routine里最核心的部分。
最近新发现了家附近的一座图书馆。上海的公立图书馆做的真的不错,以前常去的是徐汇区图书馆,后来改去静安区和黄浦区图书馆,这次是长宁区。

在图书馆借到一摞想看的新书。比如徐则臣的小说《王城如海》,书名化用东坡的句子“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单单这个书名就对我有莫大的吸引。
小说字数不多,书本装帧可人。在周末的晚上,窝在沙发的角落静静读完。沙发也是这次搬家新买的。是新买,但是是旧货,跑了十几公里到城市的另一边买下的二手宜家沙发,200块。那家在新装修,小区的西门外就是一座教堂。
窝在沙发里看书,是人生可喜之事。可惜每年只有52个周末。
除了《王城如海》,还在沙发里读了我的老师辛德勇的随笔集《那些书和那些人》,这是北大历史系的标杆式学者,为人潇洒纵横、生气十足,是很厉害的人,让人歆羡。他是和我一样的读书人,不过搞的高端多了,收藏有万千古籍。
说到收藏,最近为了读书,入了拍卖的坑。当然不是线下的那种大型拍卖会,只是在孔夫子网,网上的小额拍卖,拍的起的也只是民国旧书而已。买了一大摞,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居多,也有上溯到清末光绪宣统的。
拍到的得意之作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两册百衲本二十四史,竞争激烈,我咬牙拿下。还有一册1947年发行的缩印合订本《辞源》。《辞源》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四卷本的早就读完了,这一本用作收藏,版权页上还写着特别的“国难后二年版”。国难,就是抗日的那几年,看到这两个字很难不动容。

此外还买到不少英文主题的书。在八十年前的上海,介绍外国文学、作家是一种时髦。买到了一册中英文对照的《莎氏乐府本事》,介绍了莎士比亚作品里的种种典故,书名典雅可爱,让人想到焦元溥的那本《乐之本事》。
中英对照的书对我往往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次没舍得买的一本是《中英对照四书》。四书就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传教士里雅各译成英文,言词驯雅,特别漂亮。我的心理价位是九十块最多,结果土豪太多,最后拍到一百五,我只好默默截屏留念。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句话被很多人引用,在豆瓣还有个很大的同名小组。我买书的确如山倒,但读书也不算慢,“抽丝”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零散的碎片时间。
上下班的路上就是这样的好时候。我会在等车、坐车、挤车的时间里,打开蜗牛读书app,看上三十分钟。不是广告,这个app真的挺良心,很多新出版的书都可以免费看完全本。
这两天的上下班路上我在读日本史家宫崎市定的《宫崎市定中国史》,还没读完。之前读完的是美国人威廉·曼彻斯特的《黎明破晓的世界》,皇皇巨著,前后看了两个星期,惊为天人,收获很多。
除了公交车和地铁,高铁也是读书的好地方。

每次去北京,来回十个小时,足够读好多书。读一本,读完抬头看,已经到了南京。感受下这座我最喜欢的城市,再埋头进入下一本。不知不觉就到终点站。高铁上人是被局限的,无路可逃,也就无所挂念、一心一意,尽管读就是了。
嗯,尽管读就是了。不害人、不犯法。
还可以凉快一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换酒(bookwinelady)
-
钟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0 20:22:24
-
作首寻常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2 20:22:27
-
AILI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1 23:36:51
-
NW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1 16:50:25
-
Ashley花小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9 22:18:55
-
山那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23:37:58
-
秋秋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7 12:04:38
-
木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6 19:07:18
-
颂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6 16:47:22
-
三雅小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6 15:50:09
-
Babeyi_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23:10:34
-
一米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08:09:29
-
马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01:15:47
-
ruhu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00:37:35
-
N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9:49:06
-
恰妮斯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