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悟空传》的电影要上映了。
不知道别人在少年时读什么书,反正我在中学时读过好多遍悟空传,当然也读了很多今何在其他的天马行空的东西,比如《中国式青春》,《海上牧云记》什么的。
那时我离开镇子,到一个很小很穷的城市上中学。是真的很穷,这个市下属八县一市,其中五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听着就掉眼泪。我是从其中一个贫困县的某个小镇跑到市里的,一时还充满了新鲜感,而且惊喜地发现学校有一个图书室,5块钱办一张借书证,可以借教辅和小说,借的书里印象深的是郑渊洁的童话,非常的暗黑,还有每次读泪腺和肾上腺都飙升的《悟空传》。
那时学校门口也是各种书店,正版的贵,盗版的便宜,但是错别字多,还有各种过期的、感觉完全看厚度卖的杂志,我无聊的时候买一堆回来,一算大约是1-2块钱1厘米。而且每个书店都极小,老板都很好,不赶人,我们几乎每天都去翻书。什么书都翻着看,记得有一次翻到一本台湾音乐杂志,有陈珊妮《拜金小姐》的乐评,那时候女权还不太流行,但是我读完觉得简直酷死了。还有一篇讲女子乐团樱桃帮,其中一个成员是金庸的侄孙女,我赶紧去网吧下了她们的首张专辑听,十多年后居然从中国好歌曲又见到了她。那时候萌芽的文青们都假装喜欢新裤子,写文章标题都恨不得叫幸福的旁边。
当然翻得最多还是小说。然后买的时候,和朋友对话就是这样的。
“这本不错。”
“那你买还是我买?”
“嗯……我买吧~我买这本,你买那本。”
“不行,我要买这本,这本有xx。”
“哎呀,无所谓啦,那我买那本,反正都要换着看嘛。”
看了很多很杂的东西,尤其是超级多的武侠,我的整个少年时代的字典里都充满了侠义精神,充满了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充满了苍生己任。充满了儒雅的大叔、寂寞的少年。
那时也入了九州的坑,买每一期的《九州幻想》,觉得这种乌托邦般的松散组织,却做着创造世界的事,简直不能更酷。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往家里寄了很多当年的九州杂志。记得后来,大概是12年在昆明,有一次去李春宴的同学家,看到慢慢一墙的从《科幻画报奇幻版》到《奇幻世界》、《九州幻想》,发现那才是真正的全啊!
现在想来,少年时读这些东西,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对我意味着什么,但毫无疑问对我有非常深的影响。比如悟空传,现在想起来情节都忘得差不多,而书里那种人生的无望和讽刺感,还满心满怀。
想来少年时所理解的,还一直相信到现在的,所谓侠气,不就是活着就得做对的事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