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田里跳舞,感动了所有人
专访“亚洲第一现代舞团”
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
请看独家原创视频



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里,一群年轻的男女,
在上面跳了一支现代舞,
远处是懒懒的云和山,
田边有2000个观众,全村的人都来了。
这里是台湾最有名的稻米之乡“池上”,
这支舞叫《稻禾》,
是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
专门为池上的农民创作的。

看完大家都哭了,感动得不得了。

池上几千亩的稻田看不到一根电线杆,
稻浪一直地翻滚。
林怀民第一次去这里时,
就被这样壮阔的美景震撼,
细问才知道,能有这样一望无际的稻浪,
是因为池上的农民爱他们的稻子,
不希望稻子睡觉的时候有灯光吵它,
也不想优美的环境有电线杆在破坏,
所以当电力公司来设电线杆时,
他们集体抗议,
最后电线从地下走线。


“池上的农民安静、朴实,
也自信、有文化,
跟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我就想,我要编一个舞,
让他们觉得看得懂,让他们喜欢!”

云门派了一位摄影师去田里蹲点,
拍下稻米一整个生命轮回,
从插秧,一直到收割,到焚田……
演出前,林怀民还和舞者们一起去田里收割稻子。


下雨了,舞者们还要演,
于是一直熬,大雨、大风、大太阳,
但他们却很高兴,
“因为风吹过来,前面坐着的都是自己的同胞”。

《稻禾》在池上的田里演,
也到世界各地最好的剧场去演,
纽约、巴黎、伦敦、莫斯科……

林怀民将稻子的生命过程和人平行,
将作品分成7部分:
泥土、风、花粉、日光、谷时,再是火,
最后下一季水又来了,灌溉田地。


其中“花粉”这一段,有一对男女,
他们身体交叠,一直都没有分开。
在世界各地演出时,很多人感动到流泪。

我们在台湾采访了林怀民老师,
因为车祸意外,双腿受伤,
他说:“这下得跟小孩一样,
一步一步,重新开始学习走路了。”

林怀民1947年出生在台湾嘉义,
14岁就开始发表小说,曾经是台湾文坛的新星。
22岁到美国留学时,接触到了现代舞,
觉得台湾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舞团,
可以去社区演,去学校演。
于是在1973年,他创办了“云门舞集”,
1999年,创立“云门2”。
2013年,林怀民获得“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
相当于现代舞界的诺贝尔奖。

“云门舞集”是台湾的第一个职业舞团,
也是所有华人社会的第一个现代舞团,
在台湾,从此有了“舞者”这个名称,
以前跳舞的就被叫“跳舞的”。
台湾第一个舞蹈系也是林怀民在1983年创立的,
从此当年轻人进入大学的时候,
可以选择一个叫“舞蹈”的科系。

云门作品《水月》

云门作品《微尘》

云门作品《九歌》
台湾的历史、书法、民间故事,
都是云门的舞蹈作品的灵感来源。

云门的训练方法也很特别,
除了现代舞,
还有静坐、拳术、气功等,
从而形成了云门独特的动作风格。
“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都在我们的身体里头,那个感觉特别好。”

很多台湾民众看的第一场演出,可能就是云门。
因为从1996年开始,
云门每年都会进行免费的大型户外演出,
常常是几万名观众,井然有序。
云门的观众有一个特点,
演出结束后不留下一片垃圾,
这甚至影响了台湾广场聚会的风格。

户外公演下雨,林怀民亲自上阵擦地板。

虽然被称为“亚洲第一现代舞团”,
但很长一段时间,云门的舞者,
都是在一个冬寒夏热的铁皮屋里排练的。
2008年放年假的时候,
一场大火把他们租用了16年的排练场烧毁。

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关注,
5000多笔民间捐款,帮助云门重盖新家。


2015年,新的云门剧场终于建成,
坐落在淡水河边,
这是云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

舞者们在新落成的云门剧场内排练。


“世界很多现代舞团,
当它的创办人领导人走了以后,那个团就停了。
我不希望因为有一天我太老了,离开了,
云门就中断。
我们居然活过来,明年就是45周年了!
整个社会的支持,使这个团能够活到现在。”

“以前在铁皮屋里,我们有一点流离失所,
但现在有一个屋子,大家可以继续在这里干活,
有一天我的舞统统会蒸发掉,
但是更年轻一代会用他们的语言,
继续讲述他们关心的事情。”
更多独家专访,点击顶部视频观看!
资料图片由云门提供
部分图片摄影:刘振祥
-
Reaa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01 19:21:47
-
Uchiha Itachi 转发了这篇日记
跟大陸的鄉土節目有的一拼,中國上世紀農民地位無比的高,本世紀富人地位又上來了,大陸這片土地如此往復。其實這個世界可以......
2018-01-25 21:33:43 -
Summergirlviv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03 11: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