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6 7个deadline
商科的室友回顾两个学期,感叹有18个deadline,我一听惊呆,她们这么多deadline还不加两个期末一共8门的考试。一想,我只有5个啊,还没考试。但仔细一算,一共有7个deadline。第八个就是九月初的毕设了。
第一个是第一学期期中的历史课,我怎么会选历史课(15学分的Public History)呢?因为本专业允许选择SALC学院中共计30学分的其他专业的课,文史不分家嘛,不过我选了两个15学分的主要是担心文学的会太难,而“公共历史”(历史在公共环境下的应用)这门听上去也似乎能与未来工作(?)接轨。这门课课前会抽个一天半的时间读材料预习,除了一开始上课还能勇敢举手发言,后来就慢慢沉默了,同学也不认得,算是感受最淡薄的一门课吧。有个美国女生很认真,英国学生都“like。。like。。”的句型,只有她能说出有语法的句型。班级人数多,学生普遍比较随性。期中的论文字数只要一千出头,也算是练练笔。
另一门15学分的课是跨文化交际导论,属于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专业,班上一半的中国同学,比例刚刚好,班级感觉很好,教室很好,老师也不错,因为是导论课,老师带着上,课前不需要读什么材料,不过reading list其实还真的很能与过去工作相联系。这门课最大的收获是期末去了两个老师的office hour。一个主讲老师,可能是因为也在教育专业教课/本身研究IC,很了解中国学生的写作习惯,教了论文结构怎么搭,开头怎么开,之后再也没有老师会这样手把手的教了,感觉很惊喜,也感觉作为一个非英语国家的学生,需要这样的辅导,会比较有安全感吧。
到了第一学期期末,三门课三个deadline,IC因为定题较早,老师的office hour又特别有启发,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关于论文结构的点拨,之后材料看得不少,成文三千来字,投入的时间不少。这篇是期末要交的第一篇,最后成绩也不错。
历史的论文虽说三千字不到,但末了到最后一个上课周才把选题改了,也没有去office hour,只是口头与邮件和老师简单沟通了下。1月头上把草稿写出,然后发现老师的deadline写错了,老师还谢谢我火眼晶晶,但我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本来以为历史晚文学2天,结果变成同一天交。于是我最后两天是文学与历史一起改的……历史的两次成绩老师给的还算客气吧,不过确实自己不像IC那样提前用足office hour,不像文学那样投入。
文学是大头。第一学期学习的是70年代至00年的文学,一开始就让看neoliberalism/wellfare society的材料,一直到第二学期末才好像有点懂新自由主义了……文学在最后的上课周的office hour程门立雪,竟在门外整出了个essay plan,毕竟之前两本小说看完,看了一些材料。所以在1月初离deadline不到两周时这篇论文已经有一些的基础,但1月初依然是非常紧张。材料是在主图看的,冬天的主图做得满满当当,也总算是暖和了。进入写论文阶段,每天拖着行李箱去艾伦楼的机房,为啥要拖行李箱?主要因为其他专业(人道援助/翻译)的同学们不知为何竟然都有机房的保险箱,而我只能把书在保险柜的顶层暂放一下。而且第一学期的三门课确实是借了不少大部头的书,来回背是不可能的。
文学论文也是读材料,丰满essay plan,一稿又一稿的essay plan,越来越详细,不过第一学期在做笔记的习惯还没有养好,还好工作时一直对着领导修改的稿子打字,自己一次次修改plan,倒有一种熟悉感。最后几天真的非常紧张,每天祈祷千万不能感冒!至少每天保证了睡眠时间,最后支撑着在deadline前把两篇给写出来了。文学的成绩算是很满意了,老师也鼓励为主,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第一学期交论文到第二学期开学一共10来天,我十天都在板鸭玩,回来没怎么休息就第二学期开学了,事实证明这让我整个第二学期(至少上半学期)的节奏都非常混乱。
两月的第三周要交毕设选题,还要凑个几百字的plan。那三周一直拖,拖到第三周,拿了票的侦探小说家对话也去不成,最后一晚在自修楼写了个plan,真真是挤牙膏挤出来的。为什么那么重要的毕设非得逼到最后一天再写?一是因为拿到上学期的成绩后骄傲了,松懈了,一个松懈可不得了,立刻又一个(重要得多的)deadline就跃然眼前……二是因为板鸭旅行回来立刻投入第二学期,文学课的小说来不及读,理论课又被难得生无所恋脸,加上胸闷气短,身体抱恙,导致这三个礼拜压力大,却毫无产出。打仗似的MA,真的是松懈不得啊!
第二学期真的是飞也似得过了,会过神来时已经过了一半,小说课状态不好,一直很沉默,理论课一共发言一次,说了一个人名。不过理论课一开学就去找了主讲老师两次,因为真的不知道这课咋上,这期末论文咋写啊。
复活节前找文学老师(这学期讲00年以后的小说)讲了选题,她说现在还是论文早期呢,不用紧张。但复活节南下浪了近一周后,发现又必须紧张了。
复活节后是两周的课,然后一周没有课,然后就交论文了。这意味着复活节中必须把文学的先搞定(因为理论课还不知道写什么)。节中把plan整了出来发给老师,过了若干日,老师回复,对我意识流的plan指出无数错误,感觉有点崩溃。后来文章写得差不多了,再整了个plan(嗯,我是先写文章,再出plan。。)在最后一个上课周时去找老师,这次就好多了。这次的论文看的大部头书不多,基本看的都是论文,也没有一个绑定的理论做主心骨,本来想末尾提一笔Homeland的,后来字数超过了,删啊删,也就没有提……
最紧张刺激的最后三周(其实真正开始理论课论文大约只有两周时间了)开始了,终于下单买了理论课打算联系的小说,也不晓得之前一直紧张紧张,但不落实去做事情在干啥,看了小说以后发现可用的还是不少的,而倒数第二周与两个老师office hour的鼓励和点拨之下,发现周边材料是爆多的……就差怎么把它们捏合起来了。最后还是给捏合起来了,粘合剂大约是我所有知道的英国诗歌……发现诗歌十分好用,就是不晓得这样用可不可以。有一章的标题本事是想引用Quinn的台词的……然后还是没有引。
这一篇倒是先出plan,再连词成句写essay。非常可惜的是,如果能早个三四天出plan,就能找老师再过一遍,听听建议,可惜等我plan出来,离deadline大约只有五天了。最后的连词成句还算顺利,末了感觉相比文学(写911小说)的,竟然更喜欢这让我惴惴不安一整个学期的理论的小说(写疾病叙事)。
理论课的最后几周,外国同学也会互相问,打算写啥?进度咋样?问下来panic的居多,但咱国际生和local的panic毕竟是没什么好比的。
总之,这学期的两篇论文都是受到奎宝/Homeland启发的,文学是一看到essay question就定下写恐怖主义与文学,理论的自己写得很有触动,就不晓得老师会不会有触动了。
30学分的课都是6000字,最后一周听取学生反馈时,有同学反映6000字是不是能拆成两篇短论文?老师说,我们就希望你们写惯6000字以后看到毕设心想,So easy~~~~
台下惊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