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
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豆瓣还有人用吗?”
我和他讲:“有的,而且都是文艺青年。”
“那为何看上去没什么人气了?”
“大浪淘沙,那些YP的都去别的地方了。但还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
说完我才意识到,我已经融入到这部分人里了。
这是我第二个豆瓣号。第一个注销于两年前,随之前的过往一同埋葬。
相比第一个号,这个号更符合这里的氛围——我的乐评、影评都会发在定向的小组里,因为我知道那里有最佳的受众。
我的杂七杂八很少会出现在这里,因为我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人,也没有意愿向陌生的朋友袒露心胸。这不是吝啬,世人都有碎碎念,我的杂七和你的杂八又有什么不同?
我只是在享受这里的安静。
我也未曾奢望,除了文字带来的一丝虚荣心,这里还能给予我什么。
前几天听到了李志不插电的《结婚》,便分享到朋友圈,不顾他人的眼光评论道:“有没有听逼哥的,一起凑活一辈子吧。”
如我所料,下面评论的都是清一色的爷们。
我早已习惯,不过是图个乐罢了。
这些年,自己对外愈发随意,对感情却愈发刻薄。有时不是不懂得用意,只是懒得去付出任何东西。
这让我错过了很多,却始终不知悔改。
我就在这样的惯性里一直随波逐流。偶尔也会有抽搐的时刻,但早已娴熟的麻木可以解决一切。
只不过是一场生活。我避开了所有希望,也躲过了所有失望。
所以当你出现时,我不想去承认。承认代表着付出,代表着牵挂,代表着未来所有不可预知的痛楚。我像往常一样机械地应付着。
可不知为何,你一下击中了我的命门。像火一样炽热,融化了冰封的保护壳。
我变得赤裸,变得毫无防备,一把刀子就可以要我的命。我偶尔还在挣扎,但力气愈发微薄。
说来也是讽刺,我曾因为两个半小时的地铁拒绝一切,如今却愿意尝试天南海北的一份挂念。
我随处浪荡,但无时无刻不在期盼一个安定下来的地方。
是你吗?
即便不是真的,也请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
我和他讲:“有的,而且都是文艺青年。”
“那为何看上去没什么人气了?”
“大浪淘沙,那些YP的都去别的地方了。但还有一部分人留了下来。”
说完我才意识到,我已经融入到这部分人里了。
这是我第二个豆瓣号。第一个注销于两年前,随之前的过往一同埋葬。
相比第一个号,这个号更符合这里的氛围——我的乐评、影评都会发在定向的小组里,因为我知道那里有最佳的受众。
我的杂七杂八很少会出现在这里,因为我不认识这里的任何人,也没有意愿向陌生的朋友袒露心胸。这不是吝啬,世人都有碎碎念,我的杂七和你的杂八又有什么不同?
我只是在享受这里的安静。
我也未曾奢望,除了文字带来的一丝虚荣心,这里还能给予我什么。
前几天听到了李志不插电的《结婚》,便分享到朋友圈,不顾他人的眼光评论道:“有没有听逼哥的,一起凑活一辈子吧。”
如我所料,下面评论的都是清一色的爷们。
我早已习惯,不过是图个乐罢了。
这些年,自己对外愈发随意,对感情却愈发刻薄。有时不是不懂得用意,只是懒得去付出任何东西。
这让我错过了很多,却始终不知悔改。
我就在这样的惯性里一直随波逐流。偶尔也会有抽搐的时刻,但早已娴熟的麻木可以解决一切。
只不过是一场生活。我避开了所有希望,也躲过了所有失望。
所以当你出现时,我不想去承认。承认代表着付出,代表着牵挂,代表着未来所有不可预知的痛楚。我像往常一样机械地应付着。
可不知为何,你一下击中了我的命门。像火一样炽热,融化了冰封的保护壳。
我变得赤裸,变得毫无防备,一把刀子就可以要我的命。我偶尔还在挣扎,但力气愈发微薄。
说来也是讽刺,我曾因为两个半小时的地铁拒绝一切,如今却愿意尝试天南海北的一份挂念。
我随处浪荡,但无时无刻不在期盼一个安定下来的地方。
是你吗?
即便不是真的,也请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