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决定来到冰岛工作?
自从搬到冰岛工作,已是第二个月。
我是独自来这里上班的。
没有认识的人,倒很享受人离乡贱的自由。
对于作家,也许最好的去处该是当地渔船,和北极圈渔民们居住在冷清小镇;或是去到雷克雅未克港口,在热闹非凡的酒吧当调酒师,每天与有故事的人倾谈。
做梦归做梦,事实上,我选择的生活完全相反,甚至说来可能无趣。我在一家冰岛公司的国际部门,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居住在雷克雅未克,每天乘坐同一班公交车,前往看起来有些憔悴萧条的CBD地区。我的办公室,窗外是雪山与大西洋。
从中国搬来冰岛,在公司协助下,申请技术人才工作签证。每年续签,一直到第四年,可以换取冰岛永久居民的身份。关于未来,我尚无确切的打算。
去年冬天,结束长达五年的采访项目。全职作家的生活,终于使我疲惫。我休息的方式是去投递简历、面试工作。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没有犹豫。
反倒真正坐上飞机,起飞的一瞬间,泪如雨下。
看着窗外自己出生长大的家乡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我怕了。我不知道在我面前等待我的会是什么。虽然曾经在欧洲生活过,但也仅短暂来此留学,那时的我18岁,无知者无畏,我的内心相信很多事情;而独自去一个陌生地方为了生存,前路茫茫,此刻的我28岁,因为知道世界很大,才感到害怕,我的内心不相信的事情有太多。
这篇文章中,我不会赘述这两个月来的经历和故事。想必能感受吧,从零起步,挥别一个人建立的过往,在全新的地方开始生活,根本没有那么容易。
身边有的朋友曾在欧洲拼搏多年,最终选择回国,原因是认为中国的发展更好,物质和服务也更好,另外,父母所拥有的资源能够对于其事业及生活带来便利。
我能够理解。
那么,我为什么理解后,但仍然决定来到冰岛?
现在是我来到冰岛全职工作的第二个月,不是刚投递简历收到面试机会时候的激动,不是等待签证下放关于未来的信誓旦旦,也不是刚到冰岛第一天去移民局报道的不知所措,而是在生活一段时间,姑且算是安顿了,我想做的,是在漫长冒险开始前,写一写我决定来到冰岛工作的原因:
1. 也许听起来有些奇怪:为了喘息。辞职后的整整五年,做喜欢的事情,并且成为事业,当个人生活和社会角色成为一体,压力巨大,虽然收获也是巨大——一本一本书出版,拥有作品,从内心产生满足感。回头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青春五年没有虚度。在完成作品之后,我转身,去上班。我想过的生活,不过就是好好工作,做一个好同事、好下属;开心下班,拥有三五个交心好友,衣食无忧的写作状态,每个月稳定的收入,充足的睡眠,告别五年积累的黑眼圈。
2. 冰岛,是一个隐喻大过于自身的存在,位于世界的角落,很少被提及。人类在这里留下踪迹的历史短暂,更多的是大自然,纯粹的天真的。在心理作用下,我也的确有那么一些的,渴望生活在纯粹天真环境中。从小到大,我不是一个合群的人,常常因为敏感而受到伤害。来到冰岛,我可以放肆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精神理想国之中。没有人认识我,我不认识任何人;所有人是我眼里的远方陌生人,我同时也是所有人眼中的远方陌生人,我们成全彼此的距离。作为一个自由的人,而存在着。
3. 我远离了我是弱势并且没有力量改变的社会文化。人离乡贱,我不再被自己社会的文化传统所保护和绑架,我也不会被异乡的文化所管辖。这个年纪,作为女性,即使我没有任何排斥结婚和生养孩子的意愿,甚至非常向往,但没遇到终究是没遇到,事业可以拼搏,爱情却需要运气。我不过是个运气差的倒霉蛋。单身,没有男友,没有孩子。这样的状况下,我不要将人生很看重的事情妥协,草率解决,只是为了合群。我接受我的状态,无所牵挂,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或者说,选择逃走。去一个社会环境更宽容,去一个无人关心我的地方,去过一种能够控制节奏的生活。即使是个倒霉蛋,也要做一个永远对明天充满希望的倒霉蛋。
4. 当我辞职做“交换梦想”采访,被嘲笑是四处见网友,无业晃荡。那些年,父母每当被他们的身边同事问及,父母的尴尬也使我感到难过。创造一个项目,写一本书,需要时间。从一个想法开始。有千百万步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沉默不是认输,而是很忙,在坚持。若干年后,作品完成了,看热闹的人散去了,陪着默默支持的走到最后的人又有多少,其中必定有在最初最不看好、说过最多难听话的人——父母。到了快三十的年纪,人格独立多年,经济独立多年,父母从父母更多的成为了朋友。我懂得父母所希望我能过上的安稳生活,父母也懂得安稳生活并非一纸文凭,并非一份工作,而是在这个资源互换的社会中,我能以自身的技能换得好一点的物质生活,换得可以信赖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无论到哪里,无论到哪个年纪,都可以过得安心。并且,当我面试工作的那段日子,我将父母接到了冰岛生活两周,他们并不厌恶这个地方,全家讨论后,认为这个选择皆大欢喜。我开心,我爱的人也开心;我爱的人开心,我更开心。
5. 中学的时候,我喜欢抬头看飞机,幻想自己去很远,远到不能想象的地方生活,那时的我很孤独,渴望有一个地方接纳我,渴望有一个地方,没有伤害,没有被迫接受的改变。后来,我去了一个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生活,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清零,看到不同的可能的自己,在不同的可能之中找到最像自己的自己。选择来到冰岛长期生活,我想这个梦想算是成真了,到达了从来没有想到的那么远的地方。我好奇,想知道和冰岛之间,我会拥有和这个国家怎样的交集和故事。我也想看看未来在这里的我,又是怎么的模样。我知道我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我愿意为这些代价买单。
6. 人类寻找新大陆,本能渴望远方的更好的生活。我搬来冰岛,同样为了追寻更高质量的生活,用过往的学历和经验,一等一,换取陌生社会中的生存机会,找到我的位置。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喊叫梦想。二十岁的尾巴,我诚实地拥抱物质的微弱温度,我要获得更多物质带来的切实的安全感。我选择生活在一个男女异常平等的冰岛社会,我选择生活在一个对于自由异常在乎的冰岛社会,我的28岁生日在冰岛度过了,我没有感到年岁带来的沉重,而更多的是仿佛回到了18岁,并且是更丰富更坚定的18岁。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一切以后,回到原点,像是重新又有了活一遍18岁的机会。至少,人生又有多少这样的可能,去将过往一切删除,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我很珍惜。
7. 选择冰岛也有其他的原因,这里社会安全,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火山爆发;空气好,治好了鼻炎;这里接近大自然,每周我会体验一个旅行团;有利收集和采访冰岛的故事,但角度更深入了,不再是街头,而是切实的生活和社会里;我租了一间不错的公寓,下班后没有压力地写作,做自己喜欢的饭菜,常常能接父母来一起冒险;我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选择我要的朋友,尝试新的爱好;对于写作,对于阅读,因为冰岛冷清,我可以安静朝着作家的路一步步走下去。在这里,我可以享受最大程度的自由,一种远离我自己文化的舒服,一种远离冰岛他者文化的管辖,我拥有我自己的节奏。
二十八岁,我曾经惧怕的年纪,我以为我会在传统与合群的痛苦中失去自我。在时间听不见声音的咀嚼中,被吞噬。
每一天我醒来,睁开眼,我放心了。我在我选择的冰岛,我在我选择的公寓,听着教堂钟声,做我想吃的饭,房间布置成我喜欢的模样,结交和我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去我选择的公司做一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上班族。我照镜子,可以感受到,我长得越来越像自己。
我拥有了我十八岁那年向往的财务自由,并且我也给予了我的父母一份自由。对,说了很多,其实都是关于——自由。为了这份自由,我知道这一路我所付出的,和接下去我仍然需要付出的,但是我心甘情愿。
写这篇随笔时候,打断了三个小时,出门和我新结交的朋友一起去大教堂前参加冰岛节日。她的名字叫希拉,她有一个即将过20岁生日的儿子,她是南非人,在冰岛已经生活了30年。在我来到冰岛最挫折最想家的时候,她曾陪我喝酒聊天。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像她一样,在冰岛待那么久。毕竟我才刚来。
不过,我不介意成为她,我很喜欢她。这又会是另一个故事,我写在了每天的日记里。我来到冰岛生活两个月,竟然还交到了些个朋友。我是指可以在深夜打电话过去,立刻出门聊天,可以说任何话的朋友。
我并不知道读这篇充满琐碎的个人想法的读者,会是怎样的人。我想,你能读完,也许你是陪我一路走到现在默默陪伴的朋友,也许你是因为与我类似想法有共鸣而感到不再孤独的同类人,也许你是正在人生最困惑和失意的时候希望在别人生活和想法中得到些启示。
总之,接近三十岁的年纪,不仅仅只有一种活法,你不是唯一的一个;也许你现在二十出头,一无所有,迷茫失落。去做你想做的,只管闷头往前走,有一天回头看,你会发现你走了很远,至少你走出了家门。
“在完成作品之后,我转身,去上班。”
我喜欢这样的姿态,腿上布满乌青,一瘸一拐,继续奔跑。
不断经历,哪管失败,反正我开心。

2017年4月
雷克雅未克,冰岛
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