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亿:李鸿章年轻时候的鸡贼往事
许亿:李鸿章年轻时候的鸡贼往事
李鸿章年轻时候文笔好,经常替大官们写报告。文学和报告是两码事情,但报告还是要有文学做底子。比如胖子做广告,深切知道,一个文青有时候会在广告写作中因为不自觉的卖弄文笔而搞错目的。这是无聊的题外话。
太平军打到安徽的时候,李鸿章还过着悠哉的闲在京官生活。有一天在书店读书,遇到一个老乡,老乡说,家乡都要沦陷了,你怎么还有这份闲心在这里读书啊。
李鸿章说,我和胖子一样,人微言轻啊。我想使力也找不到道啊。
老乡说,你再想想。
李鸿章想了一下,说有主意了。
于是他找经常让他写报告的吕贤基谈,吕也是安徽人,干部做的不小,属于能参与国事级别的人物。听李鸿章这么慷慨激昂的一忽悠,手就一摆,要不,你就替我写个报告,明天我给皇上说说。
李鸿章说,好!
这晚李鸿章也是真花了心思,熬到半夜,搜肠刮肚,把能打动人心的东西都写还上去了。写好请人送到吕家。然后,脱衣服睡觉,这么一睡,到次日中午。
李鸿章想我那东西究竟有效果没有啊,于是跑到吕家打听消息。结果,刚到吕府上,边听见里面哭声一片。进去一看,上上下下,无不捶胸嚎啕。忙问出了什么事情。
吕贤基说,我呢,也没有细看你写的东西,就拿给皇上了,哪知道皇上看完以后,抱着我哭了一场,然后呢,就说满朝文武,就你是个忠臣。要不,就派你去安徽吧。
吕说,现在安徽水深火热,是能去的地方吗?!
于是拽着小李的手说,你害我苦矣。你也逃不了,我跟皇上说了,派你和我一道去。
于是吕大人带着小李去安徽搞团练。风雨飘摇之时候,书上怎么说的,说吕到安徽舒城,等于“徒手”。当地人也不买账。形势是万分紧急。什么事情也干不成,面对危急当然是束手无策。
李鸿章他爹的老仆人跟着李鸿章一起到了舒城。看看情况确实不对。找个机会拉李到旁边聊。
他说,这帮人,死不可免,少爷打算和他们一起吗?
李没吱声。
老仆说,少爷死就死了,但你又怎么忍心让老爷夫人伤心呢,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呢?
李鸿章这才憋不住,问,怎么办?
老仆道,好办!
已经帮你准备了一匹快马,你现在就骑马跑吧。
李二话不说。
骑马飞驰,逃得一命。
舒城破,吕贤基死于战乱。
好多年后,李安排老仆的儿子帮他管理百顷良田,管理了十年,无所得。于是叫老仆儿子回来,查账,一看,不但无获,还亏空了三千金。
李鸿章气的,
朝着老仆儿子腿起就踢了一脚。
但也就出出气而已了。
胖子说看法:
文笔再好,不能瞎煽情,煽情会让自己悲壮,还会连累他人壮烈。
万不得已,撒腿就跑。
得人的好处,要记住报答。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犯不着再为小利成仇。大恩虽不言谢,但更不要后来为此计较得失。
历史最真实的模样就是李鸿章这样,他有拳拳之心,但一看情况不对懂得赶快就跑。比之谭嗣同,能跑也不跑。
然而李鸿章一直参与晚清的中国进程。谭嗣同却没有,很年轻,死于“我自横刀向天笑”。
但真要说生态法则的话,后来中国的气质其实一直是很鸡贼的。
投机者总是笑到最后,价值投资者,却往往没有未来。
相信我,以上绝非只是因为股市有感。
�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