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一个好消息,以及其他的想法
上周T有一位老师到家里来上课,孩子太闹腾,没法上课,于是老师和妈妈难得聊起天。老师说,T的情况是treatable的。
据说很多孩子的语言状况都很难具体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T的问题很明显,于是治疗可以对症。虽然不知道几岁才能赶上同龄的孩子,但是可以逐渐缩小差距。从去年10月,讲话每次只有一个词,最多两个字,到现在有时候冒出四五六个词的句子,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她说T是可以治愈的时候,我没有太激动,因为我知道前面路有多长,我也早知道我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我的确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上帝给了我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有书本知识,有关心孩子的老师,有一个可以讨论妈妈的负面情绪和身体感受的环境。
当然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这样幸运。尤其是在环境方面。
生完孩子之后,本来我想做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民国以来关于生育的公共话语变迁。后来发现这个题目就算做了,还是没意思。做来做去,逃不过国族话语,社稷兴衰。我想谈的是,女性的身体和情绪感受。荷尔蒙引起的也好,身体形态变化也好,或者简单的,就是面对生命的另一面的手足无措。生命本来是一个极大的奥秘。我们天天在谈健康科学,谈美容健身,谈生老病死,好像就对生命了解透了似的。其实生孩子这个话题,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都还是在私人领域,家庭之中。我写过疼痛。我还没写过羞耻感。恶露,奶水,泪水一齐横飞四溅的经验。我还没写过盆底肌松弛。它们统统不在公共话语里面。为什么一定要在公共话语里面呢?因为若不然,必触发个人认同和安全感的危机,甚或来自外在世界的敌意与不解。
养孩子的话题难道就热闹么?其实不然。好像养孩子无非就是成功或失败,经验或教训。其实个中的种种情绪体力纠结,对自身的茫然和再认识,延伸出去对人生命目的的再思考,又或者折回来,早上追着孩子刷牙,气急败坏,难道是生命的无聊和琐碎么。英国的女政客在议会说,我早上给孩子穿衣服刷牙送上学需要更多的emotional commitment,这是比我上班更让我骄傲的成就。好像最近王妃也提到,生儿育女的经历需要放到公共话题里。
我还渴望看到公共话语里special needs parents的经验,stillbirth parents的经验。生命的事,不好以成败论,任何的经验都是弥足珍贵,值得讨论,分享,理解,支持。可是,借用我朋友的话,这是一个未出生的胎儿都不算是人的文化。
我有一个女朋友,最近也是刚当了妈妈。打算自己出一本书,写十个全职妈妈的故事,有高学历全职妈妈,唐氏症患儿妈妈等。我很高兴她开始做这样一件事情,把那些隐藏了的然而无比珍贵的生命体验带到公共领域。我有另外一个女朋友建议,不如做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来谈私人领域的生儿育女的话题。我们可以聊每隔两三小时爬起来喂奶的失眠,晒肚子上的C-section伤疤,谈桌上那杯从滚烫放到室温放到第二天却总是来不及喝又无比需要的咖啡,谈如何跟嘲笑自己autistic孩子的人打架(;PP)的mama bear moment……谈在琐碎中建立起来的生命的价值。
据说很多孩子的语言状况都很难具体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T的问题很明显,于是治疗可以对症。虽然不知道几岁才能赶上同龄的孩子,但是可以逐渐缩小差距。从去年10月,讲话每次只有一个词,最多两个字,到现在有时候冒出四五六个词的句子,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她说T是可以治愈的时候,我没有太激动,因为我知道前面路有多长,我也早知道我是这样一个幸运的人。
我的确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上帝给了我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有书本知识,有关心孩子的老师,有一个可以讨论妈妈的负面情绪和身体感受的环境。
当然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这样幸运。尤其是在环境方面。
生完孩子之后,本来我想做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民国以来关于生育的公共话语变迁。后来发现这个题目就算做了,还是没意思。做来做去,逃不过国族话语,社稷兴衰。我想谈的是,女性的身体和情绪感受。荷尔蒙引起的也好,身体形态变化也好,或者简单的,就是面对生命的另一面的手足无措。生命本来是一个极大的奥秘。我们天天在谈健康科学,谈美容健身,谈生老病死,好像就对生命了解透了似的。其实生孩子这个话题,在我们的文化里,一直都还是在私人领域,家庭之中。我写过疼痛。我还没写过羞耻感。恶露,奶水,泪水一齐横飞四溅的经验。我还没写过盆底肌松弛。它们统统不在公共话语里面。为什么一定要在公共话语里面呢?因为若不然,必触发个人认同和安全感的危机,甚或来自外在世界的敌意与不解。
养孩子的话题难道就热闹么?其实不然。好像养孩子无非就是成功或失败,经验或教训。其实个中的种种情绪体力纠结,对自身的茫然和再认识,延伸出去对人生命目的的再思考,又或者折回来,早上追着孩子刷牙,气急败坏,难道是生命的无聊和琐碎么。英国的女政客在议会说,我早上给孩子穿衣服刷牙送上学需要更多的emotional commitment,这是比我上班更让我骄傲的成就。好像最近王妃也提到,生儿育女的经历需要放到公共话题里。
我还渴望看到公共话语里special needs parents的经验,stillbirth parents的经验。生命的事,不好以成败论,任何的经验都是弥足珍贵,值得讨论,分享,理解,支持。可是,借用我朋友的话,这是一个未出生的胎儿都不算是人的文化。
我有一个女朋友,最近也是刚当了妈妈。打算自己出一本书,写十个全职妈妈的故事,有高学历全职妈妈,唐氏症患儿妈妈等。我很高兴她开始做这样一件事情,把那些隐藏了的然而无比珍贵的生命体验带到公共领域。我有另外一个女朋友建议,不如做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来谈私人领域的生儿育女的话题。我们可以聊每隔两三小时爬起来喂奶的失眠,晒肚子上的C-section伤疤,谈桌上那杯从滚烫放到室温放到第二天却总是来不及喝又无比需要的咖啡,谈如何跟嘲笑自己autistic孩子的人打架(;PP)的mama bear moment……谈在琐碎中建立起来的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