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宗年间宋辽战争略记

(一)高梁河之战 时间: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 地点:幽州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区紫竹院) 人物:北宋太宗赵炅,枢密使曹彬,辽国将领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 双方投入兵力:宋军三十余万,辽军二十余万 战争起因:北宋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灭北汉,欲乘己方大胜之势,收复五代时期被后晋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攻破太原平定北汉后,三军尚未奖赏,急进军幽州,欲打辽国一个措手不及。 战争经过:起初宋军一路势如破竹,五月二十日,宋军从太原分路东进,翻越太行山,二十九日抵镇州, 十九日次金台屯,二十日至东易州之西,过拒马河入辽境。辽易州刺史刘宇,涿州判官刘厚德相继献易州、涿州投降宋军。六月二十三日,赵光义大军已至幽州城南,驻跸宝光寺。六月二十五日,围攻幽州。幽州守将耶律学古、韩德让与城外驻军耶律斜轸合力困守幽州。宋军苦战幽州不下,七月初六,辽军增援部队耶律休哥赶到,打了宋军措手不及,宋军败退。 战争结果:宋太宗身披两箭,仓皇逃窜,自此不敢亲征。由于太宗出逃,还导致了赵德昭自杀事件。宋军死伤万余(个人认为伤亡远不止这个数,因为溃退时辽军几乎是在屠杀)宋辽之间的暂时缓和关系被打破,从此辽军不断南下侵袭。
(二)满城之战 时间: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公元979年) 地点:满城(今河北满城北) 人物: 宋军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 殿前都虞侯崔翰、监军李继隆。 辽军都统韩匡嗣、南府宰相耶律沙、 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将军耶律休哥。 双方投入兵力:宋军八万,辽军未知 战争起因:高梁河宋军大败,辽国乘势南下进行军事报复 战争经过: 宋攻辽高粱河之战后,宋太宗赵光义料辽军必将反攻,遂分兵屯守要冲之地,御辽南进。命河阳节度使崔彦进等镇守关南(今河北高阳东,有很多大水塘);以都钤辖刘廷翰、钤辖李汉琼戍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令殿前都虞侯崔翰知定州,节制缘边诸军,准其便宜从事,并授阵图予诸将。九月初三,辽景宗耶律贤果命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率兵数万自南京(即幽州,今北京)分两路南下,企图进攻镇州。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三十日,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时刘廷翰已率部列阵于徐河(今河北满城北),崔彦进率所部自关南北上黑芦堤(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转向西进,沿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潜师辽军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未几,李汉琼、崔翰亦领兵抵徐河,下令按太宗所授阵图布八阵。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瞭望,见辽军势盛,冒违诏改阵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对敌。监军李继隆附议,崔翰乃示形应变,改八阵为二阵,前后相副。及辽军列阵,宋遣使赴辽营诈降。耶律休哥识破宋军企图,劝韩匡嗣严阵以待,不可轻信。韩匡嗣不听,放松戒备,果遭宋军突袭。辽军仓促应战,指挥失措,大败。韩匡嗣引兵向西溃逃,又遭崔彦进伏击,死伤甚众,残部逃往遂城西,辽军败退。 战争结果:斩杀辽兵万余,获战马干余匹。耶律休哥整兵而战,宋乃罢兵。辽西路军闻韩匡嗣败奔,亦收兵而还。 (三)雁门之战 时间: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 地点:雁门关(今山西代县) 人物:宋军主将潘美,副将杨业(没错,就是杨老令公,前面那个就是潘仁美)。辽军主将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 战争起因:满城之战败后,辽军为避宋军东线锋芒,主攻不利辽军骑兵的西线,欲以猎奇。 战争经过: 二年三月,辽国遣大军攻雁门。时潘美率兵巡抚至代州,即令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今山西代县西北西陉寨)出,沿小陉迂回至雁门北口;自率所部出正面,合击大败辽军于雁门北岭。 战争结果:斩杀其节度使、附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铠甲、革马甚众。
(四)瓦桥关之战 时间:太平兴国五年十月(公元980年) 地点:瓦桥关(今河北雄县) 人物:宋太宗赵光义,辽景宗耶律贤 战争起因: 辽景宗耶律贤愤于满城、雁门两次攻宋失利,亲率重兵于固安(今属河北)集结,再举攻宋。 战争经过: 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前锋军进展迅速,十月二十九日即将南易水北岸的重镇瓦桥关包围。 十一月初一,宋镇、定、关南诸军为解瓦桥关之围,夜涉南易水袭击辽营,被辽将萧翰干等击退。 初三,宋军再次救援,被辽军阻于瓦桥关东,守将张师率军向东突围,遭耶律休哥截击,张师战死,余众退回城中。 初九,关南宋军于南易水南列阵,与辽军夹河对峙,企图待京师军赶至再行决战。将战,辽景宗虑耶律休哥马和甲独为黄色,易被宋军所识,为隐蔽主力,令耶律休哥以玄甲白马易之,率精骑渡河进击。宋军败逃。 战争结果:辽军乘势追至莫州(今任丘北鄚州镇),俘宋将数名,斩杀甚众。十七日,辽军班师。 补充: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无论宋史还是辽史,都各执一词,都说瓦桥关之战是己方胜利。此处采取宋军败多胜少之说。 (五)雍熙北伐 时间:雍熙三年二月(公元986年) 地点:幽云十六州地区 人物:宋军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杨业,辽军萧太后、辽圣宗、耶律斜轸、耶律休哥 战争起因:辽景宗耶律贤病故,萧太后当政,宋太宗欲乘辽国母寡子幼之际,一举夺取幽云十六州。 战争经过: 雍熙三年二月,宋太宗又一次发动北伐,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命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同时,宋太宗又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 北伐初期,宋军诸路皆捷: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米信方面,宋军又于新城大败辽军,十六州近得其半。 辽承天太后萧绰闻讯,决定以骑兵之长和平坦广阔的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先破宋东路军,再移师逐个击破。遂部署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部先趋涿州阻击,继以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率军驰援幽州;自与圣宗率精骑数万进抵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应援。 同时,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率军进援山后,阻击宋中、西两路军东进。命林牙(官职)勤德守平州(今河北卢龙)海岸,以防宋军由海上袭击侧后。 由于先前吃过数次败仗,宋太宗在诸将出发前,嘱诫他们“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不久,宋军诸路捷报继至,宋太宗不喜反忧,深恐契丹军会乘间断阻宋军补给线。忧虑成真,老成持重的曹彬竟被耶律休哥断了粮道。曹彬十万大军在涿州呆了仅仅十几天,就吃尽了军粮,“乃退师雄州以援供馈。”(只从东路军的角度来说,此举并无过错,在宋军战力未衰之时撤退以避免损失。但是从整个战局看,此举成为了宋军败亡的导火索)宋太宗闻报,大骇:“岂有敌军在前不顾而退军待军粮的道理!”他忙遣使制止曹彬,并告诫曹彬不要再向前进军,率军沿白沟河与米信宋军会兵,“按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因曹彬的东路军撤退,则无人可牵制耶律休哥,那么田重进与潘美二军将会陷入危局。 但是,曹彬统下诸将听说潘美、田重进等部连战连捷,深耻己军无功,“谋画蜂起,更相矛盾”,东路军将星云集反而成了宋军败亡的祸根。老将曹彬无法约束诸将,便顺从诸将之意,“乃裹五日粮,再往攻涿州。” 辽朝萧太后、韩德让、辽圣宗等人在涿州东五十里的地方扎下御营,听闻宋军来击,便遣耶律休哥轻兵疾行,阻击宋军。宋军边急行军边迎战,路上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得以进达至涿州。“时方炎暑,军士疾乏,所赉粮不继。”无法,宋军得城不能坚守,又弃之而去。 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军殿后。由于人多兵疲,缺粮少水,宋军战斗力极度下降,连个象样的殿后军阵都组织不起来。耶律休哥率辽朝生力骑兵一路尾随,边杀边追,边追边杀,一直追到歧沟关,辽军发动总进攻,宋军大败。 由于东路主力大败,宋太宗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再难实现。辽朝方面开始反扑,耶律斜轸统十万大军赶至安定西,与宋朝雄州知州贺令图相遇,双方大战,宋军又败,被杀一万多人。辽军乘胜攻陷蔚州、寰州等地。深知西路军已经无望,宋太宗下诏指示潘美,让他与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 时辽军已占据寰州,副帅杨业力主分兵应州,诱辽军向东,另以强弩手千人扼守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南),阻击辽军,以保民众安全南撤。监军王侁不纳杨业建议,逼其出雁门直趋朔州出战(潘美并未表态同意王侁计划)。及战失利,回师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潘美、王侁已违约先撤。杨业孤军奋战,负伤被俘,绝食而死。中路军田重进不辱使命,全军而返,并带回部分收复地区百姓。至此,宋三路大军皆败,所取州县复失。 战争结果: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岐沟关一战,数万宋军,或被杀,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损失巨大,“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辽军战后打扫战场,耶律休哥“收宋(军)尸以为京观”。辽朝上下大喜,进封耶律休哥为宋国王,行再生礼,耶律休哥也成为了辽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行再生礼的臣子。 中路军损失不大,顺利撤回。西路军主力亦保存,但是损失了“杨无敌”杨业。本战役主将曹彬,米信等人皆被贬官。潘美被削三级,导致杨业之死的罪魁祸首王侁被除名流金州,刘文裕除名流登州。此时,潘美也是六十六岁的老将,转年虽官复原职,仍旧悒悒不乐,数月而卒。虽然老潘生前没有什么特别对不起老杨的地方,陈家谷口也是王侁先离开而致使缺守,但是潘美身为主将,不能约束监军的错误行为,对于杨业之死,他难辞其咎,致使日后被评书艺人丑化成奸邪嫉功的大反派。 此战之后宋朝失去了攻取幽云最好的机会,之后被迫转取战略防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组织起像样的主动进攻之战。 (六)君子馆之战 时间:雍熙三年十一月(公元986年) 地点:瀛洲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北) 人物:宋军刘廷让、贺令图、李继隆,辽军耶律休哥(怎么总是他,仗仗落不下) 战争起因: 宋与辽岐沟关之战后,宋军撤至高阳(今河北高阳东)、定州(今河北定州)、代州(今山西代县)一线布防。宋太宗赵光义命李继隆为沧州都部署,杨重进为高阳关部署,刘廷让为瀛州兵马都部署,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张齐贤知代州,分兵扼守边郡要地,以御辽。辽乘宋转取守势,发兵大举进攻。 战争经过: 宋朝实际上早已得知辽军将要来犯,并已做好准备,不过辽军刚开始时的进攻非常零散,战斗规模颇小,而不象大战来临。从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初,久久没有大战发生,宋太宗在汴京便有些急不可耐,于是命令定州都部署田重进主动出击,攻辽歧沟关,又命令瀛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准备北进,寻找辽军主力与之决战。田重进奉命与十二月初四日引兵出定州,初五日成功袭破歧沟关,却并没有找到辽军主力。同日,辽军先锋都统耶律休哥部击败宋军于望都。 此时宋朝瀛州都部署刘廷让奉命御敌,得知辽兵势大,事先与沧州都部署李继隆商议,将精兵留给李继隆部为殿后,以为缓急之援,又约与李敬源部合兵,声言直取幽蓟。 耶律休哥得知刘廷让前来抵御,便先发兵扼住险要,然后协同辽军主力开始合围宋军。当时天气大寒,宋军衣着单薄,手足麻木,不能控弓弩,十分不利。初九日,辽军又截了宋军辎重并焚烧其粮草。初十日,辽军主力败宋军于莫州,并终于在君子馆一带将宋军合围,而后开始进攻。 此战之前,宋军先锋、雄州刺史贺令图曾通过谍者收到过耶律休哥的传话说:“我获罪契丹,旦夕愿归南朝。”当时他没有识破这是诈降,而是轻信其言,并私赠重锦十两。此时,宋军已被包围,而耶律休哥又使人传言:“愿得见雄州贺使君。”贺令图竟然不辨其真伪,以为休哥正是按先前说好的前来纳降的,高兴得不得了。他想要独吞这份“大功”,不与诸将商议,亲引数十骑大摇大摆地“造访”辽营。此举无异于送羊入虎口,耶律休哥见他真的自己上了钩,坐在胡床上骂道:“汝尝好经度边事,今乃送死来邪!”当即下令左右杀其从骑,擒住了贺令图。 宋军被辽军重重包围,刘廷让当时只能指望李继隆的援兵,可李继隆却并没有如约救援,而是引兵退保乐寿。刘廷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战又不胜,突围不出。辽军攻势猛烈,宋将御前忠佐神勇指挥使桑赞率所部力战,从早晨杀到下午,辽军却源源不断地增援,桑赞不敌,率部逃走,宋军遂全军覆没。刘廷让骑着部下的马逃得一命,而宋军武州防御使、高阳关部署杨重进力战身死(辽史称生擒杨重进,耶律休哥本传又称杀宋将李敬源)。宋军此战损失惨重,死者数万人。 辽军虽然取胜,却也损失不小,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两员大将战死,足见战事的惨烈。不过辽军仍然乘胜扩大战果。君子馆之战使河北宋军完全丧失了斗志,而用未习战斗之乡民守御。辽军分兵前来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先后攻陷邢、深、祁等州,最远的甚至攻破了德州。博州监军马知节初闻刘廷让之败,料定辽军会深入,于是完善城垒,集合丁壮,准备器械粮草,十五日就绪,当时官民都对他兴役很不高兴,等到辽军真的来到博州城下,见城中有备,便放弃攻打,众人才叹服马知节未雨绸缪。到了次年正月初,辽军又连破束城、文安,纵兵杀掠,而后才班师。 战争结果: 君子馆之战是宋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与岐沟关之战一道成为北宋对辽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的分水岭。君子馆是一场标志性的惨败,使北宋立国之初所培植的禁军精锐丧失殆尽,也让一心要廓清北患的宋太宗差点蚀光了本钱,从此不敢再奢望收复燕云,转而在河北构筑以定州、真定、河间为重镇,以雄州、霸州、保州为据点的前沿防御体系,对辽采取守势。沧州也从后周时期的边境城市过渡为具有兵站性质的后方基地,相对比较安定。因邻近运河,水路交通便利,加上军事供应的需要,这里逐渐成为一个商贾云集的城市。 见辽军获胜,已经叛宋的党项首领李继迁引五百骑前来纳款,愿与辽通婚,辽准许,并自此与之交往密切,宋朝西北边境的压力骤然大增。
(七)土墱寨之战 时间:雍熙三年十二月(公元986年) 地点:土墱寨(一说为即今山西宁武县东北盘道梁,一说为在今原平市崞阳镇北12.5公里土屯寨。具体地点不详) 人物:宋军代州知州张齐贤,辽军北大王耶律蒲奴宁 战争起因: 宋军雍熙北伐失败后,辽军发动的军事打击报复 战争经过: 耶律蒲奴宁率所部军进攻代州。宋军神卫都指挥使马正率所部在代州城南门下与辽军交战,寡不敌众战败。城内的代州副都部署卢汉赟不肯出战,只愿守城。知代州、给事中张齐贤只能自己率领两千厢军,从马正的右方出击,并慷慨誓师,要以一当百。与此同时,辽军开始后退。 在出战之前,张齐贤与潘美事先约定,潘美要率并州军队前来参战。但张派出去的间谍被敌人辽军捉住,张齐贤害怕潘美出兵日期被敌军知道,会导致潘美的人马被辽军袭击。随后潘美的使臣到达,说潘美的军队离开并州到达柏井时,收到秘密诏书,说宋太宗已经知道东路军队在君子馆已经战败,命令并州军队全部不许出战,所以潘美已经返回并州。但这时战场上已经出现大量的辽兵,张齐贤说:“贼军知道潘美前来,而不知他退回的事。”于是把来送信的使臣关起来,并在半夜派出二百士兵,每人手持一面旗帜,身负一捆干草,到离代州城西南三十里处,列队竖起旗帜和点燃柴草。辽军远远看见火光中有旗帜,以为并州军赶到战场,惊慌地向北撤退。撤退的辽军遇到张齐贤预先在土磴寨埋伏部队,遭到袭击而大败。 战争结果:宋军俘获北大王之子一人,帐前舍利一人,斩首两千余级,获得战马两千匹、武器盔甲很多。捷报上奏,把功劳归于汉赟。后来太宗知道汉赟没有出战,就将他和钤辖刘宇,皆罢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北宋太宗年间宋辽战事略记总结 土墱寨之战后,端拱、淳化、至道各年间,宋辽皆有小规模战事,比如唐河之战、子河汊之战、雄州之战等等,都是局部的小规模战役。但是这些小规模战役和之前的战役结合起来让北宋的决策层注意到一个规律。就是主动发起的大规模集团军作战总是不敌辽军,但是无论大小规模的被动防御性战役往往无往不利。 从太祖时代起,连年的兼并统一战争已经让北宋的经济吃紧,对辽的频繁战争也让朝廷入不敷出。在人力、财力都面临困境的时候,西北党项族李继迁(李元昊祖父)又扯起大旗畔宋,使得本来吃紧的北方边防又新增加一道裂痕。 因此,北宋的对辽战略方针从主动进攻转变成为被动防御,再后来国内起义频繁,西北战事频增,北宋再也没有组织过像样的对辽主动攻势,直到百年之后徽宗时期联合金国灭辽之战,两次出兵攻打已经被金国打的苟延残喘的大辽,但结果还是被契丹人杀的大败。 唉,炜炜大宋,就没有在契丹人的地盘上打过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