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焦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对生存和环境适应的原始本能,导致人际压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有自我识别和外部反馈是否一致,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是否得到了他所需要的认同。
被环境认同,不仅是生存和环境适应的需要,它同时也是存在的需要。当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认同,与环境的反馈有偏差,他会有焦虑感,或者说压力感(stress)。就像我们在自己家里时很放松,很随意,而在别人家里做客,就会局促小心。
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概念叫自我识别(identification),可以简单解释为一个人对自我认识的总和。一个孩子在慢慢长大,社会化的过程中,渐渐有了自我的意识,这个自我的意识,不仅从内在感知上确认,也从别人的反馈中得到肯定。 比如一个孩子经常被人认为是聪明的,他会慢慢定义自己为聪明的孩子;如果他经常被认为是一个乐于助的人孩子,他会定义自己为一个善良的人。这样的自我识别在一个人的青春期后期渐渐稳固,但是并不停止,而是一直在调整,保持内外的平衡一致。当内在的自我识别与外部的反馈不一致的时候,人们会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去保持自我识别的标准,当努力不能实现的时候,人们会去考虑调整标准,让自己够得着。贯通完善的自我识别是什么有效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的基础,也是方向感,人生意义,积极情绪的重要来源。
比如一个定义自己为有正义感的青年,到了社会上,发现自己的正义感受到社会现实的冲击,他会去尝试抵制那些与他的价值感不符的行为。但是如果他最后发现一已之力无法抵抗现实的时候,他会去尝试转变对“正义”的定义,学习圆融处事,尽量缩小自我识别和行为间的差距,渐渐行成阶段的平衡。但是如果他最终的行为,无法再保持任何“正义”,打翻了他从小建立的对自己的认定,他内心的压力和冲突就可能导致无法承受的压力。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做会计工作,领导让她做假帐,代价是给她好处,并且处处照顾她。她慢慢接受这样的状态,并且对领导对她的照顾和“情谊”非常相信和依赖。当有一天发现领导对她的所谓交情完全只是利益交换的时候,她彻底崩溃,爆发了焦虑和抑郁。她是一个单纯的女孩,有原则性,有是非观,只是对人际关系过于依赖,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久而久之,背离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去附和权力,但是内心的压力一直在积聚,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在意,忽视了自我能力的锻炼和成长,更加背离了她对自己的期待,导致生命过于偏离了轨道,再也无法保持平衡。经过咨询的探索,女孩看到了自己焦虑的真正原因。正在考虑换一个工作环境,踏实地做自己。
自我识别的困难和挑战,在变化的环境中尤其艰巨。当一个改换了工作环境,需要重新在环境中建立与自我认识持续一致的外部认同。但是新的环境中,行为标准的差异,价值观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都会导致别人给你的反馈是错误,扭曲的,甚至根本不给你任何反馈。当一个人无法从环境中得到自己熟悉的反馈时,就像照镜子时,无法从镜子看到熟悉的影像一样焦虑,不安。你可以想像一下,早晨起来,到镜前,发现里面一片空白,那是怎样的抓狂。而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环境越来越多元,复杂,人们频繁改变环境,所承受的人际压力也越来越大,从长久,稳固的关系中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少,是现代人生活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都市打拼的外乡青年人,要想获得取他们从小建立的自我认同,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来农村的女孩工作几年后,不但没有获得她期待的成就,反而因为不善于人际相处,难以融入环境而倍感挫败。她说“我是我们村很多年来唯一的女大学生”,你可以想象对一个自强不息的农村女孩,她曾经对自己的认定是多么骄傲,在打拼的环境中,难以获得一致的自我认同,是她焦虑的重要原因。而这样的焦虑,反过来又会影响她的工作表现,难以把关注放在做事上,也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追求认同的焦虑中错失机会。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内外认同不能一致的扭曲造成的。而现代社会形态,环境的复杂多变,让人类自我识别这一基本需要越来越难以满足。对自我,对环境,我们都需要更多去了解和探索,找到最好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