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汪曾祺
查看话题 >汪曾祺“新书”闻见录
汪曾祺新书?这当然只是一种 “标题党”式的说法。标题中所谓的“新书”,是指汪曾祺先生所著文集的旧版新印,或者是旧文重编结集出版。而本文所谈,仅涵盖2016年所出的汪曾祺“新书”。 2016年可谓是汪曾祺出版大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里,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著作和研究专著,有五十种以上。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小说全编,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四本旧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汪曾祺京味作品集”,广陵书社出版了“回望汪曾祺”丛书,九州出版社出版了《旅食与文化》。这其中有作品集,有丛书,也有单行本,形式多样。有出版社自编本,也有旧集重版,品类不一。有汪曾祺著作,也有不少研究汪曾祺的专著,内容丰富。这几十本书,当然各有千秋,我虽然自命汪曾祺文章的“喜爱者”,也不能全部得窥,只能谈一点自己的闻见感想。

(一) 先说文集类。2016年最先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汪曾祺文集,是河南文艺出版社3月1日出版的《汪曾祺集(十卷)》中的前四本:小说卷《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这四本集子都属于汪曾祺生前文集的旧版重印,在篇目编选和校对上稍作改动。此四集布面精装,装帧设计很符合汪曾祺的文风与气质,编者李建新编选校对用心,每册书后都有该集的编后记以及初版本目录(《邂逅集》除外,因该集在选文上按初版保留)。这套四本的文集为2016年出版的汪曾祺文集类新书打响了头炮,也为我个人喜爱。

现代出版社托名于“现代版作家作品集”的《汪曾祺作品集-散文卷·小说卷》两卷,同样出版于3月1日。两卷书为16开平装本,卷首均有导读文字,收汪曾祺散文、小说共计130余篇。整体无太多亮点,只能算是汪曾祺文章的一个笼统汇编。 在文集类,上半年的压轴之作当属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汪曾祺小说全编》三卷。这套书是迄今为止搜罗最全的汪曾祺小说总集。计90多万字。按创作时间(辅以发表时间)排序,悉数编入本书。每篇小说都有题注,标明原载报刊、收入集子以及笔名、内容改动等版本信息。唯一被诟病处就是装帧:16开,平装。封面设计也被不少读者评价为:没有汪曾祺的“味道”。

7月1日,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的“汪曾祺文集”两种:《人间草木:汪曾祺谈草木虫鱼散文42篇》、《五味 : 汪曾祺谈吃文章38篇》(后者10月1日出版)。山东画报社曾于2005年出版过一套六册的“汪曾祺系列丛书”曾大获好评。其中,谈谈草木虫鱼的文章41篇,谈吃文章32篇。此次再版的两本中,共计增补7篇文章,照前例无书前书后文字较为可惜。 8月1日,作家出版社出版汪曾祺典藏文集(套装共6册),分别是《人间草木》《人间至味》《受戒》《大淖记事》《浮生杂忆》《说说唱唱》。六本在选文主题上分别是草木花鸟类散文、美食散文、诗意小说、乡土小说、忆旧散文和谈艺类散文。编选角度上承袭旧路,装帧上采用精装带盒,只能说四平,八稳不功不过。 同期(8月1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汪曾祺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书名分别为:《人间那段草木年华》《人生不过一碗温暖红尘》《人生若只如出戏》(精装本)。对于这一类非常网文风格的书名,我想引述一段汪曾祺的话: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说实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这三本精选集,且不谈选文无非是承袭旧路,脱不掉草木虫鱼、各地美食、怀人忆旧、谈文说艺之类的陈旧编选归类,也不谈装帧是否贴合其人其文的气质。单就这几个书名,实在是当得上“过度抒情”、“小姑娘”、“不平淡不自然不家常”。

上海三联书店7月1日出版的《汪曾祺京味作品集(已出六本)》,算是下半年的文集类新书中的良心之作。这套书由梁由之主编,目前已出的六本中有旧集重版:《去年属马》《老学闲抄》《文人食事》(《文人》一书是汪曾祺和长子汪朗美食类文章的合集,非汪曾祺生前文集),有编年文集《后十年集(散文随笔卷)》《后十年集(小说卷)》,以及首次面世的汪曾祺书信结集《汪曾祺书信集》。而这本《汪曾祺书信集》的编者正是河南文艺版《汪曾祺集》的编者李建新。

在2016年岁末(12月1日),万卷出版公司又出了一套《汪曾祺作品精选集》,每册书名冠以“珍藏版”头衔,选文思路无一脱出草木、美食、忆旧、谈文等窠臼,不提也罢。 综上,在2016年里,新出的汪曾祺文集类著作,我个人觉得河南文艺出版社《汪曾祺集(四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小说全编(三卷)》两种,对于阅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有较好的导引作用,在收藏价值上,也胜过其它版本。上海三联书店 “汪曾祺京味作品集”中的《汪曾祺书信集》的出版,填补了汪曾祺尺牍类文字的出版空白,对于进一步了解汪曾祺的经历与个性,也是很有助力的。 (二) 另外两类则是单行本和丛书类新书。2016年,关于汪曾祺的丛书有广陵书社的“回望汪曾祺”丛书,单行本则无数。先说这一套“回望汪曾祺”丛书。该丛书由王干担任主编,包括《夜读汪曾祺》《汪曾祺年谱》《汪曾祺论沈从文》《汪曾祺诗词选评》五种。 《夜读汪曾祺》是王干对于汪曾祺著作及汪曾祺生活的研究评论集,收选文章13篇。 《汪曾祺年谱》则是国内第一部汪曾祺年谱类书籍,作者徐强。本书具体内容包括序(王干作)、凡例、正文、附录(作年不详的作品)、后记(还原一个人的历史)等五个部分。 《汪曾祺诗词选评》分为酬赠、题画、庆贺、感怀、自寿、乡情、忆旧、游踪、楹联九个部分,作者金实秋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源流等加以选评。金实秋早前便有一部《汪曾祺诗联品读》。 《我们的汪曾祺》收录了回忆汪曾祺的近五十篇文章,其中不乏黄裳、铁凝、林岫、王安忆、苏北等文学名家。 至于《汪曾祺论沈从文》一书,我个人以为是丛书五种中最鸡肋的一部。此书选录汪曾祺谈及恩师沈从文的文章以及沈从文的部分经典文章结集,在编法与选文上和201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梦见沈从文》雷同,皆属于“炒冷饭”的做法。

再说单行本,单行本分两类,一类是旧集重版,另一类是自选编集。编汪曾祺的书,国内出版社大多是沿用草木、美食、忆旧、谈艺等用烂了的套路,实在乏善可陈。2016年问世的此类单行本不少(即便是2017年新年伊始,最先面世的一本汪曾祺“新书”《汪曾祺散文:人间草木》也是此类),略去不谈。倒是有一本苏北编的《汪曾祺早期逸文》值得注意。 此书由安徽文艺出版社11月1日出版,本书为汪曾祺早年发表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经过编者的收集整理,汇集成书首次出版。这些发表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虽不是如今广为人熟知的“汪曾祺”风格,但具有较高的资料研究价值和文学欣赏性。 至于旧版结集,除了河南文艺出版社“汪曾祺集”的四种(《邂逅集》《晚饭花集》《菰蒲深处》《矮纸集》)和上海三联书店 “汪曾祺京味作品集”中的两种(《去年属马》《老学闲抄》)外,还有《旅食与文化》(九州出版社2016.02.01)、《榆树村杂记》(天地出版社2016.04.01)两书再版,都是按初版校对后原篇再版。但《旅食与文化》虽号称“精校”,实则“错字错印”不少。

(三) 其实,受限于上世纪那一段特殊时期,汪曾祺的作品总量并不庞大,不算戏剧,创作总字数大概200多万字。包括小说、散文、随笔在内,如果出书,十多本也就足够了。所以汪曾祺“新书”出版热,其实是重复出版,这些新出的作品大都不是新作,而是种种单篇不停地重新组合。这些文集(丛书、单行本),多是由图书公司策划运营,并没有国家层面的宣传或项目的介入。这说明对于汪曾祺的作品,读者还想读。而为什么对于一出再出的汪曾祺作品,读者还想读呢? 我觉得可以引用汪曾祺所写一首诗中的两联: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人间送小温,决定了汪曾祺不会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人间送小温,让汪曾祺成为一个真实、有趣的作家,让汪曾祺拥有了一批读者,有些甚至还很“铁杆”,愿意到处找他的东西看看。毕竟,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些温馨,需要一些美好的东西去点缀。 作于2017.01.12(本文首发于《废纸帮》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