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阅读法
从小就爱读书,但是读的不好,居然一路读上了PhD, 以后还想做faculty。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和各种论文,之前一直在找方法,如今才发现哪有什么方法,对于我等凡人,精髓还不就是量变产生质变。我现在研究的方向是短时记忆和学习,但是我自己短时记忆超级烂,长时记忆也一般,不似老公那样讲几年前的事情都是精确到几月几号星期几精确。这么多年我读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我读过的最不知所云的研究方法论课本里找到的一句我能读懂的安慰心灵的话,那就是(我凭自己记忆翻译了一下):对于知识读不读得懂你都要坚持读。读这些书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受这些文字的洗礼 (let the words wash down over you)。哪怕你没读懂,洗多了总会有懂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暴力阅读法。最蠢最笨也最直接的办法。
就我自己研究方向的知识来解释就是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全部要通过短时记忆来消化,然后转移到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如果要处理的东西很多,那就会很慢,学到的东西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通过不断学习,有些内容已经储存到长时记忆,下次再接触的时候你直接从大脑里调用就可以了,基本不占用短时记忆的空间,这样你就可以用短时记忆来处理更高级别的东西了。读书也是如此,刚开始读必然是很多新信息,生词到处都是,每一个都要费尽脑力去理解。读多了以后这些词就是跟常见词一样读就行了,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框架。
对于读文献,看到别人经验分享是经典论文打印出来熟读,用自己的话在边栏总结。领域大牛的研究要follow。每天保持读两三篇文献。我觉得应该蛮实用的,马上写文献综述了,打算读起来。
论文我来了!!!
——————————————————————3/5/17——————————————————
每次读cognition and affect的paper都有种要死的感觉,会产生逃避情绪,但是还是得读。今天神奇发现了暴力阅读法有了认知理论支撑。
“我们认为大脑已经发展到了训练与被训练的程度常常是本能的,无需费力就能进行。” “在神经中枢水平上,即使没能成功地加工信息,几分钟后新的突触也会形成。所以,即使是不成功的信息加工过程,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Anita Wooffolk 教育心理学 p. 203
也就是说在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少量信息,虽然还没能和以前的知识系统连接起来,它也会在我们的脑部发生一些变化, 成为我们头脑的一部分。所以读和不读还是有差别的!
同理,小孩子的生长环境也是这样。环境里有的东西,虽然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但是也会对他们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刺激,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I got it!!!
就我自己研究方向的知识来解释就是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全部要通过短时记忆来消化,然后转移到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如果要处理的东西很多,那就会很慢,学到的东西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通过不断学习,有些内容已经储存到长时记忆,下次再接触的时候你直接从大脑里调用就可以了,基本不占用短时记忆的空间,这样你就可以用短时记忆来处理更高级别的东西了。读书也是如此,刚开始读必然是很多新信息,生词到处都是,每一个都要费尽脑力去理解。读多了以后这些词就是跟常见词一样读就行了,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框架。
对于读文献,看到别人经验分享是经典论文打印出来熟读,用自己的话在边栏总结。领域大牛的研究要follow。每天保持读两三篇文献。我觉得应该蛮实用的,马上写文献综述了,打算读起来。
论文我来了!!!
——————————————————————3/5/17——————————————————
每次读cognition and affect的paper都有种要死的感觉,会产生逃避情绪,但是还是得读。今天神奇发现了暴力阅读法有了认知理论支撑。
“我们认为大脑已经发展到了训练与被训练的程度常常是本能的,无需费力就能进行。” “在神经中枢水平上,即使没能成功地加工信息,几分钟后新的突触也会形成。所以,即使是不成功的信息加工过程,也能促进大脑的发展。”--Anita Wooffolk 教育心理学 p. 203
也就是说在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少量信息,虽然还没能和以前的知识系统连接起来,它也会在我们的脑部发生一些变化, 成为我们头脑的一部分。所以读和不读还是有差别的!
同理,小孩子的生长环境也是这样。环境里有的东西,虽然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但是也会对他们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刺激,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I got it!!!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