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超级个体》第1周 未来5年的职场
1. 一个点的价值往往不是由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坐标系决定的。(当一栋房子被确认具有学区房资格)
2. 单点价值的突然变化,往往隐藏着整个职业价值坐标的变化。背后就是新机会和破局点。
3. 目前的旧职业价值坐标系:行业-企业-职业。行业是小区,一个地图诸多小区。企业是楼房,楼房有3层,底层是执行层,中间是运营层,顶层是决策和资源配置层。职业是具体楼层的片区,每个片区管一件事情。
4. 旧职业价值坐标系下,发展路径是选好行业小区,找个好楼房企业,豪宅最好,努力去2楼,去3楼。去不了就跳下小一点的楼房,去它的3楼。
5. 今天,这个职业价值坐标系在逐渐松动。具体表现为:第一,组织寿命变短,员工心理变化。第二,行业变化快,没有边界,跨界成为趋势。没几年就换一拨技术,换一拨公司。
6. 新职业价值坐标系:圈子-能力-特色。以前要成为市场部总监,现在要成为圈内百万级大好;以前要成为产品总监,现在要做出好产品;以前看平台大小,现在看平台增长速度。
7. 新的个人增值策略:持续放大影响力、持续提高能力、持续宣扬自己讨人喜欢的特色。
8. 新时代如何拓展自己竞争力?第一,走出去发展圈子,每个月至少3次跟自己弱关系圈的人见面。人生超链接往往在你不熟悉的人身上出现。不熟悉的人身上才有你想要的资源。第二,能力问题。我在这个圈子里有什么能力优势?我在这个圈子里面对大家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第三,放大你的特色。
9. 能力、需求、兴趣三者的交集那个东西就是你最应该持续培养的?
10. 提醒一句,个人崛起是趋势,但个人职业价值体系远远没有形成一种主流。
11. 总结职场增值:弱联系、差异化能力优势、放大特色。
12. 机器逐渐替代人,这种时代人应该掌握什么能力呢?6种能力:设计感、共情能力、讲故事、整合、娱乐感、意义感。
13. 设计感:优秀的设计总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创新能力)
14. 共情能力: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甚至思考得比别人更深入的能力。(深刻的换位思考能力)(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够挖掘出你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
15. 讲故事的能力:写作,导演,商业,政治都需要讲出好故事给群众。
16. 整合的能力:变化时代整合变化的资源。(连接整理资源的能力)
17. 培训界有一句话:给小白讲大牛,给大牛讲跨界。(跨界就是一种整合)(跨界才有心理距离,更好的理解现状)
18. 娱乐感:让你觉得好玩的能力。产品会跟人玩,产品就有创意。而创作者会跟自己玩,也会有创意。
19. 意义感:一个人自我领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20. 无法明确结果,偏偏不全力以赴的做又没有胜出的机会,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对这个事本身赋予一个意义,让自己感觉做这个事本身就值得付出了,有没有结果无关紧要。能够抵御不确定的是确定的意义感。
21. 意义感是我们非常重大的内驱力。
22. 总结:设计感和讲故事——产生影响力。共情能力、整合能力和好玩——提高竞争力。意义感——自我驱动和领导他人。
23. 6种能力合一:一个会讲故事、能跨界、理解人心、有品味、既好玩,又活得有点追求的超级个体。
24. 具有跟机器深入协作的能力。把高感性能力跟高科技结合起来。
25. 把现有的东西重新组合的能力。
26. 媒体人:传播信息产生更多链接。
27. 产品人:搜索更多信息的专业人。
28. 运营人:找产品人生产更多信息,找媒体人传播信息产生更多链接。
29. 一个好的组织,就是这三种人的合体。
30. 三种人三条赛道,不要羡慕身边人,可能你们根本不同赛道。
31. 大部分职位都是三者的混合。
32. 大部分对于未来的趋势,其实都是过于乐观的。
33. 事业单位,有可能建立个人价值体系吗?事业单位的人要么选择在体制内,要么选择在互联网,都可以搭建。
34. 特色是价值的升级,价值是需求的回应。特色是需求的回应的升级。观察圈子的需求,发展自己的相对优势,这才是特色。
35. 什么是真正的跨界?跨界是指带着一个领域的能力迁移到另一个领域去,并产生竞争优势。前提是,你原来的能力是新圈子的需求。另外,你可以斜杠很多领域,但是主业依然要硬。
36. 能力的上升需要——新知,练习和同辈反馈。圈子本身就是加速提升能力的地方。你有多少能力,先进入什么圈子;提升了能力,再换朋友圈。多跟同辈接触,在圈子中提升能力,不要想着在家里憋大招。
37. 我的思考:圈子是提升能力的地方,我得找我的圈子了。
38. 四大职业趋势:第一,外包的产生与内部抗衡。随着规范化分工、技术化提效、互联网化放大,专业岗位的产量高于需求必然导致向外接活。企业员工走向个人品牌道路。其他企业的内部员工要么也走这条个人品牌道路,要么深刻理解业务,让别人抢不了自己饭碗,再与企业形成深度联盟。
39. 有些技术具有可替代性。
40. 第二趋势,持续差异化内容导致马太效应,同质化的内容和服务会逐渐消亡。
41. 第三趋势,中间商、信息差、价格差的业务很难行得通。信息越来越透明了,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在有些行业很难混了。
42. 第四,什么在消亡,什么在崛起?能够被规范化、技术化的手工业、基础体力和脑力工作在消亡;廉价生产力在海外外包;使用人的独特能力的职位在崛起。
2. 单点价值的突然变化,往往隐藏着整个职业价值坐标的变化。背后就是新机会和破局点。
3. 目前的旧职业价值坐标系:行业-企业-职业。行业是小区,一个地图诸多小区。企业是楼房,楼房有3层,底层是执行层,中间是运营层,顶层是决策和资源配置层。职业是具体楼层的片区,每个片区管一件事情。
4. 旧职业价值坐标系下,发展路径是选好行业小区,找个好楼房企业,豪宅最好,努力去2楼,去3楼。去不了就跳下小一点的楼房,去它的3楼。
5. 今天,这个职业价值坐标系在逐渐松动。具体表现为:第一,组织寿命变短,员工心理变化。第二,行业变化快,没有边界,跨界成为趋势。没几年就换一拨技术,换一拨公司。
6. 新职业价值坐标系:圈子-能力-特色。以前要成为市场部总监,现在要成为圈内百万级大好;以前要成为产品总监,现在要做出好产品;以前看平台大小,现在看平台增长速度。
7. 新的个人增值策略:持续放大影响力、持续提高能力、持续宣扬自己讨人喜欢的特色。
8. 新时代如何拓展自己竞争力?第一,走出去发展圈子,每个月至少3次跟自己弱关系圈的人见面。人生超链接往往在你不熟悉的人身上出现。不熟悉的人身上才有你想要的资源。第二,能力问题。我在这个圈子里有什么能力优势?我在这个圈子里面对大家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第三,放大你的特色。
9. 能力、需求、兴趣三者的交集那个东西就是你最应该持续培养的?
10. 提醒一句,个人崛起是趋势,但个人职业价值体系远远没有形成一种主流。
11. 总结职场增值:弱联系、差异化能力优势、放大特色。
12. 机器逐渐替代人,这种时代人应该掌握什么能力呢?6种能力:设计感、共情能力、讲故事、整合、娱乐感、意义感。
13. 设计感:优秀的设计总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解决方式。(创新能力)
14. 共情能力: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甚至思考得比别人更深入的能力。(深刻的换位思考能力)(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够挖掘出你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
15. 讲故事的能力:写作,导演,商业,政治都需要讲出好故事给群众。
16. 整合的能力:变化时代整合变化的资源。(连接整理资源的能力)
17. 培训界有一句话:给小白讲大牛,给大牛讲跨界。(跨界就是一种整合)(跨界才有心理距离,更好的理解现状)
18. 娱乐感:让你觉得好玩的能力。产品会跟人玩,产品就有创意。而创作者会跟自己玩,也会有创意。
19. 意义感:一个人自我领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20. 无法明确结果,偏偏不全力以赴的做又没有胜出的机会,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对这个事本身赋予一个意义,让自己感觉做这个事本身就值得付出了,有没有结果无关紧要。能够抵御不确定的是确定的意义感。
21. 意义感是我们非常重大的内驱力。
22. 总结:设计感和讲故事——产生影响力。共情能力、整合能力和好玩——提高竞争力。意义感——自我驱动和领导他人。
23. 6种能力合一:一个会讲故事、能跨界、理解人心、有品味、既好玩,又活得有点追求的超级个体。
24. 具有跟机器深入协作的能力。把高感性能力跟高科技结合起来。
25. 把现有的东西重新组合的能力。
26. 媒体人:传播信息产生更多链接。
27. 产品人:搜索更多信息的专业人。
28. 运营人:找产品人生产更多信息,找媒体人传播信息产生更多链接。
29. 一个好的组织,就是这三种人的合体。
30. 三种人三条赛道,不要羡慕身边人,可能你们根本不同赛道。
31. 大部分职位都是三者的混合。
32. 大部分对于未来的趋势,其实都是过于乐观的。
33. 事业单位,有可能建立个人价值体系吗?事业单位的人要么选择在体制内,要么选择在互联网,都可以搭建。
34. 特色是价值的升级,价值是需求的回应。特色是需求的回应的升级。观察圈子的需求,发展自己的相对优势,这才是特色。
35. 什么是真正的跨界?跨界是指带着一个领域的能力迁移到另一个领域去,并产生竞争优势。前提是,你原来的能力是新圈子的需求。另外,你可以斜杠很多领域,但是主业依然要硬。
36. 能力的上升需要——新知,练习和同辈反馈。圈子本身就是加速提升能力的地方。你有多少能力,先进入什么圈子;提升了能力,再换朋友圈。多跟同辈接触,在圈子中提升能力,不要想着在家里憋大招。
37. 我的思考:圈子是提升能力的地方,我得找我的圈子了。
38. 四大职业趋势:第一,外包的产生与内部抗衡。随着规范化分工、技术化提效、互联网化放大,专业岗位的产量高于需求必然导致向外接活。企业员工走向个人品牌道路。其他企业的内部员工要么也走这条个人品牌道路,要么深刻理解业务,让别人抢不了自己饭碗,再与企业形成深度联盟。
39. 有些技术具有可替代性。
40. 第二趋势,持续差异化内容导致马太效应,同质化的内容和服务会逐渐消亡。
41. 第三趋势,中间商、信息差、价格差的业务很难行得通。信息越来越透明了,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在有些行业很难混了。
42. 第四,什么在消亡,什么在崛起?能够被规范化、技术化的手工业、基础体力和脑力工作在消亡;廉价生产力在海外外包;使用人的独特能力的职位在崛起。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