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一座发酵的城市
![]() |
说起咸亨,除了太雕,还有一些菜可以谈谈。穿过卖太雕酒和茴香豆的前厅,来到里间,左手边是点菜区,这里的点菜方式与学校食堂雷同,都是先买饭卡,然后看菜刷卡自取菜品。一张张的木方桌整齐的在厅内摆开,也没有包间。一张桌子额定能坐八人,人多的时候,几波人拼桌也是有的。在点菜区一字排开的菜品中,第一个要谈的是梅干菜扣肉。说起这梅干菜扣肉,其实很多人都不陌生,梅干菜存在的范围非常广,梅干菜扣肉很自然就是一道常见而经典的菜。但是咸亨的梅干菜扣肉是不同的,首先咸亨的梅干菜就不同,除却梅干菜本身,一般咸亨的梅干菜里还加了笋干。再加上绍兴一带酱汁的独特,它所烹调出来的梅干菜扣肉就格外的有一种酱香味。吃梅干菜扣肉,一定要点一碗米饭,像我这种平时不吃白米白面的人到了这里也是要吃的。用筷子夹一块被酱汁浸透的五花肉,再夹一些梅干菜,放在白米饭上,一边吃着,一边抿一口太雕。那种酱香、酒香,加上白米的软糯口感,搭配梅干菜的咸香和五花肉肥瘦相间的口感,那简直是口口浓香,回味无穷。
![]() |
第二道要说的菜,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它是一道臭兮兮的菜,用苋菜长大后的老菜干发酵做出来的,我外婆把这道菜叫做老米西臭菜干。我妈妈说她小时候吃过外婆做的这道菜,当时还以为是家道艰难才吃臭菜,后来长大才知道这是江南的名菜,可惜我无缘得吃外婆的手艺,只能到咸亨来追思追思。说起臭味的食物,北京有豆汁、长沙有臭豆腐、法国有蓝纹奶酪、黄山的臭鳜鱼,初次尝试的人都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但是适应力比较好的人吃着吃着就会发现它们的妙处,就好比热爱吃榴莲的人对榴莲的热爱一样,外界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他们觉得这些臭兮兮的东西有多好吃。臭菜干有一种咸咸的臭,一咬在嘴里,除了外面一层干皮,中间汤汤水水的东西都可以吃下去,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汁水。好奇心比较重的人,下次去绍兴可以挑战一下这道江南名菜。
第三道是醉蟹,之前在说舟山的时候就说了,舟山也是有醉蟹的,他们醉的是膏蟹,用白酒和海盐短时间浸泡一下就直接吃了。但是绍兴的醉蟹不同于舟山,他们用的是小河蟹,而且用了酱油、花椒、生姜等配料对螃蟹进行了入味的腌制。腌制的时间要比舟山的醉蟹久一些,但是也不能过久,随着时间的沉淀,浸泡在酱汁里的蟹会吸收过多的盐分,从而影响口感,所以如果从咸亨买十支装的醉蟹回去,也要尽快吃完,如果拖几个月再吃就不好了,会太咸。直接在咸亨里点的醉蟹,味道是刚刚好的,在看的着的那些配料基础上,还能吃出蟹肉有一股子话梅的甜味,虽然我在调料里并没有看到话梅。很多人并没有生吃螃蟹的习惯,大多数人吃螃蟹都仅限于清蒸,所以对于初次吃醉蟹的人,这也是一种挑战。从绍兴往东,就是宁波,虽然我至今还没去过宁波,但是听说宁波的生吃的醉水产是非常丰盛的,如果绍兴的醉蟹都无法接受的话,估计要接受宁波的生吃水产可能就更难了,越靠近大海,生吃的方式也越是生猛。
![]() |
绍兴是一个雨水很多的地方,你打开地图就会看到,绍兴的整个地形分布都被纵横交错的水系割裂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所以整个城市都是小桥流水的场景。正因为雨水充沛,又不同于舟山那样直接临海,所以绍兴在腌制食物上自有其独到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绍兴的味道离不开酱味,什么东西都可以酱一酱,因为酱就是一种发酵产物。同样的,其他很多发酵产物在绍兴都大行其道,比如各种黄酒,酒也是一种发酵产物。再有就是上文提到的比如老米西臭菜干,都是需要发酵的。发酵需要湿气大又温度高的场所,这样菌类才能最大化的活跃,而绍兴就是一个天然的发酵场。在咸亨,我们还能吃到用霉豆点缀的茄子炒青椒,以及臭兮兮味道的狮子头,相比起来扬州狮子头的味道就是没有臭味的,而绍兴的有。还有很多臭兮兮的肉类和菜类,一边是臭臭咸咸的,另一边却体现着一种发酵后的醇香味道,使得普通的食材在味觉和营养价值上更加提升了一步。这样想想,发酵真是一件化腐朽为神奇的事情。
![]() |
从咸亨吃完晚饭,穿过鲁迅故里沿街的那些景区小卖铺,走过长长的树荫路,来到我要住的宾馆。在绍兴,想要在鲁迅故里附近找到百元以下又能住的舒服的宾馆基本是不可能的,我花了一百五十左右的价格勉强能住一个我觉得舒适的地方,而且这里还提供比较可口的早饭,白米粥配酱瓜在绍兴是平凡而美味的食物。最关键的是,宾馆的厨房有冰柜帮我储存从舟山带来的干货,这些鱼鲞如果不立刻挂起来,那么就一定要低温保存,否则就不好了。有了储存鱼鲞的地方,我在绍兴也能安心的住下来。
下一步去哪里呢?宾馆里放着电视,我玩着手机,回想着上次来过的那些绍兴景点。百草园里毫无年代感的整齐蔬菜,三味书屋里昏暗的灯光照应在陈旧的桌椅板凳上,只有几株腊梅沿着矮墙穿过屋檐在一片碧绿的枝叶间散发着幽香。
![]() |
沈园里一池塘枯败的荷叶,三两朵洁白的茶花,只有山坡上一片腊梅林映衬着红枫叶,而那些人造假山的迷宫,心形的许愿台总归不值一提。
![]() |
![]() |
陆游和唐婉的那两首诗,在墙壁上被岁月磨平又被后人修补,平了又平,补了又补,唐婉的笔迹还新,陆游的笔迹已经模糊。
![]() |
![]() |
曾经想象中的兰亭里的流觞曲水,其实不过是人工修建的假石,哪里来的流觞?只有鹅池里的几只大白鹅,虽然不是那哪朝哪代的白鹅,但是到底是自在的嬉戏于这郊外的景点里,看到我这个路人也好奇的打量着,还主动上前给我摆pose,也是有灵性。
![]() |
![]() |
再说到安昌,倒是有一碗猪油渣面条,亭廊沿路的老婆婆在热气腾腾的炉灶边煮的。还有些什么?我在记忆里找寻,仓桥直街的那条窄巷,两边住在低矮的旧房子里的老人,只不过日复一日过着他们平常的日子,却因为住的房屋陈旧而成了外人眼中的景点。
![]() |
还有那座大善塔,建造给一个还没有出嫁就死掉的姑娘。
![]() |
突然有一个地方在我记忆里浮现出来。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在绍兴城里走走逛逛,也不知道是走到了哪条路上,只记得在一条小巷的入口看到一家书店。因为当时太晚,附近的灯光也昏暗,我也没有看到书店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店门口几扇窄而高的落地窗,向里看去,只觉得层层叠叠都是书,从地上一直叠加到天花板上,摆放的也算不上整齐,但正因为不整齐,反而有一种随性的自在。当时天晚,而我又在景点之间赶着场子的游览,故而没有进店去,此别以后就是一年。这样想着我就有些好奇,那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书店?凭借我的直觉,这店给我的感觉绝不是一般的普通商业书店,虽然看上去在这个小角落里不怎么起眼,但是真是文艺书店的话总归是有点名声的,应该能查得出来。想到这里,我就用手机上网开始查起来,把绍兴所有的出名的书店都记录下来,然后挨个细查,终于被我找到了它:南方书店。
![]() |
带着对绍兴浮光掠影的记忆,我渐渐沉入梦乡,明天,我要去南方书店看看。
微信公众号:扎扎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