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
北归
赵松
1
……后面的人,他们一直在说话,从飞机升空开始,几乎没有停过。而凌晨四点多就一阵阵袭来的疲倦和困意终于把我的头塞到了随意卷起的羽绒服的褶皱里,他们的声音像发自不断被揉搓的几个塑料袋,在我的头上变成硬面包的碎屑或者头发茬子纷纷落着,时不时的令面部神经随之绷紧,在迷迷糊糊的半睡眠状态里我想我的整个面孔可能都是有些扭曲的,可我实在睁不开眼睛找到什么东西可以把耳朵塞住同时把脸遮上,唯一可用的办法似乎就是将呼吸变得微弱近乎屏住,只有如此它们落下来产生的刺激才可以降低一些,而发麻的似乎只有眼皮那里了。后来他们的声音停顿了片刻,然后他们重新开始说话,声音低了一些,慢了一些……看到了没,下面就是海,结了冰的海……是大连吧?过了一会儿,飞机就开始转向了,向西飞行。他们沉默了片刻。其他人的说话声则显得很遥远。飞机转弯的时候,我感觉到阳光从他们的窗口更为强烈地照射进来,让我的左耳朵忽然有些发热。抬起头,看舷窗外,天是淡蓝的,弥漫的阳光像烟,不断膨胀着,仔细看,会看到外层玻璃内侧有薄薄的一层水汽……下面,远远的,可以看见斑驳错落的黑白条纹,黑的是丘陵,白的是积雪,它们彼此呼应衬托着,有种非常沉寂与衰老的状态下缓慢醒来的感觉,那黑色所构建的无边的荒凉似乎正在雪的滋润下悄然柔软起来,同时暗自涌现某种不可预知的生长的力量,而正是这种无法描述的力量使那些雪白的斑纹在不引人注意的缩减中染出了幽黑的边缘,进而透露出隐约的垂暮之气,与天空中那膨胀着的充满生机的阳光气息形成了奇怪而微妙的对应。
2
……从桃仙机场的候机大厅出来,到钻进车里,感觉是贴着冰块在走路。透过冰块往哪看都能看到建筑物之上飘浮着的明蓝的天空,它们不是凝固的,而是淡薄飘浮的……车进入高速公路的时候,它们就飘浮在枝条疏朗的杨树行上面,蓝得让你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只好默默地望着,一直望到极远处,它们也延伸到那里,像似刚从表层轻微融解的冰里蒸发出来的。汽车驶入裂开的灰黑掺杂的冰层里,阳光也没有用,缝隙两侧都是坚硬的建筑物,还有坚硬的大货车,铁制天桥,隔离带的黑冰,就连艰难浮动的灰尘都是坚硬的……只不过是零下十四度,晚上会降到零下二十三度,或者更冷一些,虽然没有风,但脸上仍旧有被坚硬的不很光滑的金属面轻轻磨擦的感觉。满是杂乱旧物的家,跟几个月前是一模一样的,老妈妈也是原来的样子,跟着爷爷回来的儿子也是原来的样子,虽然明显长高了些……他还是那么喜欢大呼小叫的,倒是跟电话里的那个漫不经心地说着游戏的家伙完全不一样了,见面了,可还是先从游戏说起,你只能听着,让他说个没完。他忽然停下来,搂着你,亲你的脸庞,甚至还亲了你的嘴唇,湿漉漉的,然后他尖声大笑地退了开,又重新抱住你。考试的结果很糟糕是吧?他不听,夸张地打岔,不让你说下去。明天开始好好学习?没问题没问题,你知道吗,穿越火线要被封掉了,因为它抄袭CS。他还是那么的胖,有很多的肉,摸着让人不放心。晚上很晚了,还不要睡,躺在那里,只是要你听他讲游戏的秘密,他的某些绝技。早上很早就爬起来,四处乱跑,不断地问你几点起床?八点半,九点,九点半,十点,再不起来我就掀被子啦!没事儿的时候,坐在旁边,看着他,问他,你自己没事儿的时候会琢磨什么呢?没什么了。那在你的那个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说了两个你从不知道的名字,他们主宰着世界的一极,有时候会赐他以智慧和力量。
3
……我忘了,李杰的别号是虚舟。意思是?是泛虚之舟,还是现实里的虚无之舟?或者是指,如可渡过,舟即虚指?他其实是说了的,只是我没听清楚。晚上吃过烤肉,一如继往地在他家里喝普洱的时候,瞥见北面小书房里他自书的一副对联,看到上面的署着这两个字。几个月之前就看过这两条镶在玻璃框里的字,当时并无什么特殊的感觉,只是觉得它们柔逸中透露着某种要想有所超脱的意味,此时再看它们,却想到了几个字:华堂素舞,因为脑海中浮现的,是华丽的光影绚如白昼时有素白之练缓慢舞动其中的场景,每个字都是动的结果与开始,都是动的凝止与静的融解,至于字的内容,反倒被忽略了。华堂是谈不上的,他有些尴尬地说道。他以那只深褐色的泥壶煮好的水,净器泡茶,慢慢满上粗陶小碗,说这生普洱最适合吃烤肉后喝。日本人做的尺八曲,从小书房里传出来,之后,还有一位尼泊尔僧人唱念的心经。他的书自然又增多了一些,一套几十卷的《全宋诗》就在新增的书架里安静地呆着。托他买的孙犁耕堂劫后十种,变成了赠送:晚华秀露,澹定尺泽,远道老荒,陋巷无为,如云曲终。这套绿小书,是我在这个新春里得到的最美好的礼物。无论说人说事,还是说什么道理,都抵不上这书色茶香来得有味道些。还是老规矩,喝完生普洱,再尝熟普洱。清涩转为醇厚,刚好配得上说话的内容,不经意间脱落在人情世故边缘的人,得的或许是非人非鬼的境味吧,人世多艰,求脱亦难,最为难得的,可能就是呆在世俗边上的几分清闲生活……并未想出得家去,也未想归得室中,家室之间,要是能把浮泛的欲求层层减去,就像撇去文火炖的老汤上的浮沫那样,或许才会有更为纯净的滋味可以品得吧。他不抽烟,我则不能不抽,他就把厨房的小窗略微打开一些。说话间,偶尔会起身去书架上抽本书来看,聊几句,再放回去,回来继续喝茶。书是多的,但也自会慢慢去读,外国的会越来越少,除了博尔赫斯,蒙田……写字或者将来的绘事,都不想再去参什么展了,只是写就是了。有朋友索字,不管多少,写就是了,但不会去标价售字,只求落得自得其乐。茶好且主人宽厚,来客就渐渐多了,以后或许要不时闭门谢客,给自己多留点清净的时候。
赵松
1
……后面的人,他们一直在说话,从飞机升空开始,几乎没有停过。而凌晨四点多就一阵阵袭来的疲倦和困意终于把我的头塞到了随意卷起的羽绒服的褶皱里,他们的声音像发自不断被揉搓的几个塑料袋,在我的头上变成硬面包的碎屑或者头发茬子纷纷落着,时不时的令面部神经随之绷紧,在迷迷糊糊的半睡眠状态里我想我的整个面孔可能都是有些扭曲的,可我实在睁不开眼睛找到什么东西可以把耳朵塞住同时把脸遮上,唯一可用的办法似乎就是将呼吸变得微弱近乎屏住,只有如此它们落下来产生的刺激才可以降低一些,而发麻的似乎只有眼皮那里了。后来他们的声音停顿了片刻,然后他们重新开始说话,声音低了一些,慢了一些……看到了没,下面就是海,结了冰的海……是大连吧?过了一会儿,飞机就开始转向了,向西飞行。他们沉默了片刻。其他人的说话声则显得很遥远。飞机转弯的时候,我感觉到阳光从他们的窗口更为强烈地照射进来,让我的左耳朵忽然有些发热。抬起头,看舷窗外,天是淡蓝的,弥漫的阳光像烟,不断膨胀着,仔细看,会看到外层玻璃内侧有薄薄的一层水汽……下面,远远的,可以看见斑驳错落的黑白条纹,黑的是丘陵,白的是积雪,它们彼此呼应衬托着,有种非常沉寂与衰老的状态下缓慢醒来的感觉,那黑色所构建的无边的荒凉似乎正在雪的滋润下悄然柔软起来,同时暗自涌现某种不可预知的生长的力量,而正是这种无法描述的力量使那些雪白的斑纹在不引人注意的缩减中染出了幽黑的边缘,进而透露出隐约的垂暮之气,与天空中那膨胀着的充满生机的阳光气息形成了奇怪而微妙的对应。
2
……从桃仙机场的候机大厅出来,到钻进车里,感觉是贴着冰块在走路。透过冰块往哪看都能看到建筑物之上飘浮着的明蓝的天空,它们不是凝固的,而是淡薄飘浮的……车进入高速公路的时候,它们就飘浮在枝条疏朗的杨树行上面,蓝得让你什么话都不想说了,只好默默地望着,一直望到极远处,它们也延伸到那里,像似刚从表层轻微融解的冰里蒸发出来的。汽车驶入裂开的灰黑掺杂的冰层里,阳光也没有用,缝隙两侧都是坚硬的建筑物,还有坚硬的大货车,铁制天桥,隔离带的黑冰,就连艰难浮动的灰尘都是坚硬的……只不过是零下十四度,晚上会降到零下二十三度,或者更冷一些,虽然没有风,但脸上仍旧有被坚硬的不很光滑的金属面轻轻磨擦的感觉。满是杂乱旧物的家,跟几个月前是一模一样的,老妈妈也是原来的样子,跟着爷爷回来的儿子也是原来的样子,虽然明显长高了些……他还是那么喜欢大呼小叫的,倒是跟电话里的那个漫不经心地说着游戏的家伙完全不一样了,见面了,可还是先从游戏说起,你只能听着,让他说个没完。他忽然停下来,搂着你,亲你的脸庞,甚至还亲了你的嘴唇,湿漉漉的,然后他尖声大笑地退了开,又重新抱住你。考试的结果很糟糕是吧?他不听,夸张地打岔,不让你说下去。明天开始好好学习?没问题没问题,你知道吗,穿越火线要被封掉了,因为它抄袭CS。他还是那么的胖,有很多的肉,摸着让人不放心。晚上很晚了,还不要睡,躺在那里,只是要你听他讲游戏的秘密,他的某些绝技。早上很早就爬起来,四处乱跑,不断地问你几点起床?八点半,九点,九点半,十点,再不起来我就掀被子啦!没事儿的时候,坐在旁边,看着他,问他,你自己没事儿的时候会琢磨什么呢?没什么了。那在你的那个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他说了两个你从不知道的名字,他们主宰着世界的一极,有时候会赐他以智慧和力量。
3
……我忘了,李杰的别号是虚舟。意思是?是泛虚之舟,还是现实里的虚无之舟?或者是指,如可渡过,舟即虚指?他其实是说了的,只是我没听清楚。晚上吃过烤肉,一如继往地在他家里喝普洱的时候,瞥见北面小书房里他自书的一副对联,看到上面的署着这两个字。几个月之前就看过这两条镶在玻璃框里的字,当时并无什么特殊的感觉,只是觉得它们柔逸中透露着某种要想有所超脱的意味,此时再看它们,却想到了几个字:华堂素舞,因为脑海中浮现的,是华丽的光影绚如白昼时有素白之练缓慢舞动其中的场景,每个字都是动的结果与开始,都是动的凝止与静的融解,至于字的内容,反倒被忽略了。华堂是谈不上的,他有些尴尬地说道。他以那只深褐色的泥壶煮好的水,净器泡茶,慢慢满上粗陶小碗,说这生普洱最适合吃烤肉后喝。日本人做的尺八曲,从小书房里传出来,之后,还有一位尼泊尔僧人唱念的心经。他的书自然又增多了一些,一套几十卷的《全宋诗》就在新增的书架里安静地呆着。托他买的孙犁耕堂劫后十种,变成了赠送:晚华秀露,澹定尺泽,远道老荒,陋巷无为,如云曲终。这套绿小书,是我在这个新春里得到的最美好的礼物。无论说人说事,还是说什么道理,都抵不上这书色茶香来得有味道些。还是老规矩,喝完生普洱,再尝熟普洱。清涩转为醇厚,刚好配得上说话的内容,不经意间脱落在人情世故边缘的人,得的或许是非人非鬼的境味吧,人世多艰,求脱亦难,最为难得的,可能就是呆在世俗边上的几分清闲生活……并未想出得家去,也未想归得室中,家室之间,要是能把浮泛的欲求层层减去,就像撇去文火炖的老汤上的浮沫那样,或许才会有更为纯净的滋味可以品得吧。他不抽烟,我则不能不抽,他就把厨房的小窗略微打开一些。说话间,偶尔会起身去书架上抽本书来看,聊几句,再放回去,回来继续喝茶。书是多的,但也自会慢慢去读,外国的会越来越少,除了博尔赫斯,蒙田……写字或者将来的绘事,都不想再去参什么展了,只是写就是了。有朋友索字,不管多少,写就是了,但不会去标价售字,只求落得自得其乐。茶好且主人宽厚,来客就渐渐多了,以后或许要不时闭门谢客,给自己多留点清净的时候。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