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设计师吐血改造的房子,请别糟蹋!
相信不少人都被爆改房子刷过屏,比如6.8平米学区房、24平米祖孙三代馄饨店、广州姑娘爆改出租房等等,我们惊叹于设计师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我们赞美改造后的房子,可是然后呢...
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设计师设计完房子之后,就退场。以后的生活怎样,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比改造房子更紧迫的事情或许是改变生活方式。
大家应该对下面这个萌萌哒小帅哥不陌生吧。是的,他就是青山周平,去年因为参加《梦想改造家》,为在北京南锣鼓巷居住的胖大婶一家改造房屋而爆红网络。
胖大婶家只有35平米,胖大婶老伴,女儿女婿以及小外孙女住在这里,而且全家人(除了小外孙女)还都是心宽体胖型的,这样空间更显狭窄。简单来说,居住困难就是厕所和厨房在一块,有多不方便大家应该都能想象得到;家里的东西奇多无比,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物品砸落下来;因为地方不足,隐私这种事情完全是奢侈品了。
青山周平在胖大婶家体验了一天之后,开始改造之旅。为了给每个成员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解决胖大婶家的通风和采光问题,青山周平也是绞尽脑汁。
改造后的房子,就像一栋小别墅一样,美得让人无法呼吸。胖大婶和老伴有了舒适的大床、女儿女婿有独立的空间、小外孙女有了学习和玩耍的空间。
是不是很佩服青山周平的智慧?在改造胖大婶家的同时,青山周平应胖大婶邻居王鹏的要求,也一并改造了他家3.8平米的门房和3.1平米的杂物间。
别看面积不大,王鹏的老婆却对设计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她要求3.8平米的门房要拥有卫生间、卧室、育婴房和小卖铺;要求3.1平米的杂物间要有厨房和客厅,必要时还需容纳邻居好友前来玩耍的空间。
为了完成这夫妻俩高难度的改造心愿,工程一度陷入停滞。最后青山周平能改造好,非常不易。
改造的是很好,胖大婶和邻居家都很喜欢。故事到这里本可以圆满结束了。
然而并没有,早在节目做回访之前,坊间就有传闻说房子已经面目全非,委托人没有好好珍惜。
这个红遍朋友圈的大杂院真的像传闻那样,已经不堪入目了吗?跟着节目回访往下看,我们惊奇地发现,还真是。。。
当初设计的,能容纳八人同时用餐的「厨房&餐厅」已经被杂物包围,连门打开都费劲了。当时预想的,亲朋邻里聚餐吃西瓜的美化画面也被垃圾代替。相比于不合理的房子,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生活方式的不科学。
如果这件东西,你要等到双十一打折才买,很有可能你根本不需要它。同样的,如果这件东西,你把它随意的堆砌在别人家的门外,很有可能你不珍惜它。
说句实在话,假如物品也有感情有腿有脚,你这么对待它,它早就从你身边逃走了!
如果身边的物品,你感到不再需要、不再珍惜,为什么不“断舍离”,给别人家门口腾出点地方的同时,也净化一下自己的双眼。这些物品说不定还能经过二次加工利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而且,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委托人对于设计师的不尊重。当初改造房子,为了满足你们的花式需求,用了这么多心血。但是设计师回访时,没有看到委托人对设计师的感恩和热情,反而有人这么说。
excuse me?这倒是第一次听说,拾掇房子不找保洁找设计师!瓜姐不得不说:要记住每一个人对你的好,因为他们本不必这样做!!!
再看看胖大婶家,相当辣眼睛。儿童的娱乐休闲区变成杂物间,胖大婶和老伴的多功能榻榻米被沙发取代。家里乱糟糟的样子倒是和和改造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设计师设计的房子不一定100%适合入住的需求,即使是房主人自己,可能习惯和喜好也在变化中,根据变化的需求,变动一下当初的设计,这我能理解。但是屋子里满满当当摆放的各种杂物,您这么塞下去,可能多大的房子也不够住。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那一二十件东西,换成一两件高档的、有用的好物品,这样使用起来也会珍惜。less is more!
另外就是,家用电器上盖的各种二手布料。让我想起了“你妈盖好便是晴天”:冰箱、电视、洗衣机各种家电,上边会盖一块布料。其实,杂七杂八的布料增加房子的杂乱感,功能上也只是接灰尘,还不如直接擦机器来的实在。
入住之后,由于生活物品都搬进了房子,肯定要比刚改造好的房子有生活气息(物品增多)。但是七七八八摆出来很多,就不太好了吧。收纳要做到藏露有道:那些有碍观瞻或者不需要随手拿取的东西,要收纳到柜子、箱子等藏起来;那些颜值高的、使用率高的东西,摆在台面上。藏80%露20%,还自己一个整洁的家。
房屋设计已经升级,是不是生活方式也要升级一下,才配上这么好的房子?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同样是三代同堂五口人,同样是三十多平的老房子,不同的是,两家人不一样的生活状态,给大家呈现出不一样的生活图景。
儿子和儿媳住在采光和面积都占优势的大屋,我想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这个屋子应该不过分吧。可能家具和装修风格已经过时,但是它干净、整洁的样子征服了每个人。
老两口和孙子住在小屋。因为孙子将近200斤,他一个人就占了小一半的床,奶奶蜷缩着,爷爷根据他们俩睡觉的体型,把自己嵌到床上。老两口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重新做床。
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让小两口住小房间。爷爷和奶奶说:因为儿媳是孙子的继母,嫁过来比较受委屈。老两口希望儿媳能住的舒服点。请让我为这家人的友爱感动一分钟。
卧室保持干净可能大家都做得到。但是这家的卫生间和厨房也同样的一尘不染。厨房的灶台上真是都没有任何油污,亮的闪光。爷爷说,奶奶每天都会拾掇卫生。
老房子虽有岁月的痕迹,但并不沧桑;居住起来虽然不便,却整洁有序。改造后的房子,可能没有前后对比的惊艳感,但大家还是被一家人"珍爱房子"的心感动了。
设计师把大房子设计成老两口和孙子的房间。因为孙子马上要上大学,在家里住的不多,所以孙子的床安排在阳台的可移动床上。
茶几是多功能的,高度和板面都可以调节,轻松在茶几和餐桌中切换哟。
爷爷奶奶分别都有了自己的床,可分可合。床边有移门,晚上睡觉,移门一拉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
儿子和儿媳住在小房间,设计师采用高架床,衣帽间藏在床下面啦。床侧面的衣柜里,藏着工作台、操作台,拉出来就可以使用啦。
厨房比以前面积扩大了,还增加了早餐桌。奶奶看到后,很高兴,说:“那我更加要擦得多一点。”
卫生间用透明玻璃隔开,既有了干湿分离的格局,还避免了狭小的视觉感受。
言语行动之中,都能看到这家人对房子的热爱。即使不用回访,我们也知道,他们一定会在新房子中生活得很好。
虽然鸡汤,但还是要说,房子可能是别人设计的,但生活却是自己一天天过出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本文来自西瓜红
阅读原文
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设计师设计完房子之后,就退场。以后的生活怎样,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比改造房子更紧迫的事情或许是改变生活方式。
大家应该对下面这个萌萌哒小帅哥不陌生吧。是的,他就是青山周平,去年因为参加《梦想改造家》,为在北京南锣鼓巷居住的胖大婶一家改造房屋而爆红网络。
胖大婶家只有35平米,胖大婶老伴,女儿女婿以及小外孙女住在这里,而且全家人(除了小外孙女)还都是心宽体胖型的,这样空间更显狭窄。简单来说,居住困难就是厕所和厨房在一块,有多不方便大家应该都能想象得到;家里的东西奇多无比,稍有不慎就可能有物品砸落下来;因为地方不足,隐私这种事情完全是奢侈品了。
青山周平在胖大婶家体验了一天之后,开始改造之旅。为了给每个成员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解决胖大婶家的通风和采光问题,青山周平也是绞尽脑汁。
改造后的房子,就像一栋小别墅一样,美得让人无法呼吸。胖大婶和老伴有了舒适的大床、女儿女婿有独立的空间、小外孙女有了学习和玩耍的空间。
是不是很佩服青山周平的智慧?在改造胖大婶家的同时,青山周平应胖大婶邻居王鹏的要求,也一并改造了他家3.8平米的门房和3.1平米的杂物间。
别看面积不大,王鹏的老婆却对设计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她要求3.8平米的门房要拥有卫生间、卧室、育婴房和小卖铺;要求3.1平米的杂物间要有厨房和客厅,必要时还需容纳邻居好友前来玩耍的空间。
为了完成这夫妻俩高难度的改造心愿,工程一度陷入停滞。最后青山周平能改造好,非常不易。
改造的是很好,胖大婶和邻居家都很喜欢。故事到这里本可以圆满结束了。
然而并没有,早在节目做回访之前,坊间就有传闻说房子已经面目全非,委托人没有好好珍惜。
这个红遍朋友圈的大杂院真的像传闻那样,已经不堪入目了吗?跟着节目回访往下看,我们惊奇地发现,还真是。。。
当初设计的,能容纳八人同时用餐的「厨房&餐厅」已经被杂物包围,连门打开都费劲了。当时预想的,亲朋邻里聚餐吃西瓜的美化画面也被垃圾代替。相比于不合理的房子,我们更需要反思的是生活方式的不科学。
如果这件东西,你要等到双十一打折才买,很有可能你根本不需要它。同样的,如果这件东西,你把它随意的堆砌在别人家的门外,很有可能你不珍惜它。
说句实在话,假如物品也有感情有腿有脚,你这么对待它,它早就从你身边逃走了!
如果身边的物品,你感到不再需要、不再珍惜,为什么不“断舍离”,给别人家门口腾出点地方的同时,也净化一下自己的双眼。这些物品说不定还能经过二次加工利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而且,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委托人对于设计师的不尊重。当初改造房子,为了满足你们的花式需求,用了这么多心血。但是设计师回访时,没有看到委托人对设计师的感恩和热情,反而有人这么说。
excuse me?这倒是第一次听说,拾掇房子不找保洁找设计师!瓜姐不得不说:要记住每一个人对你的好,因为他们本不必这样做!!!
再看看胖大婶家,相当辣眼睛。儿童的娱乐休闲区变成杂物间,胖大婶和老伴的多功能榻榻米被沙发取代。家里乱糟糟的样子倒是和和改造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设计师设计的房子不一定100%适合入住的需求,即使是房主人自己,可能习惯和喜好也在变化中,根据变化的需求,变动一下当初的设计,这我能理解。但是屋子里满满当当摆放的各种杂物,您这么塞下去,可能多大的房子也不够住。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那一二十件东西,换成一两件高档的、有用的好物品,这样使用起来也会珍惜。less is more!
另外就是,家用电器上盖的各种二手布料。让我想起了“你妈盖好便是晴天”:冰箱、电视、洗衣机各种家电,上边会盖一块布料。其实,杂七杂八的布料增加房子的杂乱感,功能上也只是接灰尘,还不如直接擦机器来的实在。
入住之后,由于生活物品都搬进了房子,肯定要比刚改造好的房子有生活气息(物品增多)。但是七七八八摆出来很多,就不太好了吧。收纳要做到藏露有道:那些有碍观瞻或者不需要随手拿取的东西,要收纳到柜子、箱子等藏起来;那些颜值高的、使用率高的东西,摆在台面上。藏80%露20%,还自己一个整洁的家。
房屋设计已经升级,是不是生活方式也要升级一下,才配上这么好的房子?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同样是三代同堂五口人,同样是三十多平的老房子,不同的是,两家人不一样的生活状态,给大家呈现出不一样的生活图景。
儿子和儿媳住在采光和面积都占优势的大屋,我想用“一尘不染”来形容这个屋子应该不过分吧。可能家具和装修风格已经过时,但是它干净、整洁的样子征服了每个人。
老两口和孙子住在小屋。因为孙子将近200斤,他一个人就占了小一半的床,奶奶蜷缩着,爷爷根据他们俩睡觉的体型,把自己嵌到床上。老两口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重新做床。
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让小两口住小房间。爷爷和奶奶说:因为儿媳是孙子的继母,嫁过来比较受委屈。老两口希望儿媳能住的舒服点。请让我为这家人的友爱感动一分钟。
卧室保持干净可能大家都做得到。但是这家的卫生间和厨房也同样的一尘不染。厨房的灶台上真是都没有任何油污,亮的闪光。爷爷说,奶奶每天都会拾掇卫生。
老房子虽有岁月的痕迹,但并不沧桑;居住起来虽然不便,却整洁有序。改造后的房子,可能没有前后对比的惊艳感,但大家还是被一家人"珍爱房子"的心感动了。
设计师把大房子设计成老两口和孙子的房间。因为孙子马上要上大学,在家里住的不多,所以孙子的床安排在阳台的可移动床上。
茶几是多功能的,高度和板面都可以调节,轻松在茶几和餐桌中切换哟。
爷爷奶奶分别都有了自己的床,可分可合。床边有移门,晚上睡觉,移门一拉就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
儿子和儿媳住在小房间,设计师采用高架床,衣帽间藏在床下面啦。床侧面的衣柜里,藏着工作台、操作台,拉出来就可以使用啦。
厨房比以前面积扩大了,还增加了早餐桌。奶奶看到后,很高兴,说:“那我更加要擦得多一点。”
卫生间用透明玻璃隔开,既有了干湿分离的格局,还避免了狭小的视觉感受。
言语行动之中,都能看到这家人对房子的热爱。即使不用回访,我们也知道,他们一定会在新房子中生活得很好。
虽然鸡汤,但还是要说,房子可能是别人设计的,但生活却是自己一天天过出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本文来自西瓜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