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美考研,复试是什么鬼?
考研、手绘问题可加QQ群交流,群号497752100,群文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料,或关注微信公众号ID:wangqidan2016,查看考研相关文章。
··················································································································
前言
不知不觉在形上空间(公众号spaceform)写考研专栏文章也写了十多篇了,历经两年多,其中几篇文章也在网上受到了不少关注。随着关注增多,流传渐广,陆续过来向我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微信上一聊就是半天,还同时几个人问,常常也会蒙圈。思来想去,索性任性一回,在这里开个考研课堂,专作答疑解惑之用。(此处该有掌声)
上一篇文章《广美考研,初试是什么鬼》已在形上空间公众号上发布,专门讲述的是广美初试的问题。今天就来讲讲复试的问题吧。有疑问的小伙伴,今天就请认真听讲,不要开小猜,过后如果还用同样的问题来“骚扰”我,我可能会乱答一通哈!
一、考研复试内容综述
相对而言,复试要轻松许多,除了专业面试那关一下子要面对那么多广美大牌导师可能有些紧张以外,其他对于我们这些从小考试长大的人来说,基本就是小儿科了。
广美考研复试一共有三项:专业面试+英语面试+理论考试。一般是先考完理论考试,再接着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
除了理论考试需要一点技术含量以外,两门面试其实基本上算走个过场。除非导师明着不想要你,专业面试一般都会比较宽松,自信的面貌和大方的谈吐,肯定能给你加分。至于英语,对于我这种忘了单词只好说普通话的low逼而言都能应付,何况对于大城市套路玩得深的各位老司机而言,相信不会难到哪里去!
undefined
二、各复试科目内容细述
1.理论考试:占复试总分比重的60%
广美复试的理论考试,学校都根据给出的参考书出题,参考书学校统一为以下几本:
1).《大学语文》:版本不限,基本只能靠平时积累,多是一些文学常识类的选择题,比如:
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作诗仙的人是谁?( )
A李白;B杜甫;C李贺;D王唯。
这部分分数占比较少,一般20%左右
2).《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著,这部分题目分数占比最多,基本占了60%左右;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为主。比如: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
问答题:工艺美术运动是指什么?对英国的现代设计有什么影响?
3).《外国现代设计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这部分占比也较少,一般20%左右;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为主,也基本是针对书本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出题。
4).理论考试的最后一个题目一般是论述题,可能结合一个行业热点,比如: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如何从设计的角度去缓解这一现状。
这样的题目发散性较大,每年出题很灵活,也常会结合一些社会现状,死记硬背某本书中的内容是没什么作用的;每年的题目也会不同,比如今年考“人口老龄化”,明年考“绿色生态”,后年考你对“简约设计”的理解,防不胜防,根本没有办法去确定方向。
因此,这一类题目也主要看平时的积累,可以多关注一些行业热点新闻,通过网站或杂志,对行业动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设计类网站推荐,我下期作专门分享,杂志的话,像国内比较知名的有:《艺术与设计》 、《包装与设计》、 《Design360°》;国外比较知名的有:美国出版《I.D.》(国际设计)、《HOW》(设计交流)、《Communication Arts》,英国出版《icon》、《Eye》、《Creative Review》(创意评论),德国出版《novum》 、《Designers-Digest》 (设计者辑要),日本出版《idea 》、《 AXIS》;意大利出版《DOMUS》;大家根据需求各取所需。
建筑类的杂志可以单独拿出来推荐一下:国内的《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建筑学报》,挑选其中一类了解下就好,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并不一定要去买。
了解的目的也主要在于增长专业见识,不单是对复试理论考试有帮助,复试专业面试的时候,这些“见识”也可作为你的谈资加分;再说的长远一点,这些见识,对你考上研究生后,确定研究方向,也会大大有帮助。所以也应该引起重视。
2.专业面试:占复试总分比重的30%
导师们就坐在前面,像这样
先来模拟一下面试现场:按照初试成绩排名先后一个个入场,一排导师坐在前面,学生独自面向导师们而坐,首先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们提问,学生回答,十五分左右的时间,这就是专业面试的一个场景。
一般情况下,轮到自己面试的时候,自己的导师就是主要面试“官”,其他导师只是配合而已。
导师们提的问题一般不会很难,比如你大学学了些什么课程?你有什么爱好?你有没有比较崇拜的大师?你平常喜欢读一些什么书?你喜欢看一些什么电影?等等等等。难度性不大,只要稍微注意下就好。广美导师们气场比较强大,整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紧张,没关系,等经历过了也就那么回事。
短短十五分钟,导师们只能对你这个人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所以过程中,精神面貌和谈吐才是最重要的,要乐观自信,积极响应导师们的问话,不懂的不要随便去答。孔子不是有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运用到专业面试当中,“是知也”。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准备一下自己的作品集,面试的时候,有些专业的导师还是挺看重作品集的。如果你的作品集还比较牛逼,肯定会为你的面试加分。当然如果导师们没作要求,你又对自己作品集不够自信,就不用拿出来承担导师们看不上的风险了。
3.英语面试:占复试总分比重的10%
也先模拟一下现场:排队等候,一个老师,一个教室,老师与你隔着一张书桌对坐,先打招呼,然后自我介绍,再老师提问,最后要你读一小段文章,全程用英语,这是英语面试的一个情景。
老师提问也非常简单,比如你的导师是谁?你选择的是什么专业?你有什么爱好?你去过一些什么地方?对哪个地方比较感兴趣?等等等等。听不懂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关系,他/她会努力想办法让你听懂,实在不懂得回答某个地方或词语,用汉语回答也没问题。难度不大,也不会在这个环节卡学生,愉快体验就好。
三、总结和建议
看完以上介绍,是不是觉得比初试简单多了?
其实以上这些也都基本是虚的,只要初试考好些,基本上就是导师乐不乐意招你的问题。也就是说复试是走过场为主,和导师建立联系为实。
所以在复试前,最好要找下导师,带上自己的作品集等,走走人情世故。但也没必要傻啦吧唧太low。和导师见面,一方面看的是你这个人的情商怎样,另一方面是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你能在这一次见面中,能给导师较好的印象,基本上导师心里就定了个谱了;只要理论考得不是太差劲,面试也就没啥问题。
结语
考研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尔同求索。
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希望小伙伴们顺利冲进复试,那时再来看看我说的这些经验,相信会有帮助的。
如还有关于复试的问题,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
前言
不知不觉在形上空间(公众号spaceform)写考研专栏文章也写了十多篇了,历经两年多,其中几篇文章也在网上受到了不少关注。随着关注增多,流传渐广,陆续过来向我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微信上一聊就是半天,还同时几个人问,常常也会蒙圈。思来想去,索性任性一回,在这里开个考研课堂,专作答疑解惑之用。(此处该有掌声)
上一篇文章《广美考研,初试是什么鬼》已在形上空间公众号上发布,专门讲述的是广美初试的问题。今天就来讲讲复试的问题吧。有疑问的小伙伴,今天就请认真听讲,不要开小猜,过后如果还用同样的问题来“骚扰”我,我可能会乱答一通哈!
一、考研复试内容综述
相对而言,复试要轻松许多,除了专业面试那关一下子要面对那么多广美大牌导师可能有些紧张以外,其他对于我们这些从小考试长大的人来说,基本就是小儿科了。
广美考研复试一共有三项:专业面试+英语面试+理论考试。一般是先考完理论考试,再接着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
除了理论考试需要一点技术含量以外,两门面试其实基本上算走个过场。除非导师明着不想要你,专业面试一般都会比较宽松,自信的面貌和大方的谈吐,肯定能给你加分。至于英语,对于我这种忘了单词只好说普通话的low逼而言都能应付,何况对于大城市套路玩得深的各位老司机而言,相信不会难到哪里去!
undefined
二、各复试科目内容细述
1.理论考试:占复试总分比重的60%
广美复试的理论考试,学校都根据给出的参考书出题,参考书学校统一为以下几本:
1).《大学语文》:版本不限,基本只能靠平时积累,多是一些文学常识类的选择题,比如:
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作诗仙的人是谁?( )
A李白;B杜甫;C李贺;D王唯。
这部分分数占比较少,一般20%左右
2).《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著,这部分题目分数占比最多,基本占了60%左右;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为主。比如:
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
问答题:工艺美术运动是指什么?对英国的现代设计有什么影响?
3).《外国现代设计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这部分占比也较少,一般20%左右;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为主,也基本是针对书本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出题。
4).理论考试的最后一个题目一般是论述题,可能结合一个行业热点,比如: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如何从设计的角度去缓解这一现状。
这样的题目发散性较大,每年出题很灵活,也常会结合一些社会现状,死记硬背某本书中的内容是没什么作用的;每年的题目也会不同,比如今年考“人口老龄化”,明年考“绿色生态”,后年考你对“简约设计”的理解,防不胜防,根本没有办法去确定方向。
因此,这一类题目也主要看平时的积累,可以多关注一些行业热点新闻,通过网站或杂志,对行业动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设计类网站推荐,我下期作专门分享,杂志的话,像国内比较知名的有:《艺术与设计》 、《包装与设计》、 《Design360°》;国外比较知名的有:美国出版《I.D.》(国际设计)、《HOW》(设计交流)、《Communication Arts》,英国出版《icon》、《Eye》、《Creative Review》(创意评论),德国出版《novum》 、《Designers-Digest》 (设计者辑要),日本出版《idea 》、《 AXIS》;意大利出版《DOMUS》;大家根据需求各取所需。
建筑类的杂志可以单独拿出来推荐一下:国内的《时代建筑》、《世界建筑》、《建筑学报》,挑选其中一类了解下就好,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并不一定要去买。
了解的目的也主要在于增长专业见识,不单是对复试理论考试有帮助,复试专业面试的时候,这些“见识”也可作为你的谈资加分;再说的长远一点,这些见识,对你考上研究生后,确定研究方向,也会大大有帮助。所以也应该引起重视。
2.专业面试:占复试总分比重的30%
导师们就坐在前面,像这样
先来模拟一下面试现场:按照初试成绩排名先后一个个入场,一排导师坐在前面,学生独自面向导师们而坐,首先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们提问,学生回答,十五分左右的时间,这就是专业面试的一个场景。
一般情况下,轮到自己面试的时候,自己的导师就是主要面试“官”,其他导师只是配合而已。
导师们提的问题一般不会很难,比如你大学学了些什么课程?你有什么爱好?你有没有比较崇拜的大师?你平常喜欢读一些什么书?你喜欢看一些什么电影?等等等等。难度性不大,只要稍微注意下就好。广美导师们气场比较强大,整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紧张,没关系,等经历过了也就那么回事。
短短十五分钟,导师们只能对你这个人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所以过程中,精神面貌和谈吐才是最重要的,要乐观自信,积极响应导师们的问话,不懂的不要随便去答。孔子不是有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运用到专业面试当中,“是知也”。
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准备一下自己的作品集,面试的时候,有些专业的导师还是挺看重作品集的。如果你的作品集还比较牛逼,肯定会为你的面试加分。当然如果导师们没作要求,你又对自己作品集不够自信,就不用拿出来承担导师们看不上的风险了。
3.英语面试:占复试总分比重的10%
也先模拟一下现场:排队等候,一个老师,一个教室,老师与你隔着一张书桌对坐,先打招呼,然后自我介绍,再老师提问,最后要你读一小段文章,全程用英语,这是英语面试的一个情景。
老师提问也非常简单,比如你的导师是谁?你选择的是什么专业?你有什么爱好?你去过一些什么地方?对哪个地方比较感兴趣?等等等等。听不懂老师的提问也没有关系,他/她会努力想办法让你听懂,实在不懂得回答某个地方或词语,用汉语回答也没问题。难度不大,也不会在这个环节卡学生,愉快体验就好。
三、总结和建议
看完以上介绍,是不是觉得比初试简单多了?
其实以上这些也都基本是虚的,只要初试考好些,基本上就是导师乐不乐意招你的问题。也就是说复试是走过场为主,和导师建立联系为实。
所以在复试前,最好要找下导师,带上自己的作品集等,走走人情世故。但也没必要傻啦吧唧太low。和导师见面,一方面看的是你这个人的情商怎样,另一方面是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你能在这一次见面中,能给导师较好的印象,基本上导师心里就定了个谱了;只要理论考得不是太差劲,面试也就没啥问题。
结语
考研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与尔同求索。
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希望小伙伴们顺利冲进复试,那时再来看看我说的这些经验,相信会有帮助的。
如还有关于复试的问题,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 |
个人微信公众号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