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电影及导演们
东南亚地理位置上讲是位于亚洲东南部,它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电影实际上传入东南亚的时间并不晚,大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陆续的传入当时还是殖民地的东南亚各国。在西方电影的影响下,东南亚各国也开始制作电影,但多数是由外国人主导拍摄的,后来本国的电影人逐步的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后来二战爆发东南亚各国的电影发展陷入停滞,战争结束后,电影重新经历了复苏和发展。虽然东南亚的电影发展不及亚洲的电影大国像中国,日本和韩国,但是他们在世界电影版图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同时必然也会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当然本文对东南亚的电影史不做过多的阐述,主要还是介绍一些优秀的东南亚的优秀电影和它们的电影人们,权当是给电影爱好者一个参考,观看上多一份选择。
泰国篇
谈到泰国电影,我们无法绕开《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及其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10年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在众多名导和大师的影片夹击中突围一举夺得金棕榈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灵魂出窍,鬼猴附身,神话故事中鲶鱼和公主。 实际上,我们很难在影片中理出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和脉络,影片同时融合了宗教、哲学与文化,探讨生与死的轮回,意向化的镜头神秘而深奥,观众更多是随着导演的镜头沉浸其中,唯有用心体会。
阿彼察邦的电影基本上是固定机位,喜欢固定机位拍摄的导演还有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台湾的侯孝贤,瑞典的罗伊·安德森和比利时的香特尔·阿克曼,但阿彼察邦拍出了自己的特点,让其影片有别于他们而独树一帜。看阿彼察邦的影片,我们会更多的会联想到蔡明亮的影片,阿彼察邦也在他最推崇的影片中提到过蔡明亮的《不散》,但他们的影片又有不同。蔡明亮的影片的节奏也是出奇的慢,如他在1994年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封神的《爱情万岁》,让观众无时无刻感到炎热和潮湿的《天边一朵云》,尤其是2013年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大奖《郊游》(其中的连续的几个十几分钟主角一动不动的站着镜头让观众只能挠墙),但观者能感受到其暗流涌动, 和影片主人公在无奈的生活中无力的活着的状态的感同身受。然而,阿彼察邦的影片的特点是静,静的让观看者慢慢的品味中影片带来的静谧和意境, 我认为和其风格最接近的是日本的河濑直美。他的2006年的影片《综合征与一百年》也是一样的节奏,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演似乎一样但又有细微差别的故事,医院这个载体似乎在时空变换中起着一定的医治作用,又似乎在述说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弊端。影片就在种种似是而非的情境中慢慢的流淌,让观众只能感受而发现向别人转述和阐释只能是徒劳。
阿彼察邦最近的影片是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幻梦墓园》(当然影片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招致影迷的诟病,认为其品质超过好多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幻梦墓园》秉承了阿彼察邦影片一贯的特点,而且影片提到士兵得了一种嗜睡症更加拉慢了影片的节奏,但电影中用来治疗士兵嗜睡症的多种颜色变换的弧形霓虹灯管又给影片增加了神秘性,实际上阿彼察邦的影片有很多的政治隐喻,他最近也表示《幻梦墓园》可能是他最后一部在泰国拍片,考虑到国内的拍片环境,他可能像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一样,选择到国外拍片,希望他能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也能拍出一样水准的影片以饗影迷, 就像阿巴斯在法国拍出的《合法副本》和日本拍出的《如沐爱河》一样,不要让影迷失望。
越南篇
法籍越南天才导演陈英雄把越南电影带入了国际的视野,他的影片《三轮车夫》荣获1995年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影迷了解他的电影多半是由这部影片开始的,但很多国人选择看这部电影可能更多是源于梁朝伟的出演而不是因为陈英雄的大名。笔者认为,电影提供一个窗口去了解一个国家,要了解越南的影迷不妨看一看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这两部影片都对越南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陈英雄在《三轮车夫》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提跟拍长镜头,以三轮车夫的视角铺陈故事,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为了生活铤而走险,从崩溃到绝望。
其实《三轮车夫》之前,陈英雄在1993年就交出了一部不错的作品《青木瓜之味》,但此片和《三轮车夫》完全不同,它有着阿巴斯或侯孝贤影片的影子,影片带着东方式的温婉内敛,静谧,节奏和缓,不疾不徐的讲述着一个十几岁到别人家做佣人, 先后经历两个家庭,最终收获爱情和幸福的一个女子的故事,影片像一则散文,让观者难以释卷。
这两部影片的成功让陈英雄蜚声国际影坛,当影迷在期待他下一次爆发的时候,他却在2008年带来了《伴雨行》,影片却遭遇了滑铁卢,虽然影片有美, 韩, 日和越的影星护航,但却没有挽救影片的颓势,原因是他玩的风格化有些过了而让影片失控了, 墨绿色的画面,不停歇的雨,呢喃的角色, 这些不是陈英雄的强项, 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2010年,陈英雄拍出了后来口碑两极的《挪威的森林》,影片在开拍之前就收到了极高的关注度,除了陈英雄,更多的是因为原作者村上春树,这也成了影片最后成为观影者之间争执的缘由, 当然经典畅销书改编的电影,评论两极是很难避免的, 但至少我认为陈英雄算是交出了一份及格偏上的试卷。
他最新的影片是还没有上映的《永恒》,法国演员和法语对白,希望他能重振雄风,回到他拍《三轮车夫》的状态, 我们拭目以待吧。。。
另一个我们要提到的越南导演是东尼·包,和陈英雄相似,东尼.包两岁就移居美国,在国外学习,后回到越南拍片。可以说,他给越南电影带来了鲜有的活力,这里我们要提到他的代表作1999年的《恋恋三季》。他采用了三个平行发展的故事,用唯美的影像和色彩讲述着普通人的情感, 片中贯穿着民族性的音乐, 表意的镜头让影片充满了诗一样的质地, 尤其影片最后漫天飞舞的红花, 将影片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在每个影迷的心中永远定格。但是此后,似乎东尼.包没有再交出其它作品,非常的可惜,让我们翘首期盼并希望我们的等待是值得的。
菲律宾篇
把菲律宾电影带进国际的视野的,我们要感谢布里兰特·曼多萨, 2008年他带着《情欲电影院》(《高潮满座》)来到了第61届戛纳电影节,这也开始了他在戛纳的幸运之旅。在《情欲电影院》中,布里兰特·曼多萨用用泛黄的画面,充满菲律宾生活气息的镜头语言描写了经营着一家色情电影院的一家人的情感纠葛和冲突, 大当家老公的背叛,二当家的护士理想的背离, 领养孩子性向和情感,每一幕都在色情电影院上演着,这一家似乎是菲律宾社会的一个缩影。
看布里兰特·曼多萨电影, 不由的想到香港陈果的电影像《榴莲飘飘》,《细路祥》,都让我们感受到市井的气息, 生活的画面扑面而来。我个人认为《情欲电影院》是布里兰特·曼多萨最好的作品, 后来他的作品也没有超越。 戛纳电影节的确是布里兰特·曼多萨的福地, 2009年他凭着《基纳瑞》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夺得了最佳导演奖, 影片几乎用白描的手法绘出了菲律宾警察和黑道勾结一起干着绑架,轮J,杀人,肢解的勾当,并且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被动地经历着这一切,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后,他虽然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但我们知道他的生活从此被改变了。
《基纳瑞》之后,2016年第69届戛纳电影节他的《罗萨妈妈》再次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并且最后杰克琳·乔斯爆冷击败呼声最高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夺得影后桂冠, 我目前还没有机会看到影片,不好做过多评价。
缅甸篇
没有赵德胤可能影迷对缅甸电影的关注不会像现在一样, 提到赵德胤我们可能更多给他贴的标签是侯孝贤的弟子,的确赵德胤一直在台湾学习电影,深得侯孝贤的教导和提拔。他的2014年的电影《冰毒》在爱丁堡影展获得了最佳影片,还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他用粗粝,质朴的影像描写了一个本地农民和一个被卖到异乡回国奔丧的女子合伙帮人运送毒品,最后女子被抓,他逃脱,回家后吸食了冰毒后癫狂舞蹈的画面非常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影片最后他用来做抵押而赊来摩托车的牛被宰杀,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一个宰杀牛的长镜头,这是我看的最有震撼力的镜头之一。
他的影片多少有贾樟柯的影子,贾樟柯在他的初期的影片《小武》,《站台》和《任逍遥》中同样用细腻的笔触关怀着底层人民的生活,当然不可否认贾樟柯后来的影片多了一分细致和主流,缺少了以前的质朴和灵气, 这可能也是为了多方面考虑的无奈之举。喜欢赵德胤的影片,我还建议大家不妨看看刁亦男的《制服》和《夜车》。我也承认他获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不错, 但有了太多明星的加盟,而且还考虑一些过审,商业的客观因素,不如他前两部影片那样的惊艳。赵德胤今年最新的作品是《再见瓦城》,影片也入围了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希望影片能有所斩获。
结束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导演,还有比较不错的是新加坡的巫俊峰, 他的《监狱学警》还无缘见到,单看预告片还是值得期待的。诚如开篇我讲的,本文只是选择性的推荐给大家几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优秀影片,目的不是要深入的探讨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发展,只是分享大家一些我认为还不错的影片,让影迷朋友对东南亚电影有一些认识,当然喜不喜欢完全取决于个人。说一点题外话,这一段时间我也看了一些国内电影爱好者拍的微电影还有网络大电影,其中一些电影的某个部分还是拍的不错的。这些电影人可能缺的是被人慧眼识珠的机遇, 希望几年以后这里面也能出现几个贾樟柯,昆汀,奥逊·威尔斯,戈达尔,特吕弗,史蒂文·索德伯格。。。处女作长片就能震惊世界影坛。
泰国篇
谈到泰国电影,我们无法绕开《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及其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10年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在众多名导和大师的影片夹击中突围一举夺得金棕榈大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灵魂出窍,鬼猴附身,神话故事中鲶鱼和公主。 实际上,我们很难在影片中理出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和脉络,影片同时融合了宗教、哲学与文化,探讨生与死的轮回,意向化的镜头神秘而深奥,观众更多是随着导演的镜头沉浸其中,唯有用心体会。
![]() |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剧照 |
阿彼察邦的电影基本上是固定机位,喜欢固定机位拍摄的导演还有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台湾的侯孝贤,瑞典的罗伊·安德森和比利时的香特尔·阿克曼,但阿彼察邦拍出了自己的特点,让其影片有别于他们而独树一帜。看阿彼察邦的影片,我们会更多的会联想到蔡明亮的影片,阿彼察邦也在他最推崇的影片中提到过蔡明亮的《不散》,但他们的影片又有不同。蔡明亮的影片的节奏也是出奇的慢,如他在1994年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封神的《爱情万岁》,让观众无时无刻感到炎热和潮湿的《天边一朵云》,尤其是2013年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大奖《郊游》(其中的连续的几个十几分钟主角一动不动的站着镜头让观众只能挠墙),但观者能感受到其暗流涌动, 和影片主人公在无奈的生活中无力的活着的状态的感同身受。然而,阿彼察邦的影片的特点是静,静的让观看者慢慢的品味中影片带来的静谧和意境, 我认为和其风格最接近的是日本的河濑直美。他的2006年的影片《综合征与一百年》也是一样的节奏,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演似乎一样但又有细微差别的故事,医院这个载体似乎在时空变换中起着一定的医治作用,又似乎在述说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弊端。影片就在种种似是而非的情境中慢慢的流淌,让观众只能感受而发现向别人转述和阐释只能是徒劳。
![]() |
《综合征与一百年》剧照 |
阿彼察邦最近的影片是入围2015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幻梦墓园》(当然影片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招致影迷的诟病,认为其品质超过好多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幻梦墓园》秉承了阿彼察邦影片一贯的特点,而且影片提到士兵得了一种嗜睡症更加拉慢了影片的节奏,但电影中用来治疗士兵嗜睡症的多种颜色变换的弧形霓虹灯管又给影片增加了神秘性,实际上阿彼察邦的影片有很多的政治隐喻,他最近也表示《幻梦墓园》可能是他最后一部在泰国拍片,考虑到国内的拍片环境,他可能像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一样,选择到国外拍片,希望他能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也能拍出一样水准的影片以饗影迷, 就像阿巴斯在法国拍出的《合法副本》和日本拍出的《如沐爱河》一样,不要让影迷失望。
![]() |
《幻梦墓园》剧照 |
越南篇
法籍越南天才导演陈英雄把越南电影带入了国际的视野,他的影片《三轮车夫》荣获1995年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影迷了解他的电影多半是由这部影片开始的,但很多国人选择看这部电影可能更多是源于梁朝伟的出演而不是因为陈英雄的大名。笔者认为,电影提供一个窗口去了解一个国家,要了解越南的影迷不妨看一看香港导演许鞍华的《投奔怒海》,这两部影片都对越南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陈英雄在《三轮车夫》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提跟拍长镜头,以三轮车夫的视角铺陈故事,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的艰辛,为了生活铤而走险,从崩溃到绝望。
![]() |
《三轮车夫》剧照 |
其实《三轮车夫》之前,陈英雄在1993年就交出了一部不错的作品《青木瓜之味》,但此片和《三轮车夫》完全不同,它有着阿巴斯或侯孝贤影片的影子,影片带着东方式的温婉内敛,静谧,节奏和缓,不疾不徐的讲述着一个十几岁到别人家做佣人, 先后经历两个家庭,最终收获爱情和幸福的一个女子的故事,影片像一则散文,让观者难以释卷。
![]() |
《青木瓜之味》剧照 |
这两部影片的成功让陈英雄蜚声国际影坛,当影迷在期待他下一次爆发的时候,他却在2008年带来了《伴雨行》,影片却遭遇了滑铁卢,虽然影片有美, 韩, 日和越的影星护航,但却没有挽救影片的颓势,原因是他玩的风格化有些过了而让影片失控了, 墨绿色的画面,不停歇的雨,呢喃的角色, 这些不是陈英雄的强项, 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 |
《伴雨行》剧照 |
2010年,陈英雄拍出了后来口碑两极的《挪威的森林》,影片在开拍之前就收到了极高的关注度,除了陈英雄,更多的是因为原作者村上春树,这也成了影片最后成为观影者之间争执的缘由, 当然经典畅销书改编的电影,评论两极是很难避免的, 但至少我认为陈英雄算是交出了一份及格偏上的试卷。
![]() |
《挪威的森林》剧照 |
他最新的影片是还没有上映的《永恒》,法国演员和法语对白,希望他能重振雄风,回到他拍《三轮车夫》的状态, 我们拭目以待吧。。。
另一个我们要提到的越南导演是东尼·包,和陈英雄相似,东尼.包两岁就移居美国,在国外学习,后回到越南拍片。可以说,他给越南电影带来了鲜有的活力,这里我们要提到他的代表作1999年的《恋恋三季》。他采用了三个平行发展的故事,用唯美的影像和色彩讲述着普通人的情感, 片中贯穿着民族性的音乐, 表意的镜头让影片充满了诗一样的质地, 尤其影片最后漫天飞舞的红花, 将影片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在每个影迷的心中永远定格。但是此后,似乎东尼.包没有再交出其它作品,非常的可惜,让我们翘首期盼并希望我们的等待是值得的。
![]() |
《恋恋三季》剧照 |
菲律宾篇
把菲律宾电影带进国际的视野的,我们要感谢布里兰特·曼多萨, 2008年他带着《情欲电影院》(《高潮满座》)来到了第61届戛纳电影节,这也开始了他在戛纳的幸运之旅。在《情欲电影院》中,布里兰特·曼多萨用用泛黄的画面,充满菲律宾生活气息的镜头语言描写了经营着一家色情电影院的一家人的情感纠葛和冲突, 大当家老公的背叛,二当家的护士理想的背离, 领养孩子性向和情感,每一幕都在色情电影院上演着,这一家似乎是菲律宾社会的一个缩影。
![]() |
《情欲电影院》剧照 |
看布里兰特·曼多萨电影, 不由的想到香港陈果的电影像《榴莲飘飘》,《细路祥》,都让我们感受到市井的气息, 生活的画面扑面而来。我个人认为《情欲电影院》是布里兰特·曼多萨最好的作品, 后来他的作品也没有超越。 戛纳电影节的确是布里兰特·曼多萨的福地, 2009年他凭着《基纳瑞》在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上夺得了最佳导演奖, 影片几乎用白描的手法绘出了菲律宾警察和黑道勾结一起干着绑架,轮J,杀人,肢解的勾当,并且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被动地经历着这一切,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后,他虽然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但我们知道他的生活从此被改变了。
![]() |
《基纳瑞》剧照 |
《基纳瑞》之后,2016年第69届戛纳电影节他的《罗萨妈妈》再次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并且最后杰克琳·乔斯爆冷击败呼声最高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夺得影后桂冠, 我目前还没有机会看到影片,不好做过多评价。
缅甸篇
没有赵德胤可能影迷对缅甸电影的关注不会像现在一样, 提到赵德胤我们可能更多给他贴的标签是侯孝贤的弟子,的确赵德胤一直在台湾学习电影,深得侯孝贤的教导和提拔。他的2014年的电影《冰毒》在爱丁堡影展获得了最佳影片,还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他用粗粝,质朴的影像描写了一个本地农民和一个被卖到异乡回国奔丧的女子合伙帮人运送毒品,最后女子被抓,他逃脱,回家后吸食了冰毒后癫狂舞蹈的画面非常有冲击力和感染力。。。影片最后他用来做抵押而赊来摩托车的牛被宰杀,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一个宰杀牛的长镜头,这是我看的最有震撼力的镜头之一。
![]() |
《冰毒》剧照 |
他的影片多少有贾樟柯的影子,贾樟柯在他的初期的影片《小武》,《站台》和《任逍遥》中同样用细腻的笔触关怀着底层人民的生活,当然不可否认贾樟柯后来的影片多了一分细致和主流,缺少了以前的质朴和灵气, 这可能也是为了多方面考虑的无奈之举。喜欢赵德胤的影片,我还建议大家不妨看看刁亦男的《制服》和《夜车》。我也承认他获柏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也不错, 但有了太多明星的加盟,而且还考虑一些过审,商业的客观因素,不如他前两部影片那样的惊艳。赵德胤今年最新的作品是《再见瓦城》,影片也入围了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希望影片能有所斩获。
结束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导演,还有比较不错的是新加坡的巫俊峰, 他的《监狱学警》还无缘见到,单看预告片还是值得期待的。诚如开篇我讲的,本文只是选择性的推荐给大家几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优秀影片,目的不是要深入的探讨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发展,只是分享大家一些我认为还不错的影片,让影迷朋友对东南亚电影有一些认识,当然喜不喜欢完全取决于个人。说一点题外话,这一段时间我也看了一些国内电影爱好者拍的微电影还有网络大电影,其中一些电影的某个部分还是拍的不错的。这些电影人可能缺的是被人慧眼识珠的机遇, 希望几年以后这里面也能出现几个贾樟柯,昆汀,奥逊·威尔斯,戈达尔,特吕弗,史蒂文·索德伯格。。。处女作长片就能震惊世界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