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靠谱吗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时候会谈及来访者的儿时记忆,当来访者对于记忆中的事件耿耿不能忘怀、陷于恐惧或痛苦万分时,一些咨询师会以为是唤醒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似乎为找到来访者内心痛苦的答案而长舒一口气。然而,心理学家认为,事实上,记忆并不一定靠谱。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大脑中,海马体是个加工场所,海马与海马旁回各司其职,其中,海马旁回对正确信息产生更大的反应,而且海马旁回判断对错的标准不是信息的真假,而是信息的熟悉程度。即:当一个信息足够熟悉,哪怕它完全虚假完全错误,我们也可能把它当做真实的记忆予以保存。 这样的实验解释了在生活中讲述的儿时故事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 一位朋友,提及小时候母亲孩子太多,生下她是第五个孩子,母亲根本不想要她,就把她扔了出去,奶奶知道了,就把她抱回家抚养,与妈妈不住一起。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是狠毒的妇人,从来都不喜欢她,对她总是横眉冷对。有一次,她端着碗站在院子里看着妈妈给姐姐们盛饭,她也伸出碗想吃,但妈妈没有给她,她只好哭着回到奶奶身边。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位朋友委屈的泪水一直不停地流着,声音哽咽。在她的记忆中,哪怕后来母亲接她回去,也是为了给世人看,不想落个抛弃女儿的坏名声而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这位朋友的姐姐谈及母亲时,说自己的母亲是温柔、忍耐、宽厚之人,对于妹妹曾经那样不可理喻地对待母亲,母亲都默默忍受了。在姐姐看来,母亲对于儿女的付出,是无人能及的,妹妹自己也是一位母亲,但无法象母亲一样无私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更做不到象母亲一样从不抱怨。 亲生姐妹两个人对于母亲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在后来的一些谈话中,得到一些解释,这位女性的奶奶与母亲关系极不融洽,在来访者的回忆中,奶奶经常在她面前念叨母亲的种种不孝敬的故事,不疼爱儿女的行为。 如果用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来解释的话,母亲不疼爱女儿的信息被奶奶讲了很多遍,哪怕它是完全虚假的,对于这位来访者来说,也可能把它当做真实的记忆予以保存了。 而这个过程,对于保存记忆的人来说,自己并不知情。这样就会更加确信自己的记忆是真实的。 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因父母之间的纠葛使自己痛苦不堪前来咨询。她的痛苦是,自己的父亲是无赖,无能却不安分,因病呆在家里不干活,还每天都翻新花样的欺负母亲。而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为了养活她和弟弟妹妹们,忍辱负重。家中所有的生活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承担,她吃遍了世界上的苦,却换来游手好闲的父亲的欺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一直在干活,却一直忍受着父亲的谩骂和殴打。
现在她已经成家,想把母亲接出来过好日子,母亲却碍于传统观念不愿离婚。这样她一直被母亲的痛苦所影响,无法解脱。 在咨询室里,这位来访者过去的记忆和现实事件的讲述,一直穿插于咨询中,咨询师终于发现来访者的母亲并不象她认为的那样伟大,这位母亲内心的怨恨与不满,充斥了整个人生,而且把这些负面的能量从小到大一直不停地灌输给女儿,在女儿的世界里,这一切就是真的,完全蒙蔽了女儿的视听。
这位女儿,也看不到父亲尽全力把孩子们都送到大学里;看不到偏执的母亲与全村人都关系紧张。她看到的就是母亲看到的,她听到的也是母亲听到的。这一切太熟悉了,熟悉到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咨询师一点一点帮她探及真相,一点一点剥离记忆中构建的假象,终于有一天她说:“我明白了,是妈妈把她对世界的理解变成了我的记忆,我的痛苦是妈妈对于世界的感受。” 听到这句话,咨询师知道原来的假象开始瓦解了,女儿与母亲开始分化了,边界感,使母亲带给女儿的痛苦开始减轻。 甄别记忆的真实性,试图去挣脱我们曾经固化了的对世界的认知,因为记忆不一定靠谱。如果理解了这些记忆是如何来的,可能会重新看待眼前的世界,可能会跳出痛苦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