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看动漫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
这句被无数人用烂了的签名,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能派得上用场。
前几天家人在讨论我毕业后的去向,我谈到自己想去上海试一试,家人一致持反对态度,称女孩子最图的是安稳,应该回家乡。家乡是四线小城市,而我在念书这块比较不争气,没能搏回一个“211”“985”的头衔,甚至连本专业也是在我入学半年后才升了一本。对于不想考研的我来说,他们给的建议是比较妥帖的。然我一句“我根本不适合当老师,我肚子里没货”激怒了妈妈,她反唇相讥道:“整天想着动漫、小说,也不看看专业课书!”
我怔忪,其实我在校时是时常捧着本书来看,不过也确实不是专业书,动漫于她而言,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
诚然,动漫于我的就业、未来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可我从来不曾觉得动漫和哲学、文学有什么区别,而这些,从世俗角度来看,都是“无益”的,只有热爱它们的人,或许才能从中体味到一二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我们现在还有好多人对动漫的认知都停留在“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的层面,殊不知,越来越多大龄青年都乐意在闲暇之余点开一部动漫慢慢品鉴。
扯回正题,我们为什么爱看动漫。
其实这种问题也类似于“为什么我们爱读书”“为什么我们爱跳舞、画画、XX”,没有什么不同,没有谁更高级一点,没有谁该被谁打压、取笑,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而非“使得人成为人的本身”,不知是否变相地使教育异化,说到底,我们人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改造社会的工具,每每思及此,有种莫名的悲哀感。读书总能被视为高尚的举动,而看动漫的人则显得格外异类,被称“不务正业”。可是说到底,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得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变得聪颖、善良、宽容、美好吗?可是不少好动漫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享受和启发是不输于读书的。当然,这并不代表看动漫可以代替读书,只是说,爱看动漫并非是件丢脸的事,若你能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并且真的能从动漫中汲取到一些你不曾见过、不曾拥有的美丽品质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又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呢?
又偏题了。这次真正回归主题。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动漫的画面和人物造型都是美轮美奂的,当然不否认有些动漫的画风和人物形象采取的是猎奇风格(那也是一部分观众喜爱的类型),人都有趋于完美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完美”中自然包含了“美”这一概念,看见动漫里美型的人物和华丽的布景,亦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委屈、感到不公,在打开动漫后,欣赏到映入眼帘的绝美画面,怕任谁都会会心一笑。
当然,这只是最表层的理由。
我不太赞同有些观众的“我从XX中看到了人生”“看完了XX像是过完了一生”的态度,纵然世界观、剧情的设定再怎样撼动人心,纵然感情戏再怎样令人动容,动漫里的人生也终究不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在屏幕外只能唏嘘哀嚎或者扼腕叹息,会失落一段时间,会因为感同身受痛哭一场,却也不能说那就是我们的一生。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通过动漫,看到了太多太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抉择、不同的生活态度,动漫里的每件事都充满了戏剧性,可谁又能说,不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零星半点我们自己的身影呢?
“共鸣”和“感动”怕是最好的解释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零之镇魂曲》响彻的一刹那会在脑中回想起鲁路修倒在娜娜莉怀中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的场面而失声痛哭?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音无和奏的身影慢慢从ED里消散时心中一片怅惘?为什么那么没下限没节操的银他妈惹来那么多人在b站的弹幕里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刷着“愿用一生节操换银他妈永不完结”?又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数码宝贝第一季最后一集中美美的帽子飞起来的瞬间泪目,跟着bgm唱起了“无限大”?
说是情怀吗?还是感动?
都是,也都不完全是。
我们现实中太多人说着冠冕堂皇的话,也太多人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渐渐丢失了初心,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是难以坚持自己的梦想走到最后的,内因、外因皆有,可在与旁人叙旧时,老友问你一句“当时不是说要去创业吗?”或者“说好的一起去国外留学然后一起当个画家呢?”,我们笑笑,“呵,儿时说的,谁还会当真呢?”如诗所言,“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
可是,是不是在夜深加班回家的小路上,在公园看到稚嫩的孩子在林荫道上肆无忌惮地奔跑时,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心呢?要是还是孩童多好,还能说着大言不惭的话,还能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喜爱的事。而不是麻木不仁地告诉自己,努力挣钱才是王道,情怀都是拿来骗人的。
每个人都有伪装出来的一面。我们做给别人看,不愿展现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给他人,却又渴求着能有那么一个人会来抽丝剥茧,会来揭开我们的面纱,看到里面的内核,冲我们喊一声,你还是那个傻瓜啊!
动漫里的人全是傻瓜。
鲁路修是,银桑是,音无是,面码是,楪祈是,统统都是。哪怕会流露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哪怕会萌生出一些晦暗的想法,到底也是那么的真实。他们会脆弱,会有些陋习,会做出一些观众无法理解的举动,但是那确实是他们自己所想啊!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人的,也许很平凡,但是至少还能保留住那份温存的热血,至少还能做到在濒临崩溃时,在快要走向歧途时悬崖勒马,自己救赎自己。
不是艳羡他们善良、温柔、强大、美好,是羡慕他们经历过一切后仍能保持这些可贵的品性,因为我们现实中,已经太过难能可贵了,被各种挫折、不公平折磨得近乎冷情的我们在看完一部动漫后掩面而泣,然后揪紧自己的衣襟,暗暗在心底叩击自己的灵魂,告诉自己,你千万不能变,要守住自己的心,做不到成为他们这样的人,至少要做回当初纯真的自己。
不去嘲笑那些热血青年,这世上真的有很多是为了让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的人的,也有很多平时看上去毫不起眼却安守着自己的小小幸福,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到很多人的人的。
动漫让我们相信,这些人,从来不是虚幻的,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着的。
比我们优秀的人数不胜数,若是一味较真,拿自己去与各路大神相比较,怕内心再强大的人也无法稳住自己的脚步走下去吧。我们有很多潜质,可在看过动漫里人物的人生后,我们会试图走进自己的内心,发现这些潜质,找到它们,最终自己长成一棵自己小小世界里的参天大树。
刚开始看动漫的时候,我多么想成为那些主人公。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片量的增加,我越来越追求成为我自己。
动漫对于我的启发实在功不可没,所以,其实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理由,看动漫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有可能从头至尾什么也没得到,但是,热血一场,感动一场,欢笑过一场,也值了。
我真心喜爱看动漫的人们,他们也许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窘迫,他们也许并没有什么傲人的成就,他们也许傻不拉叽很多事都做不成功,但是,我想,他们应该都是内心温柔的人。
啊,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突发奇想写了这篇文章,后来想想,妈妈不理解又怎样,自己明白有些道理不就好了吗?我自欺欺人也做不到啊,就像现在,明明打算翻来《为什么读经典》的扉页,我却情不自禁点开了缓存好的《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第一集一样~看来爱动漫还是胜过爱书~
没辙啊没辙,也感谢伟大的人类发明了动漫、电影、书,这三样我真的没辙。
这句被无数人用烂了的签名,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能派得上用场。
前几天家人在讨论我毕业后的去向,我谈到自己想去上海试一试,家人一致持反对态度,称女孩子最图的是安稳,应该回家乡。家乡是四线小城市,而我在念书这块比较不争气,没能搏回一个“211”“985”的头衔,甚至连本专业也是在我入学半年后才升了一本。对于不想考研的我来说,他们给的建议是比较妥帖的。然我一句“我根本不适合当老师,我肚子里没货”激怒了妈妈,她反唇相讥道:“整天想着动漫、小说,也不看看专业课书!”
我怔忪,其实我在校时是时常捧着本书来看,不过也确实不是专业书,动漫于她而言,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
诚然,动漫于我的就业、未来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可我从来不曾觉得动漫和哲学、文学有什么区别,而这些,从世俗角度来看,都是“无益”的,只有热爱它们的人,或许才能从中体味到一二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我们现在还有好多人对动漫的认知都停留在“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的层面,殊不知,越来越多大龄青年都乐意在闲暇之余点开一部动漫慢慢品鉴。
扯回正题,我们为什么爱看动漫。
其实这种问题也类似于“为什么我们爱读书”“为什么我们爱跳舞、画画、XX”,没有什么不同,没有谁更高级一点,没有谁该被谁打压、取笑,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的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成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而非“使得人成为人的本身”,不知是否变相地使教育异化,说到底,我们人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改造社会的工具,每每思及此,有种莫名的悲哀感。读书总能被视为高尚的举动,而看动漫的人则显得格外异类,被称“不务正业”。可是说到底,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得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变得聪颖、善良、宽容、美好吗?可是不少好动漫带给人们的精神上的享受和启发是不输于读书的。当然,这并不代表看动漫可以代替读书,只是说,爱看动漫并非是件丢脸的事,若你能坦然接受这一事实并且真的能从动漫中汲取到一些你不曾见过、不曾拥有的美丽品质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又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呢?
又偏题了。这次真正回归主题。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动漫的画面和人物造型都是美轮美奂的,当然不否认有些动漫的画风和人物形象采取的是猎奇风格(那也是一部分观众喜爱的类型),人都有趋于完美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完美”中自然包含了“美”这一概念,看见动漫里美型的人物和华丽的布景,亦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委屈、感到不公,在打开动漫后,欣赏到映入眼帘的绝美画面,怕任谁都会会心一笑。
当然,这只是最表层的理由。
我不太赞同有些观众的“我从XX中看到了人生”“看完了XX像是过完了一生”的态度,纵然世界观、剧情的设定再怎样撼动人心,纵然感情戏再怎样令人动容,动漫里的人生也终究不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在屏幕外只能唏嘘哀嚎或者扼腕叹息,会失落一段时间,会因为感同身受痛哭一场,却也不能说那就是我们的一生。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通过动漫,看到了太多太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抉择、不同的生活态度,动漫里的每件事都充满了戏剧性,可谁又能说,不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零星半点我们自己的身影呢?
“共鸣”和“感动”怕是最好的解释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零之镇魂曲》响彻的一刹那会在脑中回想起鲁路修倒在娜娜莉怀中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的场面而失声痛哭?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音无和奏的身影慢慢从ED里消散时心中一片怅惘?为什么那么没下限没节操的银他妈惹来那么多人在b站的弹幕里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刷着“愿用一生节操换银他妈永不完结”?又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数码宝贝第一季最后一集中美美的帽子飞起来的瞬间泪目,跟着bgm唱起了“无限大”?
说是情怀吗?还是感动?
都是,也都不完全是。
我们现实中太多人说着冠冕堂皇的话,也太多人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中渐渐丢失了初心,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是难以坚持自己的梦想走到最后的,内因、外因皆有,可在与旁人叙旧时,老友问你一句“当时不是说要去创业吗?”或者“说好的一起去国外留学然后一起当个画家呢?”,我们笑笑,“呵,儿时说的,谁还会当真呢?”如诗所言,“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
可是,是不是在夜深加班回家的小路上,在公园看到稚嫩的孩子在林荫道上肆无忌惮地奔跑时,有那么一点点不甘心呢?要是还是孩童多好,还能说着大言不惭的话,还能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喜爱的事。而不是麻木不仁地告诉自己,努力挣钱才是王道,情怀都是拿来骗人的。
每个人都有伪装出来的一面。我们做给别人看,不愿展现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给他人,却又渴求着能有那么一个人会来抽丝剥茧,会来揭开我们的面纱,看到里面的内核,冲我们喊一声,你还是那个傻瓜啊!
动漫里的人全是傻瓜。
鲁路修是,银桑是,音无是,面码是,楪祈是,统统都是。哪怕会流露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哪怕会萌生出一些晦暗的想法,到底也是那么的真实。他们会脆弱,会有些陋习,会做出一些观众无法理解的举动,但是那确实是他们自己所想啊!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个人的,也许很平凡,但是至少还能保留住那份温存的热血,至少还能做到在濒临崩溃时,在快要走向歧途时悬崖勒马,自己救赎自己。
不是艳羡他们善良、温柔、强大、美好,是羡慕他们经历过一切后仍能保持这些可贵的品性,因为我们现实中,已经太过难能可贵了,被各种挫折、不公平折磨得近乎冷情的我们在看完一部动漫后掩面而泣,然后揪紧自己的衣襟,暗暗在心底叩击自己的灵魂,告诉自己,你千万不能变,要守住自己的心,做不到成为他们这样的人,至少要做回当初纯真的自己。
不去嘲笑那些热血青年,这世上真的有很多是为了让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的人的,也有很多平时看上去毫不起眼却安守着自己的小小幸福,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到很多人的人的。
动漫让我们相信,这些人,从来不是虚幻的,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着的。
比我们优秀的人数不胜数,若是一味较真,拿自己去与各路大神相比较,怕内心再强大的人也无法稳住自己的脚步走下去吧。我们有很多潜质,可在看过动漫里人物的人生后,我们会试图走进自己的内心,发现这些潜质,找到它们,最终自己长成一棵自己小小世界里的参天大树。
刚开始看动漫的时候,我多么想成为那些主人公。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片量的增加,我越来越追求成为我自己。
动漫对于我的启发实在功不可没,所以,其实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理由,看动漫的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有可能从头至尾什么也没得到,但是,热血一场,感动一场,欢笑过一场,也值了。
我真心喜爱看动漫的人们,他们也许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窘迫,他们也许并没有什么傲人的成就,他们也许傻不拉叽很多事都做不成功,但是,我想,他们应该都是内心温柔的人。
啊,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突发奇想写了这篇文章,后来想想,妈妈不理解又怎样,自己明白有些道理不就好了吗?我自欺欺人也做不到啊,就像现在,明明打算翻来《为什么读经典》的扉页,我却情不自禁点开了缓存好的《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第一集一样~看来爱动漫还是胜过爱书~
没辙啊没辙,也感谢伟大的人类发明了动漫、电影、书,这三样我真的没辙。
来自 豆瓣App
-
洛风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14: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