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情绪化
这几天的新闻里,很关注英国“脱欧”一事。全民公投结束,脱欧的意见略占上风,在全世界掀起一阵旋风。可是旋风没有平息,又有一些投了“脱欧”票的民众反悔,要求再次公投;部分欧盟成员不让了,说要走就快走;又传来消息,说要求再次公投的人数有假……整个就是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扣人心弦。专家们对英国脱欧事件做了种种解读,对中国与世界会有哪些影响,可这事在我看来,就是被一个“情绪化”闹的。
全民公投是首相卡梅伦提出来的。当时他听到一些要求脱欧的声音,很不爽;又料想这些“不和谐之音”绝对成不了气候,就提出干脆若干月以后交给民众来投票决定取舍吧。这就是第一个“情绪化”了。要知道,留在或退出欧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好处和坏处犬牙交错,需要好好研究,权衡轻重,这得让许多专家作周密的考量才能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结论。你让一般的民众去投票,他们凭什么来决定呢?靠直觉?凭意气?随大流?这就给一些巧舌如簧的政客提供了无限空间。卡梅隆本该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让民众们都能知道留在欧盟的好处,而不是用公投这样简单的方式把皮球踢给他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呀。
“情绪化”再次出现在投票脱欧的民众身上。据报道,困扰着这些民众的有移民问题、经济问题和对精英们的反感。掰开来看看。
移民问题,不光英国,整个欧洲都被某种情绪裹挟着。先是同情,大爱无边,打开国门,不少富有同情心的家庭都成了难民收容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难民潮水般涌入欧洲的时候,许多国家都挡不住,不胜重负了。于是个别难民的犯罪事件被夸大、渲染、满天飞。整个难民被妖魔化。更有一系列的恐怖事件,更是让移民们成了潜在的危险分子。一时间把移民看成洪水猛兽来防范的保护主义喧嚣尘上。而经济连年不景气,又使许多英国人认为是低工资的移民抢了他们的饭碗。于是这些人认为,脱离欧盟就能切断移民入英的通道,当然是连手带脚都投票了。
这些年世界经济不景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许多精英成了上层的代言人,而广大民众并没有获得精英们承诺的新技术时代带来的红利。“专家”被称为“砖家”、“教授”被称作“叫兽”,远远不是中国一家的事。因为对精英的失望、反感和厌恶,所以对他们的言论便有了一种逆反心理,你越说我越不信。这回公投也是如此,专家说得越多,许多人越是不相信,“说服”变成了“策反”,岂不奇哉!
“情绪化”还有一个生动的证明。那些后悔投“脱欧”票的人说,原来以为自己投,大多数人不会投,结果出来便傻眼了!原来他们本知道留在欧盟的好处,就是想发泄一下对时势的不满;可都有这种侥幸心理,事情便翻转过来了。
政治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一个以保守稳健为传统的国家却被情绪化逼入了尴尬的境地。老百姓想不到,卡梅隆们怎么没有想到,一场不负责的全民公投,看似“大民主”,实则是撕裂了民族,扩大了分歧,这是对国家的极不负责呀。
至于情绪化在生活里的表现,尤其在网络世界,那事例也多去了。一件事,还没有搞清细节,甚至还没有分辨真假,各种汹涌的“民意”便急吼吼出现了,似乎都想在第一时间表现自己的大义凛然;只要能发泄情绪,对于无辜者的伤害则不在考虑之列。莫让网络成为情绪的垃圾桶,是我们每个网友的责任。
忌情绪化,无论何时、何处、何人。
全民公投是首相卡梅伦提出来的。当时他听到一些要求脱欧的声音,很不爽;又料想这些“不和谐之音”绝对成不了气候,就提出干脆若干月以后交给民众来投票决定取舍吧。这就是第一个“情绪化”了。要知道,留在或退出欧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好处和坏处犬牙交错,需要好好研究,权衡轻重,这得让许多专家作周密的考量才能有一个相对正确的结论。你让一般的民众去投票,他们凭什么来决定呢?靠直觉?凭意气?随大流?这就给一些巧舌如簧的政客提供了无限空间。卡梅隆本该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让民众们都能知道留在欧盟的好处,而不是用公投这样简单的方式把皮球踢给他人。损害的是国家利益呀。
“情绪化”再次出现在投票脱欧的民众身上。据报道,困扰着这些民众的有移民问题、经济问题和对精英们的反感。掰开来看看。
移民问题,不光英国,整个欧洲都被某种情绪裹挟着。先是同情,大爱无边,打开国门,不少富有同情心的家庭都成了难民收容所。可是当越来越多的难民潮水般涌入欧洲的时候,许多国家都挡不住,不胜重负了。于是个别难民的犯罪事件被夸大、渲染、满天飞。整个难民被妖魔化。更有一系列的恐怖事件,更是让移民们成了潜在的危险分子。一时间把移民看成洪水猛兽来防范的保护主义喧嚣尘上。而经济连年不景气,又使许多英国人认为是低工资的移民抢了他们的饭碗。于是这些人认为,脱离欧盟就能切断移民入英的通道,当然是连手带脚都投票了。
这些年世界经济不景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许多精英成了上层的代言人,而广大民众并没有获得精英们承诺的新技术时代带来的红利。“专家”被称为“砖家”、“教授”被称作“叫兽”,远远不是中国一家的事。因为对精英的失望、反感和厌恶,所以对他们的言论便有了一种逆反心理,你越说我越不信。这回公投也是如此,专家说得越多,许多人越是不相信,“说服”变成了“策反”,岂不奇哉!
“情绪化”还有一个生动的证明。那些后悔投“脱欧”票的人说,原来以为自己投,大多数人不会投,结果出来便傻眼了!原来他们本知道留在欧盟的好处,就是想发泄一下对时势的不满;可都有这种侥幸心理,事情便翻转过来了。
政治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一个以保守稳健为传统的国家却被情绪化逼入了尴尬的境地。老百姓想不到,卡梅隆们怎么没有想到,一场不负责的全民公投,看似“大民主”,实则是撕裂了民族,扩大了分歧,这是对国家的极不负责呀。
至于情绪化在生活里的表现,尤其在网络世界,那事例也多去了。一件事,还没有搞清细节,甚至还没有分辨真假,各种汹涌的“民意”便急吼吼出现了,似乎都想在第一时间表现自己的大义凛然;只要能发泄情绪,对于无辜者的伤害则不在考虑之列。莫让网络成为情绪的垃圾桶,是我们每个网友的责任。
忌情绪化,无论何时、何处、何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