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山顶小屋烧烤记
本文微信链接:瑞士山顶小屋烧烤记
去年夏天回到欧洲,探访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
老同学 尚-伊夫 祖上是瑞士Champéry山区的牧民,曾经拥有牛群,过着挤奶,制作奶酪为生的传统瑞士山地牧民生活。他的父母上世纪70年代彻底搬离了祖屋,去了山脚城市。这个山顶木屋渐渐荒废,现在只有在晴朗温暖的夏天,家族成员会回到山顶,进行登山,骑车,烧烤等露营活动。
尚-伊夫热情地邀请我一定要到Champéry山上游览,体验一下朴素的高山生活,当然,烧烤是一天结束时必不可少的活动。
尚-伊夫家族曾有三代人都在这个老木屋里生活过 。现在基本上空空荡荡,但是他们依然每年进行基本的修缮和清洁,这个老木屋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回忆,是他们重要的房产。
老屋的化粪系统很有意思,屋内有简易厕所,管道直通这个土堆。这个正方形台状的土堆是由大量泥土,干稻草和牛粪堆成的。连接管道的地方有一个巨坑。牛粪中含有大量活跃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分解粪便的效率相当之高。一旦坑内的粪便分解发酵完毕,牧民就会将其铲出,分散撒在山里的草地上,这样牧草在肥力作用下长得更好,奶牛们伙食也更好,是一个天然环保的循环系统。
老屋内的大厅,通常普通农户家的百年老屋,所谓厨房和客厅是在一起的。老屋用的灶具是一战时期制造的,烧柴。灶台上有四个圆洞,洞内就是直接的柴火。所以墙上挂的锅都是和灶台配套的标准尺寸,锅底大小刚好通过灶洞,锅沿大小刚好能卡在灶台上。锅底和墙壁都熏得漆黑。这是伊夫家族三代牧民生活过的痕迹。
碗柜和碗碟都是上世纪60年代留下来的,干干净净,伊夫家族的成员每年夏天都会回到老屋使用它们。
在照片的中间,可以看到草坪中间有一条小路。牛群正慢慢悠悠地从牧场出来,一个跟着一个,去山上的草场吃草。牧牛人其实走在最前面,但是牛群的队伍很散漫,可以断断续续拉到两公里那么长。它们认得路。
不一会儿,牛群就缓缓走到了木屋边上吃草,离我们非常近。
我们坐在夏天日暮时分的阳光下,一边喝饮料一边吃烧烤,好不惬意。牛群近在咫尺,牛铃叮叮当当。
我脚边长着类似野生菠菜之类的植物,牛特别喜欢吃,试图越过铁丝网吃它们。我发现了这一点后立刻把周围能找到的野菠菜都拔下来,伸过铁丝网喂给这只牛。就像小时候逛动物园一样。
“ 尚,现在瑞士传统的畜牧业处境如何?“ 莫名其妙,眼前的宁静让我有些不安。
“ 不瞒你说,不太好。现在瑞士几大超市,Migros,Coop,Manor 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垄断,和三四十年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因为如此,奶的价格被压到极其低贱的地步,越来越多的奶农感到绝望,退出畜牧业的家族越来越多。”
“ 而且现在的家族不比从前,从前都是一个大家族,从祖母辈,到父母叔叔阿姨,乃至表兄弟表姐妹都住在一个大农舍里,现在大家族早就分成了各个小家,每户农民都面临人手问题。过去孩子们没得选,只能继承祖业,父母是农民,自己也会当农民。但现在选择多了,自愿继续当农民,牧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都选择学习别的专业,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工作。
尤其是女孩子们。“
“而继续从事祖业的男孩子们,找女朋友和老婆何其艰难。太难了。农民总是一身脏臭,而且农民是没有双休日和假期可言的。农作物和动物,一天都不能没人照顾。哪个女孩子愿意嫁一个这样的人,吃尽苦头?”
“所以你看,很多农妇都是葡萄牙人,东欧人了现在,瑞士的女孩子几乎没有愿意嫁给农民,从事传统农牧业的了。“
我回想起今天上午拜访过的奶酪制作作坊,老板娘就是一个高高壮壮的乌克兰人,讲的法语我几乎听不懂。
“而且我们瑞士的种植业太过单一,大量种植的作物还是中世纪留下来的那几样:土豆,洋葱,玉米,甜菜,胡萝卜。因为这几样都是粗放种植作物,可以靠大型机器来完成工作。一般的牧民除了牛羊,基本上都还从事这几样作物的种植。我们今天路过的平原地带,都是这些东西。但现在时代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展,绿叶菜和果实类蔬菜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瑞士很少自己生产这些,不信你去逛超市,彩椒,西红柿,绿叶菜基本上都是南欧国家和北非进口过来的。这类东西我们基本上靠进口。”
“ 我父母的农民朋友脑袋已经没得改了,都是食古不化,为了一瑞郎也可以打起来。根本很少有人考虑进行产业转型,去学习新的栽培方法,大棚技术,菜农被垄断市场压榨得那么惨,如果农民组成工会,自己成立蔬菜运输公司和供货商,和那些垄断大公司抗衡一下该多好。可惜!也没有人那么做!“
”我表叔在艾格勒的平原地带,依然开着农场,他就种玉米洋葱土豆三样东西,而且玉米是那种用来给牲畜作饲料的品种。我跟他讲了无数遍,超市里的甜玉米全靠进口,两根就卖到4瑞郎,为何不改种价值更高的甜玉米呢?他根本不听我的,依然种饲料玉米。一吨一吨地贱卖。“
“幸好瑞士的法律还算保护农民,只要是瑞士本国的某种作物收获期, 法律会强制超市在那段时期只采购和贩卖瑞士作物。要不然这些农民早就意识到危机,进行产业转型了。”
“我看望表叔一家的时候,经常跟十四岁的表侄一起玩。这孩子将来要继承表叔的农场,而且他本身对农场工作也很有兴趣,很有激情。我跟表叔讲,如果这孩子要继承祖业,一定要供他一路念到大学,去学大学里的农业知识,你这个农场未来才会有希望。你一定一定要听我的啊。“
“ 我们家族的未来就在那孩子身上了。我真的,真的希望表叔能听我这一次。” 尚-伊夫说完这番话,一声长叹。语气里是无尽的遗憾,无尽的期望。
去年夏天回到欧洲,探访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
老同学 尚-伊夫 祖上是瑞士Champéry山区的牧民,曾经拥有牛群,过着挤奶,制作奶酪为生的传统瑞士山地牧民生活。他的父母上世纪70年代彻底搬离了祖屋,去了山脚城市。这个山顶木屋渐渐荒废,现在只有在晴朗温暖的夏天,家族成员会回到山顶,进行登山,骑车,烧烤等露营活动。
尚-伊夫热情地邀请我一定要到Champéry山上游览,体验一下朴素的高山生活,当然,烧烤是一天结束时必不可少的活动。
![]() |
木屋长廊。不难想象尚-伊夫先祖坐在屋檐下点着油灯抽烟筒的样子 |
尚-伊夫家族曾有三代人都在这个老木屋里生活过 。现在基本上空空荡荡,但是他们依然每年进行基本的修缮和清洁,这个老木屋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家族的回忆,是他们重要的房产。
![]() |
屋后是Champéry的青山绿草 |
![]() |
老木屋的化粪系统 |
老屋的化粪系统很有意思,屋内有简易厕所,管道直通这个土堆。这个正方形台状的土堆是由大量泥土,干稻草和牛粪堆成的。连接管道的地方有一个巨坑。牛粪中含有大量活跃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分解粪便的效率相当之高。一旦坑内的粪便分解发酵完毕,牧民就会将其铲出,分散撒在山里的草地上,这样牧草在肥力作用下长得更好,奶牛们伙食也更好,是一个天然环保的循环系统。
![]() |
土堆中间的巨坑 |
![]() |
老式柴火灶和熏黑的墙壁 |
老屋内的大厅,通常普通农户家的百年老屋,所谓厨房和客厅是在一起的。老屋用的灶具是一战时期制造的,烧柴。灶台上有四个圆洞,洞内就是直接的柴火。所以墙上挂的锅都是和灶台配套的标准尺寸,锅底大小刚好通过灶洞,锅沿大小刚好能卡在灶台上。锅底和墙壁都熏得漆黑。这是伊夫家族三代牧民生活过的痕迹。
![]() |
碗柜和壁挂厨具 |
碗柜和碗碟都是上世纪60年代留下来的,干干净净,伊夫家族的成员每年夏天都会回到老屋使用它们。
![]() |
漫山遍野的鲜花 |
![]() |
山间清澈的溪流,远处有牛在溪边饮水 |
![]() |
溪水潺潺 |
![]() |
规规矩矩的牛群 |
在照片的中间,可以看到草坪中间有一条小路。牛群正慢慢悠悠地从牧场出来,一个跟着一个,去山上的草场吃草。牧牛人其实走在最前面,但是牛群的队伍很散漫,可以断断续续拉到两公里那么长。它们认得路。
![]() |
木屋旁的烧烤架,牛饮水的水槽,接的是山顶泉水 |
![]() |
不一会儿,牛群就缓缓走到了木屋边上吃草,离我们非常近。
![]() |
每一只都很漂亮 |
![]() |
简单的烧烤架 |
![]() |
点火开始烤啦 |
![]() |
一边吃一边烤,牛群就在身边 |
我们坐在夏天日暮时分的阳光下,一边喝饮料一边吃烧烤,好不惬意。牛群近在咫尺,牛铃叮叮当当。
![]() |
我脚边长着类似野生菠菜之类的植物,牛特别喜欢吃,试图越过铁丝网吃它们。我发现了这一点后立刻把周围能找到的野菠菜都拔下来,伸过铁丝网喂给这只牛。就像小时候逛动物园一样。
“ 尚,现在瑞士传统的畜牧业处境如何?“ 莫名其妙,眼前的宁静让我有些不安。
“ 不瞒你说,不太好。现在瑞士几大超市,Migros,Coop,Manor 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垄断,和三四十年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因为如此,奶的价格被压到极其低贱的地步,越来越多的奶农感到绝望,退出畜牧业的家族越来越多。”
“ 而且现在的家族不比从前,从前都是一个大家族,从祖母辈,到父母叔叔阿姨,乃至表兄弟表姐妹都住在一个大农舍里,现在大家族早就分成了各个小家,每户农民都面临人手问题。过去孩子们没得选,只能继承祖业,父母是农民,自己也会当农民。但现在选择多了,自愿继续当农民,牧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都选择学习别的专业,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工作。
尤其是女孩子们。“
“而继续从事祖业的男孩子们,找女朋友和老婆何其艰难。太难了。农民总是一身脏臭,而且农民是没有双休日和假期可言的。农作物和动物,一天都不能没人照顾。哪个女孩子愿意嫁一个这样的人,吃尽苦头?”
“所以你看,很多农妇都是葡萄牙人,东欧人了现在,瑞士的女孩子几乎没有愿意嫁给农民,从事传统农牧业的了。“
我回想起今天上午拜访过的奶酪制作作坊,老板娘就是一个高高壮壮的乌克兰人,讲的法语我几乎听不懂。
“而且我们瑞士的种植业太过单一,大量种植的作物还是中世纪留下来的那几样:土豆,洋葱,玉米,甜菜,胡萝卜。因为这几样都是粗放种植作物,可以靠大型机器来完成工作。一般的牧民除了牛羊,基本上都还从事这几样作物的种植。我们今天路过的平原地带,都是这些东西。但现在时代变化,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展,绿叶菜和果实类蔬菜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瑞士很少自己生产这些,不信你去逛超市,彩椒,西红柿,绿叶菜基本上都是南欧国家和北非进口过来的。这类东西我们基本上靠进口。”
“ 我父母的农民朋友脑袋已经没得改了,都是食古不化,为了一瑞郎也可以打起来。根本很少有人考虑进行产业转型,去学习新的栽培方法,大棚技术,菜农被垄断市场压榨得那么惨,如果农民组成工会,自己成立蔬菜运输公司和供货商,和那些垄断大公司抗衡一下该多好。可惜!也没有人那么做!“
”我表叔在艾格勒的平原地带,依然开着农场,他就种玉米洋葱土豆三样东西,而且玉米是那种用来给牲畜作饲料的品种。我跟他讲了无数遍,超市里的甜玉米全靠进口,两根就卖到4瑞郎,为何不改种价值更高的甜玉米呢?他根本不听我的,依然种饲料玉米。一吨一吨地贱卖。“
“幸好瑞士的法律还算保护农民,只要是瑞士本国的某种作物收获期, 法律会强制超市在那段时期只采购和贩卖瑞士作物。要不然这些农民早就意识到危机,进行产业转型了。”
“我看望表叔一家的时候,经常跟十四岁的表侄一起玩。这孩子将来要继承表叔的农场,而且他本身对农场工作也很有兴趣,很有激情。我跟表叔讲,如果这孩子要继承祖业,一定要供他一路念到大学,去学大学里的农业知识,你这个农场未来才会有希望。你一定一定要听我的啊。“
“ 我们家族的未来就在那孩子身上了。我真的,真的希望表叔能听我这一次。” 尚-伊夫说完这番话,一声长叹。语气里是无尽的遗憾,无尽的期望。
![]() |
-
李彦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9 16:26:36
-
noso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8 05:55:55
-
大宝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30 14:32:56
-
李俗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8 23:44:38
-
豆友1399627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4 22:16:47
-
华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1 07:56:04
-
Mr着墨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2 13:24:37
-
汤圆的小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3 23:05:05
-
五弗澜梯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9 23:16:46
-
小蔡蔡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2 11:50:12
-
自然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1 13:22:12
-
Li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0 12:23:06
-
不咸咸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9 10:06:2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8 17:02:56
-
VLI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3 10:54:05
-
zpx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2 17:01:41
-
嘀嗒嘀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2:43:09
-
fmss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7 17:03:29
-
PAGE_455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7 02:34:53
-
小肥咩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22:20:32
-
奔,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15:03:00
-
xingxu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5 20:58:29
-
ccccc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5 11:48:04
-
乐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5 08:35:29
-
Ter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4 17:54:31
-
扯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23:47:48
-
天空bo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23:02:26
-
snowhi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19:57:37
-
我们的时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19:42:15
-
豆友144078965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08:41:56
-
melo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08:08:29
-
励志小清新婶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04:08:17
-
梯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00:27:15
-
x.or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23:22:42
-
Kepl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20:08:03
-
出水小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18:40:2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13:23:33
-
烧饼美人顾云章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13:15:53
-
豆友67496983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07:53:58
-
Jocely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00:13:00
-
牛奶菠萝王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23:49:37
-
旁观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23:47:33
-
moranlly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22:56:27
-
C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9:58:43
-
Z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7:58:37
-
Iv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6:43:09
-
甩不掉的小肚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6:15:59
-
夕颜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5:45:02
-
瑞来克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5:09:51
-
蔬果村的饭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5:05:24
-
Caryyy@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4:42:46
-
枫之回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4:40:24
-
喵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4:39:23
-
醉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4:28:26
-
Estel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4:21:04
-
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4:13:45
-
Mich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1:37:16
-
adelai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0:19:29
-
雷闪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0:09:08
-
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09:12:54
-
格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06:53:26
-
CrownF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00:57:57
-
小小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00:43:33
-
凉苍珶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00:30:46
-
进击的小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3:59:49
-
远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3:10:23
-
暖暖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59:44
-
超级雪松无花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52:41
-
karemah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40:27
-
JJ.leeh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29:50
-
海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25:32
-
jacob-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07:39
-
xus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0:47:08
-
NNNoth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0:44:16
-
kling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0:24:58
-
生机勃勃🉐肉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0:18:15
-
G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8:41:08
-
Pony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8:33:17
-
九尾狐弯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7:38:59
-
lxcypp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7:24:10
-
ronwolf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7:14:01
-
夏天的秀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7:13:35
-
Joy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7:06:42
-
碳酸牙膏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6:32:35
-
夏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5:55:48
-
青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5:06:4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4:55:04
-
夜的海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4:54:30
-
底层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4:52:32
-
二芽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4:48:39
-
胆小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4:37:05
-
nan2001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4:32:22
-
鯨島雾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3:40:07
-
Davir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3:22:40
-
就躺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2:38:15
-
豆友143174847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2:28:26
-
美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1:42:35
-
蓦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1:34: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1:21:36
-
百里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1: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