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告诉你,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我只想告诉你,希望你一切都好
1
她十三岁了,正是邻家有女初长成的时候。
升到初二,个头刚刚达到165cm,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她,走在小城的街上,也开始有了回头率---路过歌舞厅门前的台球案,有人会停下手中的球杆转头看她。她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窃喜,书中读的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电视剧中英雄美人的荡气回肠,在少女的心中,埋下了一粒小的几乎看不到的种子。
这颗种子,也向往春风的呵护。
如同每年期末评语所写的那样,“中等偏上”,似乎就是对她最贴切的评论。论长相,清秀有余、明艳不足,每年学校的文艺汇演,她所幸能够入选班级舞蹈队,却永远不是晚会上最耀眼的那一个;论成绩,她基本能保证班级前十,可一直拿不了第一,虽然语文或者历史的单科偶尔会冒进年级前五;论才艺,她最最羡慕的,就是在学校晚会上总是做压轴演出的钢琴公主。可是小时候由于过分调皮,对女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曾经嗤之以鼻,等到想要扮淑女了,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
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一般?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一个中等偏上的外形,电视剧中女主角都光芒四射、身边彩蝶飞舞,可她呢?也就只能在幻想中,勾勒着自己美好的想象。
身边的女孩子们已有早熟的,开始大胆的讨论高年级或者班里某个男孩有多么优秀,她呢?看到那种学习好的男孩,却总会有点距离感;有点叛逆的她,甚至还会觉得他们只是书呆子,她心中有个小秘密,她喜欢港剧中飞扬跋扈的酷小子、武侠电视剧中中浪迹天涯的少年英雄……
在十来岁孩子的班级中,“拉帮结派”的已经不少了。尖子生们说起座位在后三排的那些差生们脸上一脸的鄙夷,可她从不。身为团支部书记的她,不仅对其他同学在课业上的求助有求必应,甚至还总是帮着老师去“管管”坐在后排的那些男孩们,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喜欢武侠小说的她,从小就觉得,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馈赠,年少的她也是那样向往快意恩仇江湖生活,觉得相逢,就是缘分。
2
他已经过了十四岁生日。读小学之前父母就分开了。爸爸忙于生意,让他上学晚了一年,新妈妈很快添了个弟弟。尽管爸爸给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他却总觉得自己跟爸爸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在那个很多家庭一家几口还挤在单位公房中住的年代,爸爸买了套三居室,还给他布置了一个小房间,爸爸觉得,为他做的已经足够了,而他,每天放学也就将自己房间的门一关,在自己的空间中胡天胡地。
在商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爸爸很少过问他的成绩,爸爸本就不是老学究,对他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年少叛逆的他很是瞧不起班里那些书呆子,最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后就会跟老师闹着说自己分数“加错”的“尖子们”。有次体育课做游戏,老师让男女生搭配完成项目,学习好的那些根本就不瞧一眼他们这些后进分子----除了她。
他本不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但对那次体育课却印象深刻。他想自己肯定会“落单”后,早早将胳膊搭上了身边另一个“坏男孩”的肩膀。这时,她,冲他笑了笑,伸出了手。
最讨厌写作文的他,那天回去却一反常态,找出一个作业本,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她的名字。
原本他以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生活在离这个小县城很远的地方;冯程程的缠绵哀婉,挡不住许文强动荡浮躁的心;穆念慈的苦口婆心,劝不住完颜康的“宏图大志”。他不喜欢女孩子们喜欢的《少年文艺》、《少男少女》,却将校门口租书摊上的武侠小说一网打尽。他幻想过自己是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觉得只有一个任盈盈才配得上自己年少奔放的心灵。身边的女孩子们不是没有人对他表达过好感,要认他做“哥哥”的就有好几个,谁让他总是一副古道热肠呢,下雨时候宁愿自己淋着也会把自己的伞让给同桌那个爱哭的女孩子。可对那些喜欢她的女孩子,他从来都是一笑置之,直到这一天,他一笔一划地,在作业本上写她的名字。
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开朗的,她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聪慧的。原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然已经这么注意她了呢?
她的家在县城南边,跟自己的家方向正好相反;夏天天黑的晚,他怕跟着她被别人发现;冬天一放学天就黑了,自己在校门口守卫磨蹭一会,看到她出了校门,赶快跟上去;自己的房间正好有一扇对街的窗户,每天早上看她从窗下走过,他就赶快也下楼上学。跟在她后面进校门,他再也不迟到了。
初二了,高年级包括隔壁班里,俨然也出现了那么“几对儿”。而自己对她的心思,要告诉她吗?
3
初二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秋日的阳光,像妈妈的大手一样,抚慰着大地,秋风姑娘很是调皮,吹黄了树叶,吹熟了果实。她的个子,又长高了。每次路过隔壁班,也分明能感觉到,黏在自己背上的目光。高年级的男生甚至有在校门口堵她的,可是,她从来就不敢像那些叛逆的女孩子一样真正的和他们在一起。老师谆谆的教诲、父母管教的严格以及本能的自律,她从来都对那个字眼,敬而远之。
而每天用自己的小录音机听完英语后,她也喜欢听杨钰莹孟庭苇的歌,细细品味着那些婉转美妙的歌词,幻想着,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一种未来?
1
她十三岁了,正是邻家有女初长成的时候。
升到初二,个头刚刚达到165cm,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她,走在小城的街上,也开始有了回头率---路过歌舞厅门前的台球案,有人会停下手中的球杆转头看她。她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窃喜,书中读的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电视剧中英雄美人的荡气回肠,在少女的心中,埋下了一粒小的几乎看不到的种子。
这颗种子,也向往春风的呵护。
如同每年期末评语所写的那样,“中等偏上”,似乎就是对她最贴切的评论。论长相,清秀有余、明艳不足,每年学校的文艺汇演,她所幸能够入选班级舞蹈队,却永远不是晚会上最耀眼的那一个;论成绩,她基本能保证班级前十,可一直拿不了第一,虽然语文或者历史的单科偶尔会冒进年级前五;论才艺,她最最羡慕的,就是在学校晚会上总是做压轴演出的钢琴公主。可是小时候由于过分调皮,对女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曾经嗤之以鼻,等到想要扮淑女了,忽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
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一般?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一个中等偏上的外形,电视剧中女主角都光芒四射、身边彩蝶飞舞,可她呢?也就只能在幻想中,勾勒着自己美好的想象。
身边的女孩子们已有早熟的,开始大胆的讨论高年级或者班里某个男孩有多么优秀,她呢?看到那种学习好的男孩,却总会有点距离感;有点叛逆的她,甚至还会觉得他们只是书呆子,她心中有个小秘密,她喜欢港剧中飞扬跋扈的酷小子、武侠电视剧中中浪迹天涯的少年英雄……
在十来岁孩子的班级中,“拉帮结派”的已经不少了。尖子生们说起座位在后三排的那些差生们脸上一脸的鄙夷,可她从不。身为团支部书记的她,不仅对其他同学在课业上的求助有求必应,甚至还总是帮着老师去“管管”坐在后排的那些男孩们,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喜欢武侠小说的她,从小就觉得,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馈赠,年少的她也是那样向往快意恩仇江湖生活,觉得相逢,就是缘分。
2
他已经过了十四岁生日。读小学之前父母就分开了。爸爸忙于生意,让他上学晚了一年,新妈妈很快添了个弟弟。尽管爸爸给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他却总觉得自己跟爸爸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在那个很多家庭一家几口还挤在单位公房中住的年代,爸爸买了套三居室,还给他布置了一个小房间,爸爸觉得,为他做的已经足够了,而他,每天放学也就将自己房间的门一关,在自己的空间中胡天胡地。
在商场上混的风生水起的爸爸很少过问他的成绩,爸爸本就不是老学究,对他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年少叛逆的他很是瞧不起班里那些书呆子,最最讨厌的就是那种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后就会跟老师闹着说自己分数“加错”的“尖子们”。有次体育课做游戏,老师让男女生搭配完成项目,学习好的那些根本就不瞧一眼他们这些后进分子----除了她。
他本不是个特别敏感的孩子,但对那次体育课却印象深刻。他想自己肯定会“落单”后,早早将胳膊搭上了身边另一个“坏男孩”的肩膀。这时,她,冲他笑了笑,伸出了手。
最讨厌写作文的他,那天回去却一反常态,找出一个作业本,在上面一笔一划地,写下了她的名字。
原本他以为,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生活在离这个小县城很远的地方;冯程程的缠绵哀婉,挡不住许文强动荡浮躁的心;穆念慈的苦口婆心,劝不住完颜康的“宏图大志”。他不喜欢女孩子们喜欢的《少年文艺》、《少男少女》,却将校门口租书摊上的武侠小说一网打尽。他幻想过自己是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觉得只有一个任盈盈才配得上自己年少奔放的心灵。身边的女孩子们不是没有人对他表达过好感,要认他做“哥哥”的就有好几个,谁让他总是一副古道热肠呢,下雨时候宁愿自己淋着也会把自己的伞让给同桌那个爱哭的女孩子。可对那些喜欢她的女孩子,他从来都是一笑置之,直到这一天,他一笔一划地,在作业本上写她的名字。
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开朗的,她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聪慧的。原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然已经这么注意她了呢?
她的家在县城南边,跟自己的家方向正好相反;夏天天黑的晚,他怕跟着她被别人发现;冬天一放学天就黑了,自己在校门口守卫磨蹭一会,看到她出了校门,赶快跟上去;自己的房间正好有一扇对街的窗户,每天早上看她从窗下走过,他就赶快也下楼上学。跟在她后面进校门,他再也不迟到了。
初二了,高年级包括隔壁班里,俨然也出现了那么“几对儿”。而自己对她的心思,要告诉她吗?
3
初二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秋日的阳光,像妈妈的大手一样,抚慰着大地,秋风姑娘很是调皮,吹黄了树叶,吹熟了果实。她的个子,又长高了。每次路过隔壁班,也分明能感觉到,黏在自己背上的目光。高年级的男生甚至有在校门口堵她的,可是,她从来就不敢像那些叛逆的女孩子一样真正的和他们在一起。老师谆谆的教诲、父母管教的严格以及本能的自律,她从来都对那个字眼,敬而远之。
而每天用自己的小录音机听完英语后,她也喜欢听杨钰莹孟庭苇的歌,细细品味着那些婉转美妙的歌词,幻想着,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一种未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